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庫里卻空空蕩蕩。梅建明 攝
連日來,記者接到南京六合草芳路上的阿爾卡迪亞小區居民投訴,小區里幾乎每天都有人因車位起糾紛,一年來搶車位的報警高達1500余次,平均每天4至5次。據了解,小區有車位近2000個,業主擁有車輛1400輛左右,但開發商對地下車位只售不租,導致地下車位閑置,地上卻車滿為患。揚子晚報記者 梅建明
小區停車難,須“斗智斗勇”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草芳路上的阿爾卡迪亞小區時看到,這本來是一個環境優美樓宇漂亮的小區,但小區地面停車卻不怎么規矩,顯得有點亂,道路兩旁的空間都被見縫插針地劃為了停車位。
“太麻煩了,每次停車我都頭疼,經常等我回家,車位被別人占了,又找不到車主,只能報警了。”家住該小區的李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他租了一個地上車位,因為工作關系,每天要很晚才能回家,車位上經常停著別人的車子,只得求助警方。李先生說,有時民警聯系車主移車,都大半夜了,對方干脆就不理,民警也沒辦法,又不能強行拖走人家車輛,只能叫他把車子隨便找個地方停停算了。“我這還是文明的做法,有的人就煩不了,別人停在他的車位,他就弄別人的車子。”李先生說。
一些車主稱,在這個小區里停車簡直就是斗智斗勇:斗智,比如靠邊的車位被別人占了,他就停在這輛車的前面,抵得死死的,對方根本開不出來;前面如果停不了,他就靠一側的車門停,把車門抵得死死的,讓車主上不了車。而斗勇,則是見縫插針,或者早下班早占位,或者只要能駛上去能停車的地方,就有人敢嘗試。如此一來,報警的多了,刮擦的也多了。有時車主為了搶車位還大打出手。
一年因車位糾紛報警1500余次
記者來到管轄阿爾卡迪亞小區的沿江公安分局葛塘派出所,值班的民警聽說記者的來由,不禁向記者大倒起苦水來。據其介紹,這個小區平均每天因為停車引發的糾紛至少是4至5起,最多的一天達到十余起。
“一年來最少有1500起報警,且多由停車引發的糾紛。”這位民警稱,僅是110有報警記錄就超過千余起,還有非常多報警電話直接打到派出所值班電話。一些報警常發生在凌晨兩三點,他們常常在這個時候到該小區協調停車糾紛。
民警說,他們出警后,大多只能現場協調,經常是兩車主對峙,各不相讓,花費兩三個小時處理是很平常的事。“我們派出所一年有四分之一警情是阿爾卡迪亞小區的,耗費了大量警力。”這位民警說。
地下車庫1000多車位只停十幾輛車
在小區居民指點下,記者來到小區的地下車庫,雖然已近傍晚,但1000多車位的車庫里只停了十多輛車。
記者來到阿爾卡迪亞小區榮盛物業處詢問,一名工作人員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告訴記者,地下車位只售不租。不遠處售樓處的工作人員也持同樣的說法。
此外,車位的租金懸殊太大,也是造成地上擁擠的主因。一位業主告訴記者,物業向開發商購買了一部分地下車位用于出租,但因租金太高,租的人不多。據介紹,地上車位每月租金120元,而地下車位每月租金300元,且數量非常有限。“一個月相差180元,一年就是2000多元,這也造成地下車位少人問津。”
這位業主說,地上至少多出400輛車爭搶車位,打架、報警也就不奇怪了。
原因
開發商車位只售不租導致停車難
阿爾卡迪亞小區所在的四周社區的趙書記提起該小區停車問題,也是一籌莫展。他說,小區目前入住3000戶居民,有1400多輛車,小區所有車位加起來完全夠用,但因為開發商有相當一部分的車位只售不租,才造成了停車難。
小區里多位業主對記者表示,目前這種情況與開發商榮盛地產不無關系,開發商有強迫業主購買車位之嫌。據介紹,除了帶有產權的200多個車庫已在購房時賣出外,地上車位僅有617個,而開發商用于出售的地下車位高達1063個。“如果開發商把地下車位出租,適當降低租金,目前小區車位是完全夠用的。”
一名車主告訴記者,這些地下車位,開發商只售不租,而買車位的人很有限,因此造成大量車位空置。“開發商只售車位,可能想快速回款,而出租車位,猴年馬月才能收回投資啊。”這位車主說,以前一個地下車位賣8萬,現在降為6.5萬,估計有數百個車位空放了好幾年。
這位車主稱,地下的不租,地上的車位搶租,如此亂象確實讓一些業主不得不掏錢購買地下車位。
利好
“五一”后車位只售不租最高罰50萬
記者采訪了南京一位房產專業陳律師。據他介紹,今年1月份,江蘇省人大公布了新修訂的《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這個將于5月1日正式施行的法規指出,建設單位沒賣掉的車位、車庫,應當優先出租給業主,拒不出租的,最高可以處50萬元罰款。
“這是個新規定,因為有高額罰款,對開發商應該具有相當的震懾力。”陳律師稱,具體實施后還得看實施細則,畢竟應付策略還是有的。比如開發商提高車位租金,改變支付租金方式等,讓業主覺得租不如買,開發商以此達到變相抵制新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