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1942年出生于山清水秀的安徽省績溪縣。這里也是大名鼎鼎的清華人胡適的故鄉。1959年9月,胡錦濤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他和夫人劉永清當時是全年級年齡最小的。他倆品學兼優,待人真誠,與同學們相處得十分融洽。在校期間,胡錦濤是出名的高材生,大學6年,除一門功課4分外,其余全是5分。同時,他多才多藝,是學生文藝活動積極分子,并擔任過清華大學學生文工團舞蹈隊團支部書記。
1964年,胡錦濤加入共產黨并擔任學生政治輔導員,為此推遲半年畢業。畢業后,他一度留校任教。1968年,他奔赴大西北的甘肅劉家峽水電站擔任技術員。1980年任甘肅省建委副主任的胡錦濤開始步入政壇。
盡管職務不斷提升,肩上的擔子越挑越重,但胡錦濤和老師、同學們的距離并沒有拉開。他在貴州任省委書記時,在一個星期天步行去拜訪一位在基層工作的同學。不巧,只有這位同學的岳父母在家,他便和二位老人親切地攀談起來。那位同學回家后,根據老人所說的情形,斷定是胡錦濤來過,便告訴老人來人是省委書記,使得老人驚嘆不已。
在由貴州調往西藏工作前夕,胡錦濤當面委托貴州清華校友會會長:“請在校友會上向校友們轉達我離筑之前未能向大家辭行的歉意。這幾年我在貴州工作,雖未作出成績,但未曾做過一件有損清華聲譽的事……”
到中央工作后,胡錦濤仍與同學們保持著聯系,同學打電話找他,只要他在,總是親自接電話,為同學們排憂解難,并且說,有事若找不到他,可找永清。他仍是那樣坦誠,就像當年在清華那樣。
1984年5月24日,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錦濤回到母校與水利系畢業生座談。他結合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學生們順應時代潮流做推動社會前進的促進派,勉勵他們處理好國家和個人的關系,投身實踐,把自己鍛煉成黨和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今年3月,胡錦濤在中南海聽取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黨委書記賀美英關于學校工作的匯報。他希望清華總結辦學的優良傳統和經驗,培養更多的治學、興業、治國的優秀人才,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