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謝祥軍的繼任者為著名戰將王近山,10縱政委建國后被授予中將軍銜,副司令被授予少將軍銜。
無論是抗日戰爭年代,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漣水一直都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在這里發生的大大小小戰爭不下數百場。而其中戰爭規模最大,戰略意義最重要的則首推漣水保衛戰。
日前,在建黨90周年之際,記者來到漣水再一次瞻仰了包括漣水烈士陵園、漣水抗日第一槍紀念碑等在內的紅色印記。
從淮安驅車到漣水,車下淮漣一級公路,行駛至縣城西門,遠遠就能看到,漣水烈士紀念碑猶如一柄利劍直刺云端。不足五分鐘車程,記者便來到了漣水烈士陵園。干凈整潔的陵園內,綠草如茵,碧樹環繞,松樹翠柏點綴其間。陵園廣場中心屹立著的就是漣水戰役紀念碑,乳白色的紀念碑,在藍天白云之間,頂天立地,氣勢雄偉。
據陵園工作人員介紹,紀念碑的寓意是烈士業績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永垂青史。紀念碑的碑文由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將軍所題。紀念碑高28米,象征著參戰部隊28個團參戰,碑頂的四條豎杠,寓意著“新四軍”的番號。
說起漣水保衛戰,最為貼切的一個詞就是:慘烈。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派公然撕毀《停戰協定》,進攻解放區,整編74師及28師等侵占淮陰、淮安后,又猖狂進攻漣水,妄圖切斷我華中與山東解放區的聯系,以達到“3個月消滅共產黨”的野心。蘇中部隊在粟裕、譚震林同志的指揮下,從10月19日開始到11月1日在漣水城廢黃河以南地區、城西大關、張渡一帶與敵人展開激烈戰斗。保衛戰浴血激戰14天。我新四軍共斃傷俘敵9000余人,繳獲各種炮15門,各種機槍150余挺,長短槍6924支,擲彈筒15個,炮彈1500發,子彈40萬發,擊落美制蔣機B24型轟炸機1架。我華中野戰軍為奪取這次戰役的勝利,亦傷亡6000余人,久經考驗的優秀指揮員、10縱司令員謝祥軍光榮犧牲。他和300多名烈士也永遠長眠于漣水烈士陵園。
據漣水縣黨史辦主任王繼華介紹,漣水保衛戰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此役穩住了人心,使華中人民看到,面對敵人如此瘋狂的進攻,我軍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他們。其次,漣水保衛戰的勝利,改變了兩淮失守后北線的嚴重局勢,保證了我山東解放區與華中解放區的聯系,為我華中野戰軍做好后方勤務爭取了時間,使我部隊冬裝被服的制作及政府機關、大批傷員及糧食的轉移得以及時完成。再次,這次戰役的勝利,打掉了敵整編74師張靈甫不可一世的氣焰,打破了國民黨王牌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張靈甫哀嘆:“漣水一仗,本師元氣虧損,一蹶不振”。這為以后孟良崮戰役全殲張靈甫的74師奠定基礎。所以,可以說漣水戰役既是新四軍的最后一戰,也是新四軍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