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2日,中國人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氣氛中,朝鮮國防科學部門在朝鮮北部距離中國邊境不遠的地下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這一消息震驚世界,朝鮮秘密開展的核戰略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紛紛疑問,朝鮮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執意擁有核武器?其實擁有核武是自朝鮮建國以來一以貫之的國家戰略。
金日成的核夢想
朝鮮擁有核武器的想法由來已久,從朝鮮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起就已經埋下了核基因。
在朝鮮戰爭戰場上沒占到便宜的麥克阿瑟不止一次恐嚇稱,要使用核武器攻擊朝鮮或中國大陸。據史料記載,當時金日成得知這一消息后,因為沒有對等的反制手段而極為焦慮不安。朝鮮是一個缺乏能源的國家,境內不產石油,煤炭的儲量有限,相反卻有豐富的天然鈾礦,石墨儲藏也名列世界前茅。國際局勢加上國內需求,堅定了朝鮮進行核研究的決心。
后來叛逃的朝鮮勞動黨前書記黃長燁曾對記者說過:“我們(朝鮮)很早就開始了核武器的開發。金日成1958年視察地下兵工廠時,反復強調要做好核戰爭的準備,從那時起就制定了(擁核)計劃。一旦有了核武器,首先可以鎮住韓國,更是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時防止美國干預的手段。”
朝鮮“核武器之父”徐相國
在研制核武的目標下,朝鮮開始對核研究投注了更多資源。
1955年,朝鮮在平壤建立了第一個核物理研究所。1959年后,超過300名朝鮮留學生被派往蘇聯學習核物理,僅在莫斯科以北110公里杜布納市蘇聯最大的核試驗室——“蘇聯聯合核研究所”,就先后為超過250名朝鮮核研究人員提供了培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留蘇的這些學員成為朝鮮核開發活動的骨干力量,包括朝鮮原子能研究所所長、原子能工業部部長崔學根,研究與核武器直接相關的核反應堆物理學的丁根,以及日后的朝鮮“核武器之父”——徐相國。
徐相國被稱為“科學天才”,是主導朝鮮核武研發計劃的靈魂人物,也是朝鮮“大浦洞-1”型導彈的主要研發人員。1966年,徐相國從金日成綜合大學畢業后就留學蘇聯,28歲時在蘇聯獲得博士學位。蘇聯曾勸他加入蘇聯國籍,但徐相國婉言拒絕,回歸朝鮮。徐相國的正式頭銜為金日成綜合大學物理學部講座長(系主任),但他還有一個秘密職位——朝鮮勞動黨中央國防委員會“極秘委員”。
代號“家具工廠”的援建計劃
1962年蘇聯專家克多洛夫等人應邀來到朝鮮北部的山區,建造和平利用核能的設施——寧邊核能研究中心。克多洛夫在冷戰結束后接受采訪時稱,在這里他和其他蘇聯專家將核技術傳授給朝鮮,同時他也為朝鮮青年研究人員的核研究水平之高感到非常吃驚。蘇聯專家秘密建造了一個型號為IRT-2000研究型的輕水反應堆。在朝鮮的強烈要求下,在往來文件上,這個援建計劃被代號為“家具工廠”。這個項目在朝鮮也被列為頂級機密,嚴禁消息對外泄露。
1965年核反應堆建成,蘇聯專家離開寧邊歸國。這個輕水反應堆建造前,朝鮮從未如此深入地接觸核技術。
加速核武開發
蘇聯解體后,原蘇聯的核研究人員大量失業。朝鮮充分利用這一機會,通過各種渠道將數十名前蘇聯核科學家聘請到本國工作。
蘇聯解體后,國際核黑市活動猖獗,朝鮮抓住了這個機會,四處搜集、購買核技術,同時還偽裝成合法的貿易公司化零為整購買所需零件。朝鮮還與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建立了聯系。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曾指出,寧邊核反應堆的钚提煉技術處處都有“巴基斯坦制造”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