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韓美兩國如期啟動了代號為“關鍵決斷”的聯合軍演。
旋即,朝鮮切斷了板門店的韓朝熱線電話。朝鮮《勞動新聞》于當日聲稱,“已到了決戰的最后關頭”,“從3月11日,也就是今天開始,命途多舛的《朝鮮停戰協定》完全淪為廢紙一張”,全國進入戰備狀態。
今年是《朝鮮停戰協定》簽署60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份協定幾度“被下崗”,朝鮮對待它的態度因時而動,一時棄如蔽履,一時又視若珍寶。于是,它似乎成了朝鮮跟國際社會打交道的一個重要籌碼。
韓國《中央日報》11日稱,“朝鮮全境進入作戰準備氛圍,政府機關已移至地下坑道。”
而據韓聯社報道,已考慮“決戰”的朝鮮,可能在東海和西海上方劃定飛行禁區并發射短程導彈。
此外,韓軍預測,朝鮮還可能進入西海島嶼、攻擊漁船、炮擊西海“北方界限”、攻擊軍事分界線和非軍事區等。
多次宣布“作廢”,朝鮮“玩轉”《停戰協定》
“退出協定”,“全國進入準戰備狀態”這樣的“狠話”,對朝鮮來說并不新鮮。
早在1993年至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機之時,朝鮮就曾祭出過“退出協定、全國戰備、等待和談”的“三部曲”,隨后更是不斷重復這一“套路”。
《朝鮮停戰協定》由朝鮮、中國、及美國代表的聯合國軍三方簽署,為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劃上了句號。協定本身規定,更改它,需所有簽字方共同協商完成。但這個法理上的程序,對朝鮮來說顯然不是障礙。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朝鮮對這份協定的態度就因時而動。
1994年,由于對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核查結果不滿,朝鮮宣布單方面缺席第三次朝美高級會談。美國則宣布在韓國部署6個愛國者導彈發射基地,共48個發射架。作為回應,朝鮮于當年6月宣布退出IAEA。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奧爾布賴特提出了制裁方案,朝鮮馬上回應“制裁就是宣戰”。而接踵而至的美韓聯合軍演,成了壓倒朝鮮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朝鮮外務省發言人宣布,停戰協定成為“一摞白紙”,并要把首爾“變成一片火海”。
就在雙方政府不肯讓步之時,美國前總統卡特以“私人身份”訪朝。朝鮮有了實惠也有了面子,與美國劍拔弩張的關系暫時得到緩和。
1996年春天,韓國在靠近板門店非軍事區的地帶進行軍演,南北雙方開始向停火線附近集結軍隊。4月,朝鮮再次宣布不受停戰協定的束縛,“所有軍事停火線和非軍事區都不存在了”。
根據韓國方面的資料,隨后的兩年中,朝鮮向韓國進行過至少8次軍事偵查,韓朝雙方甚至發生了幾次軍事沖突。
在2003年一年當中,朝鮮就兩次宣布停戰協定“作廢”,一次是為了抗議美韓聯合軍演,另一次是抗議美國對韓軍售。但在口頭威脅后,并未發生實質沖突。
隨后,用發表“退出停戰協議聲明”來抗議美韓軍演的“固定戲碼”,在2006年和2010年,朝鮮也分別上演過,但都沒有實質性的“下文”。
2009年,朝鮮用首次核試驗“玩了次真的”
在反反復復“退出協定”的歷次聲明中,2009年那次讓世界印象深刻。
2009年3月,韓國透露了全面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的意向。這項小布什政府2003年提出的倡議,旨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相關設備的擴散。
朝鮮對此大為光火,并通過朝中社警告,韓國加入該倡議是對朝鮮的“宣戰布告”,朝鮮將采取堅決應對措施。
與此同時,朝鮮首次地下核試驗部署完畢。當年5月25日,朝鮮宣布首次核試驗成功。次日,韓國外交通商部發言人宣布,韓國從即日起正式全面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
隨后,5月27日,朝鮮人民軍駐板門店代表部發言人義正詞嚴地宣布,“正如向全世界宣布的那樣,我們的革命力量將李明博叛徒集團全面參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防擴散倡議,看作對我們的宣戰。”
在譴責韓國把朝鮮半島局勢“拖入戰爭”后,該發言人又宣布,朝鮮不再受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的約束。“朝鮮半島將很快回到戰爭狀態,我們的革命力量將做出相應的軍事行動”。
這次,朝鮮最“激烈”的表態是,“我們將不保證‘西海五島’的現有狀態”,以及不對美國、韓國軍艦及民船的安全做出任何保證。2010年發生的天安艦事件和延平島炮擊事件,似乎證明朝鮮這次是“玩真的”。
退出協定,并不意味著朝鮮半島就必然火藥味十足。相反,朝鮮對韓國和美國,隨之都表現出了少有的合作態度。BBC報道,2009年8月,平壤派代表團參加了韓國總理金大中的葬禮,釋放了囚禁的韓國漁民,還同意繼續南北探親項目。
而且當年8月5日,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還訪問了朝鮮。金正日和克林頓在“認真的氣氛中對朝美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了開誠布公、深入地討論”,雙方一致認同“用對話來解決問題”。
在那之后,朝鮮從未宣布重回《朝鮮停戰協定》,但這毫不影響其下次繼續宣布退出該協定。
2013年,歷史重演,“第二次朝戰已難免”?
2013年3月5日,朝鮮再次宣布退出停戰協定。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宣布,自美國的核戰爭演習進入頂峰的3月11日起,徹底全面廢除該協定,“朝鮮革命武裝將完全擺脫停戰協定的約束,隨時對任意對象采取自衛軍事行動。”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稱,3月7日,朝鮮外務省宣布“第二次朝鮮戰爭已難以避免”,外交解決的機會已消失,只剩下軍事對應。
朝鮮此次宣布退出停戰協定,正是在聯合國發起“制裁朝鮮投票”幾小時前。德國《商報》評論稱,一旦該決議草案通過,朝鮮將“遭受聯合國史上最嚴苛的制裁”。
朝中社稱,“先在安理會上通過可將其侵略戰爭合理化的‘決議’,再頭頂‘聯合國軍’的帽子進行侵略,這無論在昨天還是今天,都是美國慣用的戰爭手法”;“如果安理會以通過新‘制裁決議’來給美國的侵略戰爭開綠燈,那么朝鮮就會爆發出先軍威力,永遠結束緊張激化的惡性循環”;“如果美國點燃戰爭導火索,那么被正義烈火毀掉的,只會是侵略者和可憎的軍事分界線”。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外務省3月9日再次表示,“8年來安理會受美國慫恿,5次炮制了反朝‘制裁決議’,但后果與其圖謀截然相反,只使朝鮮從質量和數量上擴大和加強了核遏制力。現在,核遏制力成了朝鮮捍衛國家主權和生存權的強大保證、粉碎美國核戰爭挑釁陰謀和促進祖國統一歷史事業的萬能法寶。”“此后,世界將清楚地見證,朝鮮的核國家地位和衛星發射國地位如何永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