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之頁網站2013年5月1日報道稱,近日中國官方媒體發表了一位中國海軍高級將領的評論,表明第二艘航母(網絡流言稱在上海附近的造船廠)的建造已被否決,而另外一種更大的航母正處于計劃階段。戰略之頁認為,在完成第二航母的建造前,先從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上獲得使用經驗,是很有意義的。
“遼寧”號重65000噸,長305米,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海試。在這段時期,“遼寧”號在海上的時間大約為4個月。這是為6個月前的飛行操作做準備,盡管中國制造的殲-15(蘇-27改型)噴氣式戰斗機在進行航母操作時仍存在問題,但殲-15在“遼寧”號上的起降獲得了成功。去年,中國肯定了“遼寧”號主要用作訓練航母的消息。很明顯,中國計劃在這艘航母上配備24架噴氣戰斗機和26架直升機,將這艘航母用于培訓未來4艘以上航母的飛行員和專業人員。同時,“遼寧”號所配備的人員和裝備會與戰斗艦一致。
中國的新型“更大的航母”意味著它可能會與美國最近退役的“企業”號(CVN 65)有些相似。“企業”號是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并作為后來的“尼米茲”級航母的原型。“企業”號的設計成本很高,只建造了一艘(而不是一級六艘)。“企業”號航母比“尼米茲”級航母略長,但重量稍輕(“企業”號排水量92000噸,“尼米茲”級航母100000噸)。“企業”號于1961年開始服役,距離美國第一艘航母“蘭利”號服役(1923年)約40年。“蘭利”號服役20年后,艦載航空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創新慢了下來,但是巨變持續到了20世紀50年代(噴氣式飛機,核動力航空母艦,防空導彈)。但是在之后半個世紀中,航空母艦的基本設計沒有出現重要創新。這并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航母已經夠用,至少對美國海軍來說是如此(唯一一支使用大型航母的海軍),而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夠維持龐大的大型航空母艦艦隊。只有美國一直存在緊急向世界任何一處派出空中力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自從1945年以來,沒有任何一支海軍能夠與美國航母戰斗群對抗。蘇聯人曾制造了新式反航母武器,并計劃投入使用,但是戰爭從未打響。中國正在建造航母,但是并不是大量建造以抗衡美國,而是威懾鄰國。
甚至部分海軍高層人士也認為,在下一場戰爭中,航母的作用要次于核潛艇和導彈。正如過去那樣,除非下一場戰爭能夠檢驗與航空母艦作戰的新理論,否則我們無法知曉。因此中國以美國為榜樣并仿制美國航母是有意義的。過去半個世紀中,有關“企業”號和“尼米茲”級航母的著述很多,此外還有大量的照片和視頻。由于對“尼米茲”級航母有了很多了解,中國的第一艘大型航母可能是在“尼米茲”的基礎上加以改進。
同時,中國已經建立了艦載機飛行員訓練項目,以及培訓其他專業人員的學校,以滿足運行航母之需。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服役(9月25日)兩個月后,就成功進行了噴氣式飛機的起降,這是很令西方人吃驚的。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國在準備工作中花費了很大精力。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開始于10年前,而最聰明的做法可能要算中國讓巴西水手演示如何使用航母。在航母操作中,甲板水手如何讓飛機做好起飛準備、艦島的空中控制員如何處理降落,這是非常重要的。盡管俄羅斯向外出售航母使用經驗,但是中國想知道西方海軍是怎么做的,因為航母起降操作是西方人在100年前發明的。如果中國的下一級航母以西方設計為基礎,那這么做就是必須的。
4年前巴西同意了這一協議,中國水手得以在巴西海軍的“圣保羅”號航母上學習航母操作技術。13年前,巴西花費1200萬美元買下了法國航空母艦“福煦”號(當時仍在服役),對其進行改裝,并重新命名為“圣保羅”號。巴西海軍一度無法從政府得到足夠的經費來翻新這艘已有51年艦齡的航母,很明顯,與中國的交易將改變這一情況。
當巴西買下這艘法國航母時,它已經接近退役,主要用于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圣保羅”號航母于2000年開始在巴西海軍中服役,巴西海軍得以在一年后退役其二戰時代的“米納斯?吉拉斯”號航母(兩萬噸)。所以,巴西擁有較長的航母使用傳統和經驗豐富的航母水手,可以教給中國人一些有用的東西。長期以來,巴西是南美洲唯一擁有航母的國家。“圣保羅”號航母艦員1900人,可攜帶35架戰機(類似于A-4的小型機)和4架直升機。當然,這一數字根據飛機型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6年前中國海軍航空兵開始訓練艦載機飛行員。過去中國海軍飛行員都是先在空軍航校接受訓練,再轉到海軍航校接受專門(公海)培訓。現在,航母作業和航母起降也被加入海軍飛行員的課程中。第一批艦載機飛行員已經在大連海軍學院完成了為期4年的訓練。其中包括在地面上的模擬航母甲板上進行起降。在海上移動中的航母上降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俄羅斯曾警告中國,積累有效運行航空母艦的知識和技能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中國人艱難前進著。第一次降落和起飛明顯是在平靜的海面上進行的。在惡劣天氣(航母上下顛簸和左右搖擺)和夜間條件下就更為困難了。夜間起降又被稱為“黑夜陷阱”,被視為艦載飛行員最困難的任務,尤其是同時遇到惡劣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