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幫雞蛋牛奶管理員發放蛋糕的劉麗

楊昊提醒同學準備上課了

班上有專門負責搬運桶裝水的班干部
除了班長副班長,還有牛奶委員、水桶委員、掃把委員、黑板委員……
老師:教會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不管大事還是小事
你還記得自己上初中時,班上有多少干部嗎?云陽縣大山深處的南溪中學初一四班,全班53個學生,竟有26名干部“大”到班長、學習委員、各科代表,“小”到管牛奶雞蛋、掃把水桶。但年輕的準90后班主任向先軍卻認為,“26個干部還不夠”。
一個班上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干部?當干部的學生有什么特點?這么多干部會不會鬧內訌?家長、校方和教育專家有何看法?重慶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她的過去 念同學名字緊張到忘詞
前天上午見到王小英時,她小小的個頭,輕聲細語的說話,來回搓揉的兩只小手,一臉羞澀讓記者印象非常深刻。盡管如此,她還是主動和記者打起了招呼。
“以前我都不敢和生人說話。”王小英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膽子很小,不敢一個人留在教室里,不敢大聲說話,更不敢支配其他人。”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王小英從小和奶奶、姐姐妹妹住在離學校很遠的村里。
上初一后,她被向老師安排做全班營養餐的負責人。第一次課間宣讀領餐同學的名字時,王小英甚至緊張到忘了詞。
她的現在 勸導同學用餐淡然自若
上午第二節課下課鈴一響,王小英來不及收拾課本,便從抽屜里掏出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全班同學的名字。王小英來到講臺上,根據名單排序,大聲宣讀3個與她一起到樓下領取全班營養餐的同學的名字,然后帶頭分發。
這時,后排一個男生舉著雞蛋,“我不想吃,誰要?”正在發雞蛋的王小英聽到了,徑直走了過去說,“自己吃了嘛。”見男生不聽,王小英開始淡然自若地勸導他,“你不吃長不高喲,雞蛋有營養,不要浪費……”王小英邊說邊拿過雞蛋幫他剝殼,“來,兩口就吃了。”全班同學都笑了。
“我以前根本沒想過要當班干部。”王小英拉著記者說,自己從小就想當班干部,但從不敢跟老師提出來。自從當了雞蛋牛奶管理員后,每天都要站在講臺上大聲宣讀領餐同學的名字,才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站在講臺上講話,也可以主動和他人交流。“我還打算下學期告訴老師,能不能讓我當一次學習委員。”
自我點評
當班干部讓我膽子變大了,現在我敢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了。
老師點評
王小英以前膽子很小,甚至有點自卑,說話都是唯唯諾諾的,需要鼓勵。我想讓她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慢慢培養她的自信。雞蛋牛奶管理員的工作看似微不足道,卻需要協調全班同學,主動和他人溝通。現在她自信多了,勇敢多了,開朗多了。
她的過去 同學眼中老師的小跟班
劉麗在班上的人際關系是公認最好的,同學們都愛和她一起玩。但以前她卻不討同學喜歡,甚至遭到孤立。
“剛當上班長時,班上什么事都要給向老師匯報,以為這就叫負責任。”劉麗說,雖然自認盡心盡職,但同學們還是不太團結,甚至故意不理她。“同學們躲著我,我很難過,不知道做錯了什么。”
“后來老師告訴我,不用什么事都讓他知道。”原來,自以為是個干部的劉麗,成了同學眼中老師的小跟班,處處提防著她。
她的現在 主動和同學們拉近關系
作為班長,劉麗每天的工作貫穿全天早上,要在寢室叫所有女生起床;下午上課前,要提前五分鐘讓紀律委員提醒同學們回教室;晚上,還要提醒所有女生準時睡覺。
剛當班長時,劉麗準備了一個筆記本,記錄班上每天發生的事。前幾頁大多記錄的是哪些同學表現好或者不好,后幾頁卻沒再出現表現好或不好的字樣。
“劉麗人很好,有一次我早上沒吃飯,她主動把自己那份課間餐分給我。”“劉麗雖然是班長,但她不去老師那里打我們的小報告。”……說起劉麗的好處,同學們都夸她是個好班長。
劉麗告訴記者,當班長最大的收獲是學會和同學們做朋友。“開始時雖然對班上的事情很認真,也很細心,但班級還是不團結,有的同學根本不喜歡我。”劉麗發現,自己管不好班級的原因,是總把表現不好的同學的情況報告給老師。
意識到這一點后,劉麗開始主動和同學們拉近關系“你如果表現好了,我就不寫在本本上。”“課間打鬧動作要小一點,不要讓老師發現了……”這些小小的縱容,卻讓同學們開始信任劉麗,她的話同學們也聽得進去了,班級也越來越團結。
自我點評
