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山東的蔬菜批發價格曾經有過一波連續四周下跌的情況,山東省農業信息中心的數據表明,當時菜價總體同比去年下跌了25%以上,其中,生姜、大蒜價格的同比跌幅均超過70%。
但從11月中旬開始,山東的蔬菜批發價格開始回升,現在已經是連續三周上漲。
蔬菜價格“過山車”的情況經常見到,幾乎是一年一個樣。
前年,記者曾經去著名的蔬菜之鄉山東壽光采訪,當時,因為大白菜價格極低,以至于菜農不愿意采收。為了種下一波蔬菜,菜農甚至將菜地“放了場子”,誰來挖就是誰的,不要錢。
今年又是大白菜的災年。在山東大白菜產地,地頭上以每市斤2分錢銷售大白菜的現象隨處可見。
比種植大白菜的菜農更“倒霉”的是姜農和蒜農。在去年的蒜價、姜價畸高之后,今年蒜價、姜價劇烈下滑。記者調查,每種一畝蒜,蒜農要虧本2000元左右,種一畝姜,則要虧損的更多。
山東安丘姜農告訴記者,不要看哪一年姜價高了,就認為農民賺錢了,其實完全不是那回事。今年賺了,明年虧進去。就這么周而復始,農民能保本就不錯。
山東省金鄉縣大蒜現貨交易市場的楊經理對大蒜價格的起落深感痛心。
他認為,應該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相對權威的信息披露渠道,以指導蒜農有計劃種植。
針對“過山車”一樣的農產品(12.20,-0.14,-1.13%)價格波動,山東省也于日前發布了“十二五”價格工作規劃,提出了建立“一金、一儲、兩頭保”的農產品價格調控機制。
所謂“一金”指建立農產品專項補貼基金,“一儲”指健全農產品儲備制度。
但此項制度能否相對保持菜價穩定則是個未知數。安丘姜農告訴記者,糧食有國家最低保護價,棉花有國家收儲制度,誰見過對生姜、大蒜、大蔥的保護和收儲。最終,菜農還是要碰運氣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