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昨天,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藍睿明說,黃浦江死豬的因素可能很多,不必將死豬與目前人感染H7N9病例相聯系。
他重申,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有持續的人際傳播能力。因此,世衛組織不建議世界各國各地區在入境口岸實行特別篩查,也不建議實行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
上述表述,是國家衛計委和世衛組織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情況在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做出的。
“黃浦江死豬臨床不符合流感表現”
過去兩周,世界衛生組織一直與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及其他政府機構密切合作,監控事件進展。
對于公眾關注的“黃浦江死豬是否因感染H7N9禽流感斃命,并導致現在的人間疫情”,藍睿明表示,“造成黃浦江死豬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們并未將死豬和人流感病例相聯系”,在已檢測的豬中,流感病毒檢測為陰性;豬的臨床表現不符合流感的表現。
但有些確診病例接觸過動物或動物所處的環境,上海某市場的鴿子中也檢出了病毒,這些情況提示了動物到人傳播的可能性,“有關調查正在進行中。”藍睿明說。
“不建議在入境口岸實行特別篩查”
4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不建議針對前往中國或者離開中國的人員實施任何旅行限制措施,不建議采取任何貿易限制措施。而“不建議世界各國各地區在入境口岸實行特別篩查”,是該組織此次新增的“不建議”措施。
藍睿明解釋說,首先,現在感染源還沒有得到十分明確的確認,這個病毒(指人感染的H7N9)是禽源性的,所以很可能就是禽流感,由鳥類或者家禽類傳播給人的。同時,目前的病例數很少,只是散發狀態,沒有必要在口岸進行篩查。“但是,我們也會持續的調查,并且以開放的心態來對待”。
【焦點·疫苗】
衛計委 已啟動H7N9疫苗制備研究
新京報訊 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公眾想到的,首先是有沒有疫苗。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昨天表示,現在已經啟動針對H7N9病毒的特性研究,為將來制備有特異性的疫苗做前期的基礎工作。
國家衛計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辦主任梁萬年介紹,從找到病毒到生產出疫苗的最短周期是6-8個月。現在啟動的,僅僅是疫苗制備的基礎性研究。以后,假如說這個病毒(H7N9)變異,導致人際間的傳播,尤其是大規模傳播,“疫苗就要投入生產,現在我們正在做準備。”
疫病防控無國界。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介紹,由我國首次分離的人感染H7N9病毒毒株已和世衛組織相關實驗室進行共享。藍睿明也表示,世衛組織將確保隨時掌握、并向全球提供關于H7N9準確的疫情信息,用于診斷、治療及疫苗研發的準備。
不過,梁萬年同時強調,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H7N9病毒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如果只是一種散發的,主要來源于動物的疫情,疫苗就沒有必要生產并在人群中接種。“從成本效率、防疫效果來說,不需要對散發的病例都施行注射疫苗來防控”。
昨天,曾成功研制人用H5N1禽流感疫苗和甲流(H1N1)疫苗的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此次疫情發生“大流行”征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苗,可參照H5N1禽流感疫苗為原型疫苗研發并生產。
他解釋說,人用禽流感疫苗本名大流行流感疫苗,是一種模式疫苗,或稱為“原型疫苗”,就是針對流感大流行,可以按照已批準的模式疫苗生產工藝及免疫程序,更換毒株再投入生產和使用。但需要根據新病毒的特點,對生產工藝和流程做一定修改。
【焦點·傳播】
密切接觸者中未發現H7N9蹤跡
新京報訊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外專家、官員在不同背景下,回應了目前公眾最關切的“H7N9能否人傳人”問題。
國家衛計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辦主任梁萬年說,圍繞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展開了大量的流行病調查,現有確診患者之間沒有流行病學關聯,這些患者的621個密切接觸者,經過觀察,沒有出現異常,也沒有發現H7N9有持續的人際傳播蹤跡。
但上海一位87歲確診患者死亡前,其兩位親屬也同時發生重癥肺炎,一位死亡。對此,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藍睿明說,家庭群發病例提出了人際傳播的可能性,但該群發病例中,另外兩例未經實驗室確診,且并無其他證據顯示有持續的人際傳播。
梁萬年表示,從概念上看,H7N9和H5N1都是禽流感病毒。從現有的臨床表現來看,大部分確診感染H7N9的病例病情比較重,“這個臨床表現、病情程度和H5N1也是相同的”。
此外,在傳播途徑上,H5N1是偶然從禽到人,15年間,人間病例一直處于散發狀態。而H7N9如何從禽到人,梁萬年坦言,還在研究中。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說,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初步判斷H7N9比H5N1更容易感染人,因為它的結構和機制,和禽間的H7N9病毒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更容易粘附人的上皮細胞。
■ 釋疑
H7N9由兩三種禽流感病毒重配
此次疫情中,人感染的H7N9病毒顯示是高致病性的,而資料顯示,之前在禽類中發現的H7N9病毒是低致病性的。為何從禽到人,病毒的威力也會大增?這是否提示病毒在變異?
舒躍龍解釋說,目前,從人身上分離到的H7N9病毒,并非既往的禽流感病毒H7N9。他判斷,現在H7N9是兩種或者三種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重配。
此前,國家流感中心的病毒實驗室就發現,人感染的H7N9病毒,其內部6個基因片段來自禽流感病毒H9N2。
為何會發生這種變異?舒躍龍說,流感病毒的重組或者重配是非常容易發生的,“我們還不了解重配的過程,在哪里發生的重配,都還有待研究。”
這個病毒還會不會變?舒躍龍說:“2004年,H5N1在國內首次發現動物疫情,繼而又發現人感染,我們高度關注,擔心它引發流感大流行;但2009年,引發廣泛流行的不是H5N1,而是新病毒H1N1。流感病毒怎樣變,我們無法靠猜測去判斷,只能依靠監測流感網絡去密切關注。”
●與H1N1的活躍性相比,H7N9還差很多。實驗室對病毒的排序測定顯示,H7N9的八個基因片斷中沒有人類流感基因片斷,而H1N1的八個基因片斷中有一個是人類流感基因片斷,很容易導致人與人之間傳播。——國家衛計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辦主任梁萬年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