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烏戈·拉斐爾·查韋斯·弗里亞斯,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死于癌癥,享年58歲。
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人口司于2011年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2010年委內瑞拉男性的預期壽命是70.83歲,與我國的情況相當。所以查韋斯確實算得上是早逝。這位以玻利瓦爾為榜樣的拉美政治人物,像很多拉丁文化里的政治人物一樣,頗擅長演講,可以說是一位“嘴炮”大師。像很多政治人物一樣,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個禮物,是關于他死亡的傳說。委內瑞拉代總統馬杜羅指責查韋斯的癌病是因為受到敵人謀害所致,政府已成立了科學小組負責調查此事。這個說法的源頭,其實正是查韋斯本人。
2011年6月,查韋斯在古巴接受手術,從骨盆處移除了一個“棒球”大小的腫塊。此后他正式承認自己患癌。這年年底,當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傳出患上甲狀腺癌消息時,查韋斯放了一個大炮。他在一檔電視講話中這樣說:“發生在拉美我們身上的一些事,即便用概率論來解釋,也很難說得通。如果他們搗鼓出來一種可以傳播癌癥的技術,而我們被蒙在鼓里50年,這難道很奇怪嗎?”他口中的“奇怪的事”是指拉丁美洲幾個國家的領導人相繼患癌的消息——現任巴西總統羅塞夫2009年被診斷患上淋巴癌、巴拉圭前總統盧戈2010年在腹股溝的淋巴組織中發現癌細胞、查韋斯2011年做了癌癥手術、巴西前總統盧拉2011年被診斷為喉癌,然后是克里斯蒂娜。“他們”自然是美國人。
美國人當然很郁悶,大胡子菲德爾·卡斯特羅開始讓美國人不爽的時候,查韋斯還是嬰兒。而現在,前者還得給查韋斯發唁電呢。
先拋開郁悶的美國人不談,如果想使點壞,真的那么容易讓一個人患上癌癥嗎?
其實也不難,最有效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陷害手段就是教那個人抽煙。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最多的一類癌癥,每年大約有近200萬人死于此病。而所有的肺癌患者中,有近90%是吸煙者。菲德爾1986年以60歲高齡戒煙成功,他的保健醫生干得不錯。
另外,確有一些癌癥是由傳染性因素導致的。這其中最常見的是宮頸癌。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的第二大癌癥殺手,每年全世界有大約50萬新發病例,并有超過20萬人死于此病。而我國則是宮頸癌的高發區,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三左右,每年有超過5萬名女同胞因此喪生,2003年著名藝人梅艷芳就殞命于此病。早在1976年,德國學者豪森ZurHausen就發現了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與宮頸癌之間的相關性,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人們在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例中都發現了HPV的影子。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更是從基因的層面解釋了這一現象,科學家發現有大約12種類型的HPV可以使宮頸發生癌變,人們把這些HPV稱作高危HPV。根據協和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的喬友林所作的統計,我國女性中高危HPV的感染率是14。2%。高危HPV中的HPV16和HPV18兩種病毒造成了大約70%的宮頸癌病例。目前,已經有兩種針對高危HPV的疫苗獲得了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批準得以上市,但是由于我國規定即便獲得FDA批準的藥物如果要進入中國市場,也必須重新進行漫長的臨床試驗,所以,現在你還只能到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獲得這種保護,比如香港。
有沒有那種可以通過接觸直接傳播的癌癥呢?有。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上生活著一種名叫袋獾的動物。從1996年起,人們發現一種面部惡性腫瘤出現在袋獾群體中。隨后的幾年里,患上這種疾病并死亡的袋獾越來越多。后來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癌癥居然是可以傳染的,脾氣暴躁的袋獾經常發生撕咬,使得癌細胞在不同個體間傳播。又由于這種動物在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好幾次數量大規模減少的種群危機,導致現存的袋獾血緣關系都很近,于是連來自其他個體的癌細胞都不會引發免疫排斥。幸好只是袋獾。人類歷史上有確切醫療記錄的癌癥直接傳播病例只有一例。1996年,德國科研人員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道了一名外科醫生在給一名患上多形性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PleomorphicSarcoma的病人做手術時不慎割破了左手,隨后這只左手出現癌腫。經過基因檢測,這塊癌腫就來自于之前病人的肉瘤。
查韋斯口中“奇怪的事”真的奇怪嗎?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癌癥似乎是越來越多了。你的感覺沒有錯,從世界范圍內看,癌癥的總體發病率確實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發生了顯著提高。這個世界變得更糟了嗎?也許。但更多的是變得更好了。因為一個世紀以來癌癥發病率的提高,實際上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的副產物。1900年人類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1歲,而今天這一數字已經達到67歲。雖然確實有些癌癥不擇老幼,但是大部分的癌癥還是發生于65歲以后,是衰老的結果。針對亞洲和歐洲的一項研究證明,大約有36%的人死亡時患有甲狀腺癌;如果活到80歲,近80%的男性會患上前列腺癌。當然,這些癌癥相對“溫和”,發展很慢,也通常不會致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腫瘤學家羅伯特·溫伯格RobertWeinberg說過:“只要我們活的足夠長,早晚會患上癌癥。”
因此悲觀了嗎?大可不必。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對付癌癥的戰斗力也越來越強了。越來越多的癌癥可以在發病的初期被診斷出來,使得治療效果越來越理想。
2009年,當時的巴西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時年62歲的迪爾瑪·羅塞夫在一次常規的乳房X射線檢查(這也是乳腺癌最有效的篩查手段)時發現了左臂的一處癌腫,后診斷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2009年4月25日手術取出癌腫后,羅塞夫進行了4個月的化療和放療,之后宣布痊愈。同年12月,她摘掉戴了7個月的假發出現在公眾面前。2010年3月,羅塞夫宣布參加總統競選,并于當年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2010年8月,時任巴拉圭總統費爾南多·盧戈被診斷出患有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012年1月,他的醫生宣布61歲的盧戈體內的癌細胞已經完全被消滅。同年6月,盧戈被彈劾下臺。
2011年10月,已經有40年煙齡的巴西前任總統路易斯·盧拉被診斷為喉癌(吸煙正是喉癌的最主要誘因),之后醫生立即對盧拉進行了放療。2012年3月28日,盧拉的醫生宣布他的惡性腫瘤已經完全消失。同一天,盧拉宣布重返政壇。
至于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基什內爾,她的甲狀腺腫塊經過醫生診斷為良性,虛驚一場。
而查韋斯的具體死因至今仍無從知曉,腫瘤學家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推測他患上的是盆腔軟組織惡性肉瘤。
除了剛剛逝世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近年來,南美的多位領導人,先后確診或卷入癌癥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