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東海某海域,數支艦艇編隊冒著大風浪奔赴陌生海域。
海上戰艦列陣,空中戰機呼嘯。此次演練的兵力,涉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雷達站、觀通站等幾十家單位。
千軍萬馬“一網”牽。記者看到,艦隊指揮所里,司令部的參謀們操縱鍵盤就能指揮各路兵力,方寸熒屏可一覽萬里波濤,一道道作戰指令迅速傳遞到各作戰單元。
此時,遠方海面上,跟艦訓練的艦隊司令部通信處參謀吳解共按下隨身攜帶的秒表,拿著登記本,飛快地記錄著裝備參數動態和官兵操作情況。吳參謀介紹說,復雜電磁環境下某型雷達、通信設備運用是他今年的研究課題,他需要隨時記錄各種情況下人員和裝備的反應速度,做好數據積累。
組織課題式演練,是東海艦隊司令部今年撬動訓練轉變的一根“杠桿”。今年開訓以來,艦隊司令部按照“定題、定人、定時限”的要求,已經派出20多名機關干部帶著4個研究課題,奔赴訓練一線。
此次編隊遠海訓練,出島鏈、穿水道,20多天晝夜連續訓練,司令部專門對一些裝備的效能進行檢驗。“聲納效能的發揮受到水溫、水深等多種海洋水文環境影響,如果在近海淺水區訓練,是無法檢驗出聲納最大效能的。” 司令部對抗處參謀楊帆告訴記者:“這和游泳是一個道理,在游泳館里會游,在江河湖海里就不一定吃得開。”

蹈海才知風雨驟。跟艦訓練中,機關干部們對裝備效能了解更加精確,制定方案、組織指揮更有了底氣。同時,司令部改變以往首長機關指揮所訓練與海上編隊訓練各自組織的模式,連續8次帶動艦隊各級指揮所與海上編隊同步開展作戰籌劃、指揮控制、信息融合訓練和重難點問題研究。
一番鏖戰,訓練大幕即將落下,但另一場“戰斗”正打得難解難分。司令部針對多兵種信息化條件下實兵實彈演練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檢討式總結。記者發現,所有發言材料80%以上的篇幅都在講問題、談對策。同時,他們還建立“問題負責制”,對查找出來的主要問題和修訂完善后的應對措施,由部、處掛鉤領導具體負責,及時深入基層一線,對官兵進行面對面的幫帶指導。
“檢討式演練,是撬動訓練轉變的另一根‘杠桿’,目的是不僅引導大家關注是否完成了任務、取得了哪些成績,更要關注發現了哪些問題、實現了哪些突破。”司令部領導加重語氣說:“我們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今天你不找問題,明天問題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