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在保定軍校時間不長,只學習了一年,但也是風云人物。他一入校,就因為沒有清朝所規定的長辮子,而引起學生和校方有關方面的議論,在不少人的眼里他似乎成了一個怪物。只是因為當時清朝已到末期,西風日盛,為了改變清王朝的形象,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已不再把沒有辮子視為叛逆并加以鎮壓,有無辮子已不成為影響生存的標志。但在保守派的眼里他是個激進人物,而在當時一些主張社會改良的人士眼中,蔣中正的行為也不為過。
蔣中正鑒貌辨色,能言善辯,而且非常服從,看見教官老遠就一個立正敬禮,同學們在背后批評譏笑哪一個教官,他便偷偷告密,害得說話的同學挨了十大板屁股,還不知道是誰“請的客”。于是彼此猜忌、打斗時聞,蔣中正便從中調解,充做好人。這么著,事無巨細,同學們便把他當做知己,放假時到保定城里游玩兒,少不了請蔣中正大吃一頓;同時在教官面前,他又把同學的事情原原本本報告一番,大大地贏得了校方的信任和賞識。但因一起愛國的舉動,差點兒被校方開除,使他去日本留學軍事的理想成為泡影。
有一天,一個態度傲慢、自視高明的日本軍醫官在給學生講細菌課時,手拿一泥塊打比喻說:這塊泥土就能寄生4億細菌,就像4億中國人寄生在里面一樣。日本軍醫官當著中國學生的面,把4億中國人民比做寄生的細菌,顯然是有意污辱。蔣中正聽到這話,氣憤地跑上講臺,把泥塊掰成8塊,指著其中的一塊泥土說:日本有5000萬人,也像5000萬細菌寄生在這塊泥土里。這一突如其來的反擊,使這位日本軍醫官瞠目結舌,面紅耳赤,無言以對。當軍醫官看到蔣中正沒有什么長辮子時,就咆哮著說:“你、你、你是革命黨!”并氣沖沖地跑到尚武堂(校長室)找到學堂總辦(校長)趙理泰,非要開除蔣中正。趙理泰還是有民族氣節的,當他了解事情原因后,只是把蔣中正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完事。他對蔣中正如此有骨氣的行動產生了好感,并為后來同意蔣中正去日本軍校留學打下了基礎。后來這一故事還編進了蔣中正統治時期的小學課本里(據筆者打聽臺灣來人說,國民黨敗退臺灣后,小學課本里還一直有這一故事。蔣中正生前在給軍隊訓話時,也多次提到他在保定軍校上學的情況)。
1907年的冬天,清政府陸軍部公布,從保定軍校的學生中選派留日學陸軍的學生。作為保定軍校主辦人的袁世凱,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網羅天下英雄豪杰”的機會,速成軍校的校長趙理泰和教官平時便不斷留心,想在這批學生中多挑選幾個,送到日本上學,好在將來派上用場。軍校規定必須是在校參加日語班的學生才準予報考。蔣中正并未參加日語班學習,但他向校方打了個報告,說明他曾在日本東京的清華學校學習過日語,請求準予他報考留日生。報告雖送上去,卻遲遲不見校方批準,蔣中正已是絕望了。直到考試前一天的深夜,他才接到允許參加考試的通知。和當時考保定軍校一樣,蔣中正一試即中,被選派去日本留學。
一天,蔣中正突然被教官叫到辦公室個別談話道:“蔣志清,你們就要畢業了,這一年多有什么感想?畢業之后你準備干什么呢?”蔣中正眼觀鼻,鼻觀心,恭恭敬敬答道:“報告教官,這半年多來我是如魚得水,畢業后一切任憑恩師支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教官暗暗點頭:“好小子!你知道學成武藝了,應該怎么使用?”蔣中正誠惶誠恐地答道:“一切為了皇上!”教官雙眼一瞪:“你錯了!”隨即又和顏悅色,拍拍他的肩膀道:“蔣志清,你該知道我們的學校是誰辦的?”蔣忙答:“袁大人!”教官隨說:“是啊,算你的造化,你給袁大人看中啦!他根據我們的報告,要提拔你,重用你,你將來得好好報答袁大人才是!”蔣中正滿心歡喜,渾身打戰,像做夢似的,結結巴巴半天,雙膝落地向教官跪拜道:“都是大人所賜,學生來世變牛變馬,也當圖報。”那教官把他扶起,笑道:“起來起來,不用行這么大禮,咱們以后是一家啦。當今咱們袁大人,連皇上也得讓他三分。好小子,好好干吧,記著別忘記袁大人的大恩!咱們以后聽他指揮便是!”蔣中正隨問:“那我分發哪里去呢?”那教官哈哈一笑:“你好造化哩,袁大人要派你到東洋去深造,回來再派你帶兵,限你在半月之內動身!行么?”
