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怡 孫琦子
盡管自去年第四季度央企的利潤已經開始恢復高增長態勢,但國資委還是希望能將利潤增長作為一種指標給予量化。10%,這將成為央企整體年度利潤增長的目標。
為此,國資委還以其綜合局為主要力量成立了“保增長”小組。
這個小組將根據要求繼續制定每家央企的具體增長目標,并對央企中的盈利大戶和虧損大戶給予特別關注。他們將要求原來盈利較好的企業繼續保持盈利的好勢頭,虧損比較大的企業要想辦法減虧、控虧、扭虧。
此外,國資委還可能提出一些幫助央企降本增效的手段和措施,多位從事國資研究的人士認為,這將會加快央企對一些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
而對于115家央企來說,這次“保增長”將是“激進”的刺激。
升級
10%并不是一個輕松的數字,2012年央企實現利潤增長的數據僅為2.7%。
這對國資委旗下的115家央企來說,也是首次被提出如此明確的“保增長”目標。“保增長”的目標,在去年年底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時任國資委主任王勇就已經提出:“穩中求進仍然是2013年國家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中央企業要切實采取措施,全力保持生產經營穩定增長,確保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此次召開的央企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以及10%的保增長目標的提出,被看成是央企“保增長”任務的一次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去年央企盈利增幅不大的情況下,中央企業繳納的稅金同比增長卻達12.8%,高出全國同期稅收收入增幅3個百分點,此舉也被國資委內部解讀為央企“保增長”的重要成就。
進入2013年,各中央企業也開始從國資委的政策文件中更多地讀出國資委考核向“保增長”方面傾斜的意味。
“在今年新的考核辦法執行中,我們就發現新的考核辦法中一些細的條款也在向‘保增長’方面傾斜,例如說新的考核辦法中規定如果是當年的利潤指標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企業的這一項考核就可以直接拿滿分,這對企業去自主提高效益的積極性還是很大的。”一家央企負責考核的人士表示。
對于此次提出的10%的目標,不少央企都認為這是國資委提升央企“保增長”責任的更加激進的做法。
上述央企人士表示,提出這樣的目標對企業來說有利有弊。好的方面來說就是有了這個明確的、強硬的目標,就有了新的壓力,也會有新的動力。
這次國資委提出一個較高的目標,一方面是傳遞出目前市場壓力,讓企業能真正意識到目前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另外一方面也會對管理層有一個較大的壓力,鼓勵管理層在這個壓力下把企業增效的潛力給充分發掘出來。“不好的方面就是,考慮到這個新的10%的目標可能會逐級分解到各家央企,因此有可能我們需要重新再根據新的要求制定全年以及半年的增長目標。我們目前更加關心這個總的目標將如何分解,以及如果達不成這個目標會怎么辦?會不會和目前的考核辦法相沖突。”上述央企內部人士表示。
在國資委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的當天下午,新興際華集團就提出將重新調整上半年預算計劃,扎實推進225管理創新體系,以“雙過半”的硬標準來落實“保增長”。
蔣潔敏,這位第一位來自企業的國資委主任,在這次央企具體業務會議上已經將其“企業派”的作風盡顯。
不過,也有部分央企對此意見較大,一家能源央企的人士質疑說:“這到底是市場經濟還是命令經濟?10%的利潤增長想達到很容易,不就是個賬面數字嗎。企業的利潤增長到底是市場說了算還是領導說了算?”
安邦咨詢合伙人賀軍也建議說,國資委的這種考核導向也需要再次衡量,如果單純的以利潤作為考核,會不會導致央企在一味追求利潤的同時造成一些新的不公現象的出現,破壞整個市場的公平發展。
保增長小組
除了提出具體的利潤增長目標外,國資委在工作機制上也首次成立了“保增長”工作小組。
蔣潔敏在當天的會議上表示,保增長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的共同責任,國資委已經成立了保增長工作小組,對各項工作任務作了明確分工,重點是協助幫助中央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中央企業的保增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國資委此次成立的保增長小組,主要牽頭的工作單位是國資委綜合局,其他各個局給予配合。未來這個小組將制定具體的增長目標,數字將根據央企的經營情況以及考慮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測算。
此外蔣潔敏在此次會議上也表示,雖然第一季度央企企穩向好的局面并沒有發生變化,但發展還不夠平衡。
為此,此次成立的“保增長”小組也會對于央企中的盈利大戶和虧損大戶給予特別關注。“我們不會干涉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但是考慮到‘保增長’的任務,我們會要求原來盈利較好的企業繼續保持盈利的好勢頭,虧損比較大的企業要想辦法減虧、控虧、扭虧。”
此外,從國資委層面可能提出一些幫助央企降本增效的手段和措施,例如,可能會要求央企加快對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雖然這項工作一直在做,但是近期會結合央企“保增長”的總體要求,加快這項工作的推進。
10%的考驗
當天的會議,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還通報了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中央企業第一季度累計實現增加值1.2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實現營業收入5.37萬億元,同比增長7.1%。
對于中央企業一季度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延續上年四季度以來回升的態勢,蔣潔敏將這種態勢定義為恢復性增長。
國資委一位內部人士解釋說,定義為恢復性增長是由于目前的這種增長并不是說利潤增長的絕對量有多大,出現一定幅度的正增長是由于去年第一季度央企利潤基數太低的原因。
可比的2012年第一季度,央企利潤總額同比減少335.3億元,下降11.8%;二季度降幅呈擴大趨勢,利潤總額同比減少541.8億元,下降16.1%。
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也認為,今年第一季度央企生產經營有所恢復僅僅是去年深度下滑的一種修正,不應過于樂觀。
具體到幾個央企中的盈利大戶,近日公布的央企一季報也是喜憂參半。
石油石化行業,中石化今年1—3月實現凈利潤166.77億元,同比增長24.40%;不過,與此同時,中石油一季度凈利潤卻下滑8%,主要是受進口天然氣數量增加及進銷價格倒掛影響。
通信行業,根據中國移動2013年一季度業績,這個曾經被認為中國最賺錢的國有企業,在今年第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僅0.3%,幾乎停止增長。不過中國聯通方面,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8.7%,有業內分析師預計今明兩年中國聯通凈利潤增長仍將保持在50%以上。
招商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劉榮表示,就機械行業中的央企而言,船舶行業的中船和中國重工今年業績是下降的,鐵路設備行業的南、北車可以達到10%的增長目標,工程機械今年恢復性增長,完成10%的目標也有希望。另外重型裝備、機床行業受產能過剩的影響,業績可能還是下降。“考慮到今年內外部經營環境不穩定,而且很多央企前幾年的迅猛擴張都落在產能過剩的行業,此外越來越多的央企開始出現由于過去幾年大規模擴張和重組所帶來的各種管理問題。央企的困難日子才剛剛開始。”祝波善表示。
對面臨上述10%業績壓力的央企而言,要在短期內提升央企的業績,目前看來可選的手段并不多。“我們可以想到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加大回款力度,注意維護好和客戶的關系,保證該到的款項及時到。”上述央企人士表示,“另外就是從財務技術方面,例如可以將企業以前留存的利潤拿出來,或者可以提前做一些利潤。”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也提醒企業說,雖然一季度央企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的局面沒有發生變化,但發展還不夠平衡,一些突出問題沒有明顯改觀。
他還特別提醒當前中央企業要密切關注四個問題:一是宏觀經濟溫和復蘇的進程可能面臨反復;二是產能嚴重過剩仍是制約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三是局部政策調整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四是融資環境存在潛在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