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關于康菲石油公司針對渤海灣漏油事故說法的外媒報道近日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康菲稱“基本沒有證據顯示漏油事故對環境產生了影響”的表述令人震驚。截至目前,國家海洋局方面對此事未做表態。
康菲:公司對周圍水質進行了檢測
《華爾街日報》近日刊發報道稱,康菲石油公司于上周五表示,基本沒有證據顯示渤海灣蓬萊19-3號油田今年6月份發生的漏油事故對環境產生了影響。這一報道在網絡上迅速引起熱議。
康菲中國公司稱,公司作出上述判斷是有證據支撐的:公司對蓬萊19-3號油田鉆井平臺周圍的水質進行了檢測,還在海岸沿線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將數據和樣品等送到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了檢測和模擬。但康菲中國公司也表示,這只是公司一方作出的判斷,“我們在繼續審核這些信息,并歡迎中國專家提供相關信息。這并不是說其他機構做出來的其他結果一定是不對的。”
質疑:這個“第三方”是誰的第三方?
記者了解到,康菲所稱的第三方包含多家機構,主要由兩家國外機構主導,分別是挪威船級社和美國的ASA。挪威船級社是一家全球專業風險管理服務機構,ASA則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的模擬公司,根據溢油、風向和各種數據模擬溢油事故對環境的影響。
為何發生在中國的一起溢油事故,交給由外方主導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模擬?康菲中國公司對此問題沒有給出答復。
那么,康菲請第三方機構做出的調查結論,是否會影響到事故最終結論的判定?對此,自然之友公眾參與項目負責人常成1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法律效力上,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結論才是最權威的。如果康菲沒有不同意見,會以國家有關部門的結論為準,如果雙方對結論有不同看法,可以要求國家有關部門指定第三方機構重新進行鑒定。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也表示,沒有經過政府部門認定的證據是無效的。
專家:漁業資源恢復需要5到10年
就康菲的上述說法,記者19日采訪了一些國內海洋專家、環保組織和律師,他們給出了這樣的評價:“笑話”“這是在挑戰常識”“荒謬”“狡辯”……
王亞民教授表示,原油作為外界物質進入海洋,肯定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溢油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溢油量、海水擴散速度、水體大小、海洋自凈能力、生態系統的脆弱程度,具體影響的大小最終要由國家海洋局和農業部作出鑒定。
至于恢復海洋環境的時間,王亞民表示,要根據影響程度的大小判定,詳細的評估報告應該由國家海洋局和農業部等政府部門給出,但一般來講,漁業資源的恢復需要5到10年時間。相關的經濟索賠則應考慮以下因素:生態系統恢復的成本等公共利益、漁民損失、相關產業的影響等。 (本報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