蔣中正一聽要派他到日本留學,咕咚一聲又跪下來謝過教官栽培,答話道:“從今以后,袁大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去日本的行期就請袁大人決定,學生在學校里待命。”那教官見他伶伶俐俐,不禁慨嘆道:“蔣志清,好自為之啊!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方今天下大亂,正是袁大人大展宏圖的機會,咱們得好生跟著他才是!你想在出國之前回家看看么?”他指指桌上兩包銀子:“這是袁大人賞你的旅費、安家費,拿去吧!”蔣中正又叩頭謝過賞:“不不,學生尚未成親,雖有慈母在堂,好在有兄弟姊妹在旁侍候,學生不回去了;再說迢迢萬里,一去一來又怕誤了行期,不必回去了。”那教官點頭贊嘆:“好小子!”隨手拿起那兩包銀子往他懷里一塞:“不管你回不回家,這是袁大人的賞賜,你一定得拿著。”蔣中正再屈膝謝過賞,一回頭便跑到保定城里買了一大堆吃的,入夜便去那教官臥室送禮。那教官見他如此“通達人情”,不禁眉開眼笑,要他一旁坐下,不免夸獎他幾句,鼓勵一陣,不外是應該好好地為袁世凱效勞等等。蔣中正叩頭謝恩后,告辭回到臥室,免不了邀請幾個平時聽他指使的同學,出外吃喝玩樂,以志慶賀。
雖說蔣中正在保定軍校的時間不長,但使他有了保定軍校的學歷,并且是保定系中資格最老的一員。在講究資歷的國民黨軍界,這是很有作用的。從保定系構成看,除極少部分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時期的學生,大都是后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正式成立后的畢業生,如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時期的張群、楊杰、林振雄、王柏齡、馬曉軍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時期的一期生唐生智、李品仙、陳銘樞、蔣光鼐、楊愛源等,二期的熊式輝、劉峙、劉文輝、陳繼承等,三期的張治中、白崇禧、徐庭瑤、何鍵、夏威等,四期的陶鈞、胡宗鐸、朱懷冰等,五期的傅作義、嚴重、錢大鈞、王靖國、趙承綬、張蔭梧、喬明禮、楚溪春等,六期的鄧演達、葉挺、顧祝同、李漢魂、余漢謀、上官云相、韓德勤、黃琪翔、薛岳、吳奇偉、繆培南、鄧龍光、周渾元、趙博生等,七期的陳長捷、范漢杰等,八期的陳誠、周至柔、羅卓英、馬法五、宋肯堂等,九期的張克俠、何基灃、周福成、董振堂、郭寄嶠等。從保定學歷看,能和蔣中正相比的只有張群等少數幾個。蔣中正既然有這樣的資歷,也就成為保定系的當然首領。
1908年春節過后,蔣中正與張群、楊杰、王柏齡等65名同學開始從保定起程赴日本。60年后,據張群回憶東渡的情形時說:“留日考試合格的學生,好像有60人左右。能夠暢通日本話的人,由保定起程直接前往日本;我們(包括蔣中正在內)雖然能夠懂得日文,但因為說得不好,暫且先到東北(北京)的陸軍部集合,然后由大連乘船前往神戶,換乘火車到達東京”。一個多月后,蔣中正第二次踏上日本的國土,進入東京的振武學校(士官預備學校),實現了他留日學軍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