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集團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連續9年進入世界500強榜單。集團網站顯示,其2011年利潤總額181.5億元,盈利居世界鋼鐵行業第二位。作為央企的領軍者之一,寶鋼對于提高央企紅利的做法怎么看?
今年兩會期間,新京報記者對全國人大代表、寶鋼集團總經理何文波進行了專訪。
寶鋼的社會責任是照顧13萬員工
新京報:今年2月,國務院提出央企紅利的上繳比例,在“十二五”期間要再提高5%左右,你怎么看?
何文波:我不太關注比例到底是多少,我更關注國企的發展態勢會不會越來越好,能否保持現在的利潤水平。
國有企業自身的改革,和國有企業的收益分配,是兩個問題,我更關注前者。
前者是源,如果前者并不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繼續推進),后者就意義不大了。如果國企能加大改革力度,能持續創造效益,那么分配怎么樣調整,我們都有空間。
新京報:你怎么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何文波:我們對國有企業有很高的期望,但它自身的員工是非常多的,員工要求也很高。
如果把這部分員工都能照顧得好,讓他們買得起房,有車,跟得上現代社會的發展,這就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所以社會責任首先是對員工的。
我在討論的時候說,我們寶鋼至少要盡到萬分之一的社會責任。為什么是萬分之一?中國有13億人口,寶鋼有13萬員工,先把這些人照顧好,對于我們鋼鐵業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新京報:但央企其實是全民所有的,好像不應該只考慮企業員工的利益。
何文波:這個問題我非常理解。但我有一個觀點,國有企業交稅交了17000億還是多少億,如果能很好地經營,很好地交稅,能夠自我積累,能夠持續滿足國家的要求,這就是一種貢獻。
關鍵是分紅拿了以后做什么。如果說政府的使用效率,會比企業的使用效率高,那么可以。
政府應該讓國有企業持續地創造財富,培養一些不斷成長的企業,這樣才有收入的源頭。
不如用社保基金直接投資國企
新京報:有專家提出,上繳的紅利應該拿去充實社保基金。
何文波:那還不如社保基金直接投資于國有企業,這也是一種辦法。我曾經提出這種建議,讓國有企業離老百姓更近一些,建立直接聯系。
新京報:但社保基金投入國有企業會有一定經營風險。
何文波:對,是這個問題。如果認為國有企業是可以持續創造利潤的,那這就是一種思路。如果你認為它有風險,恰如我所說,重點要改革。
國企改革是還企業本來面目
新京報:你覺得國企現在需要什么樣的改革?
何文波:最主要的還是讓它像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行主體,還企業本來的面目。比如董事會、管理層,怎么樣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能和國際接軌。
我們企業是改革比較早的,董事會是國際化、專業化的,一半以上的董事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美國會計學會全球委員會主席、香港利豐集團主席都是我們的外部董事,還包括科學家、銀行家。在董事會中,外部董事占多數。
現在這樣的國有企業,國有獨資100%,但是已經委托給了國際級的專家在運行,所以才有比較好的經營思路。
下一步,讓這個董事會更多地發揮作用,還是有空間的。
新京報:讓董事會更多地發揮作用,具體是指哪方面?
何文波:在決定企業的重大事項,比如一些投資案上,現在或多或少還要受到約束,在這方面還是可以放一些權的,比如說,決定一些管理層的人員,讓他們有更多的發言權等等。
鋼鐵業討論紅利上繳比例意義不大
新京報:是不是要先做國企改革,再提高利潤上繳的比例?
何文波:這倒不一定,可以同步。有些事情不應該顧此失彼。
新京報:寶鋼現在的上繳比例是多少?
何文波:10%。全國鋼鐵企業都在虧損的邊緣,現在對鋼鐵企業討論上繳比例是意義不大的。
新京報:再提高5%,企業能承受嗎?
何文波:我沒做過分析,但是還是要分門別類,看什么樣的企業。如果有些企業已經不能持續創造價值了,再加大上繳比例,沒有意義。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