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19日,央行公布的11月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當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下降279億元,至25.46萬億元。這是該數據繼10月之后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20日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外匯占款減少與全球美元流動性緊張、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有關。受此影響,外貿企業、商業銀行的結匯意愿減少,國內銀根緊縮。而為了緩解流動性緊張局面,存準率有可能再次下調。據了解,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的統計口徑包括央行、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雖然最新公布的數據中尚未包含央行自身外匯資產,但是從其他金融機構的表現中,已經可以看出“熱錢”有持續流出的跡象。 “歐洲在債務危機爆發后,一直沒有拿出實質性解決方案,致使危機一步步惡化。避險情緒推動全球資金流向美元,形成美元搶購風潮,美元流動性極度緊張,同時美元匯率走強。受危機影響的歐美機構,開始減少在亞洲的資金頭寸,國際資本出現撤退跡象!倍≈窘軐笥浾叻治稣f。 數據顯示,11月我國國內貿易順差為145億美元,FDI(對外直接投資)為87億美元。與此同時,11月外匯占款不僅沒有相應增加,反而減少279億元,與貿易順差和FDI之間產生近1800億元的差額,令上述“資本外流”的猜測有增無減。“而人民幣匯率此時已經暫時升值到合理區間,雙向波動開始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內地外貿企業的結匯意愿,并催生出較強的購匯需求!倍≈窘鼙硎,不僅是外貿企業,從新增外匯存貸款數據來看,11月我國新增外匯存款41億美元,而新增外匯貸款僅增加了8億美元。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的結匯行為也在減少!斑@是外匯占款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 外匯占款的再度減少,也讓市場對貨幣政策調整預期再度升溫。畢竟,在11月份央行公布10月外匯占款4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后不久,存款準備金率就出現了下調。 丁志杰表示,外匯占款出現負增長,客觀上將形成銀根收緊的效果。為了保持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的穩定,央行必須采取措施對沖這種影響,由此就不難理解11月底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用意。如果外匯占款減少還持續一段時間,央行很有可能進一步采取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加以對沖。 不過,導報記者發現,央行最近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并未手軟。本周二,央行發行260億元的一年期央票,由于當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只有170億元,所以央行的操作再度實現了資金凈回籠。這已經是央行連續第四周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實現凈回籠,此前3周,其凈回收貨幣金額達到1980億元。 有業內人士猜測,在外匯占款萎縮、公開市場持續收緊、春節因素導致企業現金需求上升、年底企業回款需求較大等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或將導致銀行間和實體經濟流動性的突發性緊張,央行可能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近期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資金利率已經出現小幅上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長期利率水平漲幅明顯,其中14天SHIBOR利率大幅跳漲70.92個基點收于4.3742%,1個月利率上漲33.17個基點,報收于5.3900%。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