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3月24日消息,今天下午在諾亞財富舉辦的投資策略報告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解讀和預測了國家未來的經濟形勢和相應政策的變革。李揚提到,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必然趨勢是降低,政府將擴張財政和收縮金融。重點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完善城鎮化概念,發展新型工業化目標。
李揚認為中國經濟目前減速本質上是結構性減速。所謂結構性減速區別于周期性減速,不具備一個觸底反彈的過程;它也區別于政策性減速,不是簡單的改變調控手段就可以挽回,它會持續在一個較低的速率上,如果刺激過分的話只會出現通貨膨脹。
李揚經一步解釋,結構性減速是由實體經濟中各種因素結構及其方式變化造成的。
從產業結構來說,過去巨大的工業化的過程帶來三十多年GDP高速增長奇跡,每年有1000萬人從不太創造財富的農業轉移到平均創造4倍財富的工業,發展勢不可擋。但現在制造業達到邊緣,勞動力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但服務業的動生產率僅為制造業70%。
從生產要素結構來說,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投資、科技進步三個要素。現在,勞動增長下降,人口增長降低,人口老齡化;投資下降;科技進步緩慢。三者疊加,也是一個較低增長的結構。
社科院預計未來國家財政政策是擴張,金融是收縮的。2011到2015年,GDP將在7.8%至8.7%;2016到2020年,GDP將在5.7%至6.1%;2021到2030年,GDP將降至 5.4%至6.3%。
李揚提到當務之急是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包括去水分,經濟增長、就業至少同步增長,增長與收入同步,效益提高,同時維持現有的資源環境。
李揚認為中央還在不斷的完善城鎮化概念。目前來講,這不是簡單的造城造鎮,而要立足在城鄉一體化考慮,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成本受益,工業化帶動就業,土地制度改革,生態建設,財政成本分攤,金融體系完善。
最后李揚總結,所謂新型工業化主要包含綠色化,精致化,信息化和服務化四部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