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經濟新聞中心 - 財經 - 誰是伊拉克石油的最大獲利者?


誰是伊拉克石油的最大獲利者?



財經  加入時間:2013-3-20 8:01:54  來源:新京報 

石油產量上升到每天340萬桶,創造了自1979年以來最高紀錄,與多家跨國石油公司簽訂合同

2009年7月17日,巴士拉,伊拉克石油工人正在煉油廠工作。
2011年1月4日,巴格達,流離失所的貧窮伊拉克人。
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第二天,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身后的油田冒出黑煙。

  今天是伊拉克戰爭十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充滿爭議、迷失的十年。十年前,這場戰爭被稱為布什政府爭奪石油的戰爭。十年后,民選政府下的伊拉克實現了近9%的年度經濟增長,以及超過戰前的石油出口。伊拉克前駐聯合國代表伊斯特拉巴迪認為,伊拉克豐富的油氣資源會讓所有大型石油公司獲利豐厚。但另一方面,伊拉克民眾卻并未從石油經濟中受惠,他們依然被高失業率折磨著,宗派政治引發的報復與暴力使他們的生活動蕩不安。究竟這場戰爭讓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流向了何方?而石油繁榮下的伊拉克民眾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伊拉克石油產業的繁榮,受益的是整個石油市場。再加上,發達國家現在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國際油價市場的價格穩定并趨于下降趨勢。 ——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顧問楊富強

  在動蕩的全球石油市場中,伊拉克有成為下一個規則改變者的潛力。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范德胡芬

  未來石油規則改變者

  每周,六七艘大型油輪組成的艦隊都要開進祖拜爾港,這個伊拉克南部的主要港口,瞬間就活了起來。工人們來來往往,忙忙碌碌,連接起油管,成千上萬噸的原油,源源不斷地流動著,從伊拉克,流向世界。

  自從去年12月以來,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已經上升到每天340萬桶,創造了自從1979年以來的最高產量紀錄。

  “在動蕩的全球石油市場中,伊拉克有成為下一個規則改變者的潛力。”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瑪利亞·范德胡芬說。如今,伊拉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而據國際能源總署的預測,再過20年,伊拉克將成為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輸出國。

  幾十年以來,國際制裁與沖突拖累了伊拉克石油業發展,但近幾年來,伊拉克政府已經和包括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中石油、殼牌在內的多家跨國石油企業簽訂合同,石油業逐步恢復繁榮。

  更加令國際市場看好的還有伊拉克豐富的石油儲量。最新勘探數據表明,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已經超過了1400億桶。這些石油被稱為“廉價石油”,廉價不是因為它價格便宜,而是因為開采成本極低,只要采用相對低廉的開采技術就可得到這些石油。

  石油市場危險且誘惑

  伊拉克政府極為重視石油的投入,石油部部長魯艾比本月15日透露,未來5年將投入1730億美元用于石油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再生產,希望5年內石油收入達到6000億美元,石油產量達到900萬桶/日。如果能實現,伊拉克在中東石油格局乃至世界市場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成為真正的石油大國。

  對于伊拉克政府的計劃,國際能源總署認為,這是改變伊拉克未來命運的良機。

  伊拉克石油大幅增產主要因為伊拉克放開了國內石油市場,允許國際石油公司進行投資開采,而這在許多周邊國家是不允許的。

  對于國外石油公司而言,進入伊拉克市場,危險與誘惑并存。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與中央政府一直存在著石油開采的爭議。庫爾德與國外石油公司簽訂的開采協議,面臨著不被巴格達承認的危險。此外,伊拉克國內暴力沖突也時有發生,也增加了石油開采的安全成本。

  而伊拉克石油低廉的生產成本卻令諸多大公司欲罷不能。伊拉克石油的生產成本比俄羅斯低11倍,比加拿大低13倍。所以,當2009年,伊拉克政府就8個油氣田的開發向國際石油企業公開招標時,參與競標的公司多達幾十個。

  國際原油獲利最大

  如果問龐大的伊拉克石油市場,誰是最大受益者?國際能源總署的答案是,中國。2009年10月,中石油和英國石油公司聯合拿下伊拉克最大油田魯邁拉。據國際能源總署預測,2020年前,80%伊拉克石油將流向亞洲。

  但中國真的是最大的受益國嗎?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顧問楊富強的回答是否定的。

  楊富強對新京報記者指出,伊拉克石油產業的繁榮,受益的是整個石油市場。再加上,發達國家現在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國際油價市場的價格穩定并趨于下降趨勢。

  他強調,中國在伊拉克只有開采石油的權益,而不是將伊拉克的石油直接拉到中國來,伊拉克的石油還是在國際市場上出售,中國從國際市場的其他地方購買石油,而不是從伊拉克進口石油。

  “如果說獲益的話,現在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獲益很多,他們對石油依賴性較大。”楊富強說,不過伊拉克局勢穩定,石油供應充分,對整個石油市場都是有益處的。

  楊富強認為,歐美公司在伊拉克的謹慎表現,既不排除有價格的因素在里面,也是出于對伊拉克社會安全問題的擔憂。

  同時,中國企業在伊拉克的石油收益并非如外界猜測。研究中國能源的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教授姜聞然曾說,中國開發油田成本低于競爭對手。中方經理和工程師的薪資水平也低于西方企業。

  石油繁榮民眾貧窮

  國際能源總署首席經濟學家法蒂·比羅爾預測,20年內伊拉克就將成為能源大國,GDP將增至沙特今天的水平。但難題在于,石油增產能否轉化成伊拉克民眾的福利?

  盡管伊拉克石油產量年年創新高,但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未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善。據聯合國發展計劃署數據顯示,伊拉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30%,23%伊拉克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曾經很糟糕,而現在,則是更加糟糕。”34歲的巴格達市民奧馬爾·卡伊斯說。

  這并非是卡伊斯一個人的抱怨,目前只有26%的伊拉克家庭可以使用公共排污設備,近1/5人口,每天只有2小時的水供應時間,1/3人口根本享受不到供水服務。

  “伊拉克石油報告”網站創始人本·蘭多將此歸因于伊拉克石油體制。伊拉克沒有國家石油公司,由石油部負責油田開發事宜。政治家考慮的不是如何使石油業發展得更好,而是如何保持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李國富則認為,安全和穩定問題是影響民眾從石油收益中獲益的重要因素。

  李國富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由于伊拉克社會并不穩定,因此,現在伊拉克從石油市場的獲益,并不能充分轉化成社會財富,所以現在的伊拉克民眾很難從石油收益中立刻獲得利益。石油增產能否成為改變伊拉克未來命運的良機,也許我們需要另外的十年才能得到答案。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韓旭陽 高美




編輯: 石頭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