想要管好一個班,就得先和所有同學做好朋友。
老師點評
劉麗雖是班長,成績卻一般。但我覺得選班長并不是選高分。我觀察到每次下課,劉麗都會主動幫老師收拾講臺,做事也很細致,而且善于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我覺得這些優點好好加以利用,她就會成為一個不錯的班長,老師的好幫手。事實證明,雖然她一開始遇到挫折,但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工作中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點,做得很不錯。
他的過去 課堂上最愛說話的學生
前天下午,記者在向老師辦公室里,見到了來匯報紀律情況的楊昊。雖然他中規中矩地把雙手背在身后,但臉上的表情卻能讓人感覺出他是一個很活潑的孩子。看到有記者采訪,楊昊咧嘴笑開了,“我最喜歡吹龍門陣,同學們都喜歡聽我吹。”楊昊說,自己從小學起就一直是老師的“重點盯防對象”。“我在課堂上愛講話,找同學聊天,老師講上句我接下句。”楊昊說,小學時老師為管教他,還讓班上的紀律委員和他同桌,但一點作用都沒有,“老師越管我,我越想說。”
他的現在 最能管住同學的班干部
“上課了,快點全部回教室。”“唐波,不要趴在窗子上,回去坐好,等老師來。”……下午2點半,初一四班數學課,上課鈴剛響,楊昊便有模有樣地站在講臺上,組織同學們做課前準備,遇到故意朝他做鬼臉的同學,他都一臉嚴肅地制止,教室很快安靜下來。
“他的話我們還是要聽。”和楊昊住一個寢室的唐波平時不太守紀律,雖然私下是好朋友,但在校一旦違紀,楊昊還是會毫不留情。唐波說:“雖然楊昊以前也和我們一樣調皮,但當上紀律委員后,他的變化很大,越來越管得住同學們了。”
別看現在楊昊的紀律委員當得有模有樣,一開始卻并不是這樣,第一次“執法”就遭遇下馬威。“當上紀律委員第二天,有同學在走廊上亂跑,我去制止反而被嘲笑,他們說我才是最調皮的,根本不聽我的。”
屢遭挫折后,楊昊覺得自己不適合當干部,向向老師提出辭職。“向老師鼓勵我,讓我再試試。”于是,楊昊想到了一個方法罰做俯臥撐。
“輕罰同學,重罰自己。當紀律委員這一個多學期,我做了好幾百個俯臥撐。”原來,楊昊要求所有同學如果多次招呼不聽的,就罰做10個俯臥撐;如果同學發現楊昊不遵守紀律,楊昊就要做20個俯臥撐。“漸漸地,我在班上樹立了威信,現在大家都聽我招呼了。”楊昊自信地對記者說。
自我點評
當紀律委員讓我學會了遵守紀律得先從自己做起。
老師點評
我發現楊昊這個孩子非常好動,一下課就組織一群男生在走廊上吵鬧、瘋打,上課也愛說話。但我同時也發現,這個孩子有很強的號召力,不少同學都愿意聽他的。有號召力是他的特點,如果他當上紀律委員并能約束自己,就能約束其他同學。果然,楊昊漸漸改掉了不遵守紀律的壞毛病,還經常找我探討管理班級的方法,變成了一個非常有責任感的孩子。
理念一:成績不代表一切,人人都有權獲得同學和老師的信任
記者:現在國家職能部門都在精兵簡政,把這種大背景微縮到你的班上,為什么你反而還要提拔這么多“干部”呢?
向先軍:我認為班干部不是“官”,而是一種鍛煉。我覺得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安排他們做不同的班干部,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這也是讓他們自我約束的好辦法。我想讓學生明白,成績不代表一切,人人都可以是班干部,人人都有權利獲得這份來自同學和老師的信任。
記者:你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
向先軍:深層次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源于我的學習生涯,我讀書時老師總是青睞成績最好的學生,班干部一當就是幾年。成績好的,明顯有自我優越感;成績不好的,也不會指望能受到老師的關注。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利。
另一方面,在這個大山深處的學校,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只剩爺爺奶奶和兄弟姊妹。因為缺乏管教和父母呵護,孩子們的自信心、自我約束力都較弱,當班干部有助于他們鍛煉自己、超越自己。
“人人有權獲得同學和老師的信任”
向先軍,南溪中學初一四班班主任,出生于1989年的準90后,去年才從重慶文理學院師范專業畢業。現在這個班級,是他入職以來帶的第一批學生。對于自己“大規模的班干部提拔”方式,他的理念是什么?想達到一種什么效果?會不會出現“艄公多了打爛船”的情況?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理念二:孩子心思都比較單純,獲任班干部會覺得收獲了一份信任,不能辜負
記者:這些班干部是學生選出來的,還是你任命的?
