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為打破日軍對皖中(皖江)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封鎖,新四軍七師在淪陷區進行了一場特殊的戰斗——貿易戰。蕪湖淪陷區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場。
1941年底,日軍實施以戰養戰的方針,開始加緊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日軍和漢奸在蕪湖開設了多家洋行和公司,并控制了水上運輸。這些洋行和公司又以蕪湖為中心,在與皖中(皖江)抗日根據地接壤的地方開設了許多分支機構,大肆搶購糧食和土特產品。蕪湖漢奸中為日軍采購糧食的主要有兩大派系,一派是蕪湖商會會長李慧龍,主要后臺是日本特務機關長赤松龍。另一派是蕪湖維持會長、偽糧食統制委員會主任、廬和區糧食采購委員會主任、總力社蕪湖分社社長汪子東,他的后臺是日軍后勤物資傀集部隊駐上海登陸隊蕪湖分部。兩派中汪的能量更大。
皖中(皖江)抗日根據地在遭到日軍經濟封鎖后,食鹽、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異常短缺,各種軍需用品更為緊缺。為了打破這種不利局面,新四軍七師和皖中(皖江)區黨委確定了皖江地區經貿工作的指導思想,即穩定金融,繁榮經濟,對內自由,對外管制,打破日偽軍封鎖、掠奪和壟斷,決定成立皖江貨管總局,統一管理皖中(皖江)根據地的禁運物資。貨管總局成立后,將汪子東開設的利記雜糧部在無為、巢縣、安慶三地采購的大米全部扣押,并規定根據地糧食全部禁止外運,迫使汪子東與其日本顧問、利記雜糧部副經理楠木重椿與我談判,雙方達成以糧食換武器和軍需物資的協議。1942年下半年,中共華中局調具有豐富經濟斗爭經驗的蔡輝到皖江地區擔任貨管總局局長。1944年初,貨管總局改為皖江貿易總局。為了開展對淪陷區的貿易工作,貿易總局首先在上海、蕪湖兩地設點,先在上海設安源公司,繼在蕪湖設安源公司蕪湖分公司。后又在上海設中華物資公司,在蕪湖設中華物資公司蕪湖辦事處。這兩個公司在蕪湖以合法的身份,利用各種社會關系很快打開了局面,生意越做越大,將各種緊缺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江北抗日根據地。
為了進一步發展在淪陷區的貿易工作,貿易總局還充分利用日偽軍內部的派系矛盾和貪財的弱點,以及漢奸急于完成為日軍采購糧食、土特產品任務的需要,大力做日偽軍方面的工作。到抗戰勝利前夕,汪子東、楠木重椿開始為新四軍提供情報,幫助解救被捕的同志。日本宣布投降后,楠木重椿還用汽艇搶運100多噸軍用物資和武器彈藥送到江北抗日根據地。1945年10月新四軍七師北撤時,楠木又親率5個日本軍醫官投奔皖江貿易總局,隨軍北撤,后由華中軍區轉送山東,被遣返回國。
淪陷區的貿易斗爭,徹底打破了日軍的經濟封鎖和掠奪,為皖江抗日根據地獲取了豐富的物資和財富,不僅解決了新四軍七師和根據地人民群眾的各種需求,同時還上繳新四軍軍部,支援兄弟部隊,為奪取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