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一向被譽為“避險之王”的黃金日前創下3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金價暴跌的背后,傳遞了哪些國際經濟信號?對中國經濟會產生哪些影響?
美國經濟復蘇,國際炒家撤離?
金價下跌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大宗商品價格、股市全面下跌。國金期貨首席經濟學家、副總經理姜明德說:“此輪黃金暴跌幅度之大可與金融危機爆發后大宗商品價格的跌幅相提并論,一度引發市場恐慌。”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經濟復蘇勢頭明顯,是本輪金價暴跌的直接誘因——一些向好的跡象正在出現,私人部門固定資產投資回暖,銀行狀況改善,購房需求釋放。本月陸續公布的美國經濟指標高于預期,此外,美聯儲正考慮結束量化寬松措施。
多個利好數據發布,美元指數應聲上漲,一周內拉升0.35%,金價則坐上了“滑滑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6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IMF對美國經濟的判斷要樂觀許多,并預測美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實現1.9%和3%的增長。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近日表示,今年美國市場氣氛非常活躍,投資者對美股走勢格外看好。“另外,頁巖氣革命性的發現帶動了美國新一輪工業革命。”
美元強勢回歸,貿易摩擦加劇?
在過去的一周里,中國的黃金投資客已經率先感受到來自世界黃金市場的沖擊:一些人擁擠到商場搶購,意圖“抄底”,部分黃金賣場一度賣斷貨;另外一些去年高點購入黃金的炒家則損失巨大。
然而,美國經濟復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中國光大銀行證券宏觀分析師鐘正生說,一個關鍵的傳導鏈清晰可見:美國經濟復蘇——美聯儲提前結束QE——美元升值——中國資本加速外流——人民幣資產縮水,外貿也會受到影響。
“一旦美國走上強勢美元之路,人民幣有效匯率可能被迫升值。這會損害中國出口競爭力。”鐘正生說。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中美兩國外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美國經濟復蘇有利于擴大海外需求。海關總署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增長10.8%,占外貿總值的12.1%,貿易增速較高。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13日訪問中國,中美雙方看好兩國在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方面的合作空間,認為這些領域可以成為兩國合作新的增長點。
然而,中美貿易摩擦也不容忽視。商務部統計顯示,一季度,中國遭遇的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增長22.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新興經濟體要謹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犧牲品”。
“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也很要命。”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張曉青說,例如頁巖氣,盡管市場是開放的,技術卻不是中國公司的。“中國沒有控股權,還是要依附美國當地公司合作開采。”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爾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面臨的一大挑戰是應對資本流動。新興經濟體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加上發達國家的低利率政策,導致資本向新興經濟體流動,并增加了新興經濟體匯率方面的壓力。
金價動蕩背后,又現“隱形之手”
遭遇大幅下挫的黃金,今后的價格會不會步入低谷?
興業銀行資深黃金分析師蔣舒認為,雖然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說黃金的避險功能已經喪失,但黃金不依賴于任何政府信譽,意味著黃金有永久的保值功能。
各方觀點不一,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多家國際投資機構從原來的看多黃金轉為看多美元。
“本次黃金下跌可以說是異動。”中國黃金報社社長李清飛說,引發黃金暴跌的誘因并不明顯,不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美元走勢都不支持黃金出現巨大跌幅。
實際上,在每一輪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的背后,似乎有一雙“隱形的手”。知名投資銀行美國高盛集團和德意志銀行,上周分別下調了黃金2013年均價預期,“這兩家機構本身就是黃金市場的‘大莊家’,它們的預言為本已搖搖欲墜的黃金市場徒增恐慌。”分析人士說。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金融大鱷做空黃金的意圖明顯。先是高盛發布研報,預測持續了12年的黃金牛市行將終結;之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013年2月公布的文件顯示,喬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大幅減持了黃金ETF基金持倉元。與此同時,全球最大投資公司貝萊德公司也將所持SPDR黃金信托ETF股份削減了8%。
十分巧合的是,美聯儲會議紀要被“提前泄密”,透露給投資者一個信號,可能在年內結束量化寬松政策。
“當黃金、白銀、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遠遠偏離了其使用價值,作為投資品的定價機制也完全顛覆了經濟學基礎。”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市場的實際情況是,金融資本利用“升值”或“貶值”的信息,不斷調動資金進行投機,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下跌,不僅可以獲得贏利機會,而且可以影響市場。
李清飛認為,此次金價暴跌時有機構在炒作做空,造成了市場恐慌。實則基本面并不支持金價如此暴跌,是有人發起的一次價格投機。
“這次金價下跌提醒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主權投資機構有序增購黃金,增加金融話語權。”李清飛說。(記者劉敏、陸文軍、孫彬、商意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