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承訴北大討季羨林藏品 法院立案”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張媛)“父親肯定不希望也沒想到會打官司,但走到這一步只有這條路。”昨日,季羨林之子季承召開媒體通氣會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交納54萬余元的訴訟費。
這意味著標的為1個億的、季承起訴北大返還季羨林遺產案,正式完成立案,等待開庭。
季承曾希望緩繳訴訟費
上周,法院方面證實,季承訴北大案已經進入立案程序,但是由于季承本身是退休人員,他向律師提出有經濟困難,而本案的標的額又高達1億元,因此希望能緩交訴訟費用(本報3月20日報道)。
昨日,季承方面召開媒體通氣會稱,已經想辦法湊齊了54萬余元的高額訴訟費,并將會同律師一起交給法院。
“季羨林捐贈協議無目錄”
2001年7月6日,季羨林與北京大學簽訂捐贈協議,約定將14類藏書、手稿、古今字畫等珍貴文物分批捐贈。
季承說,這份捐贈協議中所涉及的文物都是父親婚后收藏的,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父親即便要捐贈也需要先析產,再捐出屬于父親自己個人那一部分。
除此之外,根據季羨林生前與兒子、友人的錄音等材料,也能反映出他當時確實已經懷疑自己要給北大的文物有部分可能流散到市場,也導致了他決定收回這些文物,并留下字條要求由兒子季承全權處理與北大協商此事。
季承在起訴狀中,要求北大原物返還2009年1月13日清點的所保管季羨林文物、字畫共577件,其中207幅是古字畫。
季承稱,2001年簽協議時并沒有目錄,后來父親聲明說“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說過全部捐贈”。北大方面向他說“文物共577件,其中古字畫207幅,沒有一件丟失”。但后來,他在家中清點時又發現了38類72件文物,這些文物與577件的關系“誰也說不清”。所以,他在起訴時將其全部概括進來。根據已有清點目錄,這些文物中包括了蘇東坡《御書頌》等珍貴文物,因此本案標的高達1億元。
北大稱尚未收到法院文書
昨日,北大新聞發言人表示,尚未收到法院正式文書,不愿做出評論。
根據一份發給季承的蓋有北大校長辦公室印章的文件,北大表示,季羨林先生于2001年7月6日簽名捐贈的協議合法有效,從未有過撤銷捐贈協議的表示,38類物品包含在當初的捐贈協議范圍內。
■ 對話
“想和北大籌建季羨林獎金”
新京報:季羨林身邊工作人員王如、方咸如涉嫌盜竊案中的“贓物”現在在哪?
季承:贓物返還之后都已經拍賣,東西是我的,我愿意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
新京報:你訴北大,是否會令外界擔心你作為兒子貪圖季老錢財?
季承:上法庭也是不得已,一讓再讓都沒有結果。打官司也是為了公正的解決。
新京報:你覺得,這批文物留在北大最不讓你放心的地方在哪?
季承:就怕流失,必須要保證捐贈人可以隨時查看。但是,自從父親在世時發現可能已經有部分文物流散到市場后,我們就不放心了,而且北大方面也一直不讓我看。
新京報:你覺得走到這一步,是季老樂見的嗎?
季承:父親肯定不希望,也沒想到打官司,但現在只有這條路。而且,大家打官司是很平常的事,不存在撕破臉一說。外界可能會說我為什么非要這么搞,其實我追也是為了要回,要回不是要占有、享受、揮霍……我想籌建一個季羨林獎金,類似中國的諾貝爾獎,我首選也是跟北大一起辦。
新京報:這個獎具體有什么規劃?
季承:主要是國學、東方學、歷史、翻譯、語言類的……與其讓文物在北大的地下倉庫中,不如拿出來拍賣或者用其他的方式,鼓勵大家做研究、出成果……父親留下來這些,這1億元我也是要替父親追回來,才能對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