向先軍:就上學期而言,基本上都是任命的。因為初一剛入校,彼此都還不熟悉,只能通過老師的觀察進行任命。下學期,我就會多參考同學們的意見和評價進行選擇。當然,也有同學推薦或自薦。以后大家進一步熟悉后,可能會采取完全開放的競選模式。
記者:53個學生就有26個干部,你預想過會出現“艄公多了打爛船”嗎?
向先軍:我想不會。但如果說完全沒問題,那也不現實,畢竟學生年紀這么小,有時鬧鬧情緒很正常。比如有的事可能同屬兩個班干部管轄,但意見不一,產生分歧;有的班干部也會因男女差別,發生小口角等等。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如果發生了,同學也會向我反映,由我來處理。
要知道,他們只有十三四歲,剛從小學升上來,心思都比較單純。一旦被老師任命為班干部后,都覺得收獲了一份信任,都想要表現好,都想得到大家的認同,不能辜負信任。
理念三:要讓同學們學會每天做好一件事,不管大事還是小事
記者:你認為這種“多班干部制度”模式會不會導致干部泛濫?
向先軍:這絕不是班干部泛濫。我希望通過建立這樣的模式,不讓任何一個同學有強烈的優越感或落差感,并讓大家學會換位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讓同學們學會每天做好一件事,不管大事還是小事。
記者:現在同學們怎樣評價“多班干部制度”?
向先軍:現在有同學爭著當干部。有的同學以前成績不好,這一學期進步很快,因為他們想爭當班干部,首先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前兩天還有個調皮學生找我主動要求當班干部,哪怕管報紙也行。
我也會想辦法讓同學們當干部,比如把生活委員的工作拆成三份,有人專管發牛奶雞蛋,有人專管換礦泉水桶,還有人專門負責安排清潔。
理念四:通過輪換和新增崗位的方式,讓絕大部分同學都當一次班干部
記者:對于未來的班干部制度,你還有什么設想呢?
向先軍:我準備讓全班絕大部分同學,通過輪換和新增崗位的方式,都當一次班干部。
我想特別說明的是,班干部雖多,但絕大部分并不是我們常規印象中各方面都是最好的學生。像平時最調皮好動的,當上了紀律委員;成績平平的女孩,當上了一班之長;連最膽小怕事的同學,現在每天都要和調皮學生打交道。成績最好的學生,只是普通的學習委員。
“弟弟變成了小男子漢”
在家長眼里,孩子當班干部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楊昊的姐姐楊令就有很深的感受。
“弟弟比我小很多,又是家里的幺兒,很多事情都不讓他做,小時候老師經常來家訪,說我弟弟調皮。”楊令告訴記者,弟弟上了初中后,她發現當了班干部的弟弟變化很大,“以前在家什么事都不做,現在不僅主動做自己的事,還幫著家里做事,變成了一個有責任感的小男子漢。”
在劉麗媽媽的眼中,女兒的變化也很大。“以前她回家都不怎么和我們說話,現在不但與我們交流多了,還經常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告訴我們。”
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并不多余
對于向先軍老師的這種班干部選拔方式,校長唐浩認為:“這種方式確實有異于傳統模式,卻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長。年輕老師有自己的優勢,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更快地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讓成績普通的同學有了追求,得到鍛煉和進步,學會了為他人服務。我們還將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效果十分明顯,我們也可能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在全校推廣這種選拔方式。”
學校教務主任李鳴告訴記者,該校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內心變得膽小、封閉,或者頑劣。“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每個學生在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多余的人,通過當班干部發揮自己最大的特長,擔當一份責任,擁有一份成就感。”
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尊重
對于向先軍的多班干部制度,市教科院副院長王緯虹予以了肯定。
“這是一種打破常規的嘗試和探索。根據現有的情況來看,效果也十分明顯。”王緯虹說,人人都是班干部的制度,培養了學生班級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從服務班級到服務他人乃至整個社會,明確了個人的身份角色,履行了自我管理責任和約束力,更好地幫助學生們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增強了社會適應力。
“人人都是班干部的輪換制度,還淡化了以往班干部的‘官’色彩,增強了服務性,孩子們通過當班干部得到鍛煉,變得自信勇敢,發現自我潛力。”王緯虹表示,這種方法雖然值得贊許,但不能盲目效仿。對于其他班級而言,一定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只學表面,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對學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