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社會新聞中心 - 社會 - 61.4%受訪者介意他人在地鐵或公交上吃東西


61.4%受訪者介意他人在地鐵或公交上吃東西




社會  加入時間:2013-4-23 8:12:3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新版《上海軌道交通管理條例》草案于不久前對外公開,其中“在車站、車廂內飲食”被列入禁止行為,引起公眾熱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244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5.4%的受訪者支持在地鐵或公交禁止進食。64.9%的受訪者認為乘客應該考慮他人感受,文明乘車。

    受訪者中,45.7%的人來自大城市,30.4%的人來自中等城市,21.4%的人來自小城市,2.1%的人來自農村。

    “亂丟垃圾”和“食物氣味撲鼻”讓受訪者感到影響最大

    北京的孫女士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公交和地鐵,她告訴記者,自己經常被一些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進食的行為所困擾。“幾天前的早上,我乘公交去地鐵站,坐在前面的一位女士大啃韭菜餡兒的包子。好不容易擠上地鐵,又碰上旁邊一位乘客正拿著夾洋蔥的漢堡大嚼特嚼。”孫女士說,由于車廂較封閉,韭菜、洋蔥等食物刺鼻的氣味讓周圍人備受煎熬。“吃東西的乘客卻一臉坦然,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調查中,40.1%的受訪者表示經常遇到他人在地鐵或公交上吃喝的情況,34.6%的人表示有時會遇到,19.3%的人偶爾遇到過。僅5.2%的人從未遇到。

    61.4%的受訪者介意他人在地鐵或公交上飲食的行為,其中36.0%的人直言很介意。表示不太介意或不介意的人為22.3%。

    在北京某地鐵站,記者看到車站的站臺、出站口有不少廢棄的塑料袋、紙杯。一名清潔工人告訴記者,一些乘客會一邊等地鐵一邊吃喝,然后隨手丟棄食品包裝。

    乘客在地鐵或公交上飲食會產生什么影響?調查中,“部分乘客亂丟垃圾,影響站內、車內衛生”排在首位(76.1%),其次是“食物氣味撲鼻而影響車廂內空氣”(76.0%)。54.4%的人選擇“列車不平穩,飲食的乘客可能嗆到、摔倒或弄臟他人衣物”。42.9%的人表示是“影響他人,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沖突”。

    《上海軌道交通管理條例》草案推出后,也有一些網友指出,有的人上班時間緊張,往往沒時間吃早飯,在地鐵上吃東西也是無奈之舉。對此,上海的魏先生認為,忙碌的“上班族”偶而在地鐵或公交上吃早餐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家不應該因此對“在公交工具上飲食”抱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

    英國倫敦是最早開始修建地鐵的城市,并形成了發達的地鐵網絡。在倫敦工作多年的程翔華女士告訴記者,倫敦并沒有明文規定禁止在地鐵內進食,在地鐵里也會有人吃東西,但很少有人吃氣味刺鼻的食物,亂丟垃圾的現象也十分少見。“在英國人看來,在公共場所吃氣味過于濃重的食物和噴過多香水,都是對他人的一種冒犯。”

    65.4%的受訪者支持在地鐵或公交內禁食

    4月8日,北京地鐵官方微博轉發了一張在地鐵內吃東西的乘客照片,并寫道:“這樣吃東西既影響他人又不衛生,最近感冒的不少,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著想,咱要不移駕回府再吃吧。”

    對此,孫女士表示支持,“很多次我都想對身邊這樣的乘客提意見,又擔心發生口角。希望地鐵公司能管管這種現象。”

    調查顯示,65.4%的受訪者支持在地鐵或公交內禁止飲食。

    在地鐵或公交內禁止飲食能否實現?51.4%的人認為能,25.5%的人感覺不能, 23.1%的人表示不好說。

    應該怎樣解決在地鐵或公交上飲食帶來的問題?61.1%的人建議在站內、車內張貼標語等,進行道德文明宣傳;41.6%的人認為可以對在車內飲食的乘客給予一定懲罰;38.2%的人建議對食物進行分類,允許在不妨礙他人的情況下飲食;14.0%的人認為順其自然就好,無需刻意管理。

    魏先生認為,地鐵和公交里人太多,管理起來不方便。此外,一些患低血糖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乘客,可能需要不時進水進食,強制禁止是不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地鐵和公交是公共場所,在公共場所人們應該注意個人舉止。”孫女士認為,可以利用地鐵電視傳媒、滾動字幕等進行相關的公益宣傳,讓人們認識到在公交工具上飲食是不文明行為。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魏先生看來,要解決在地鐵或公交內飲食帶來的問題,關鍵還是要喚醒大家心中的公民意識,讓人們進行自我約束,盡量不在地鐵或公交內飲食。

    調查中,64.9%的受訪者認為乘客應該考慮他人感受,文明乘車。




編輯: 石頭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