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首席記者 劉翔
隨著上市公司2012年年報披露落幕,作為財務指標中重要一環的壞賬計提也浮出水面。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A股在2012年計提的壞賬準備金總計約2100億元,較2011年大幅提升16%。魯股方面,151家上市公司計提的壞賬準備金總計83億元,較2011年僅提升3.76%,表現優于兩市整體。 值得注意的是,日漸增多的壞賬計提,正逐漸吞噬企業的利潤。統計顯示,去年A股上市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5萬億元,而上市公司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則占到了凈利潤總額的11%之多。 “壞賬計提比例較高,說明上市公司短期收債能力不足。如果應收賬款和壞賬計提比例持續增長,將會對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及資金管理產生沖擊。”5日,國際財務管理師協會山東中心主任王陳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宏觀經濟及貨幣政策影響,許多上市公司的客戶出現資金緊張的問題,這也迫使部分公司計提了越來越多的壞賬準備金。
兩魯股壞賬起底
由于體量巨大且受行業不景氣等因素影響,“中字頭”的央企成為計提壞賬準備金的主力軍。 統計顯示,兩市壞賬準備超過10億元的公司共計25家,其中,中國中冶(601618)以133億元位居榜首,中國建筑(601668)、中國聯通(600050)緊隨其后。這25家公司累計計提壞賬準備金727.8億元,占到了兩市所有公司壞賬準備金的34%。 魯股方面,頗值得關注的是,華電國際(600027)和孚日股份(002083)計提壞賬準備金的增速大幅上升。 導報記者注意到,華電國際計提壞賬準備金大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應收賬款大增。公司去年應收售電款為61.5億元,同比增長32%;應收售煤款2.2億元,同比增長超250%。 “本集團所有客戶與本集團有長期業務往來,而且主要為電網公司、熱力公司、火力發電公司和煤炭運銷公司,很少出現信用損失。”對于債務方的還款前景,華電國際在年報中表示了樂觀。 孚日股份壞賬計提增長的原因,則主要是由于上下游產業環境的不景氣。“2012年,全球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全面顯現,歐洲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生產成本剛性上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紡織行業運行形勢異常嚴峻。”孚日股份在年報中指出。
ST債務問題嚴峻
在魯股中,ST股的債務數據引起了導報記者注意。 連續兩年虧損,在4月初“披星戴帽”的*ST濟柴(000617),去年壞賬準備金累計增長128%,位列魯股前十。公司2012年年報顯示,去年營業收入15.51億元,同比下滑8.05%,凈利潤更是出現了2834.27萬元的虧損。 而麻煩纏身的*ST亞星(600319),更是深陷債務泥沼。 本月2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新增逾期貸款額5992萬元,公司控股子公司濰坊亞星湖石化工有限公司逾期貸款額新增2967萬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計新增8959萬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計逾期貸款額上升至29951萬元。 基本面來看,*ST亞星的情況也不樂觀。公司去年計提壞賬準備金合計約4895萬元,同比增長28%;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減少74.92%,凈資產也同比減少56.61%。 “ST公司壞賬大增的背后,顯示出其財務狀況的混亂。回款能力的下降,也將導致公司營運能力的進一步下滑。”王陳表示。
鋼鐵板塊首當其沖
宏觀經濟下滑、行業不景氣,導致了部分行業債務問題整體惡化,鋼鐵行業首當其沖。 統計顯示,去年超七成上市鋼企應收賬款出現增長,有10家鋼企的增長幅度甚至超過了50%。其中,山東鋼鐵(600022)應收賬款的增幅最大。公司2011年應收賬款尚為2.33億元,而2012年暴增至40.05億元,漲幅達1618.71%。 隨著應收賬款的飆升,上市鋼企2012年所計提的壞賬準備金,同樣不可避免地大漲。統計顯示,去年上市鋼企壞賬計提總額較2011年大增近四成。 其中,壞賬計提絕對值和增幅最大的都是馬鋼股份(600808),壞賬計提由2011年的2255萬元暴增至5.7億元,增幅為2431.2%。 而山東鋼鐵的壞賬計提增幅也達到了262.2%,排在上市鋼企第3位。實際上,山東鋼鐵去年的各項財務指標均不理想。去年,公司巨虧38.3億元,僅次于*ST鞍鋼(000898)43.8億元的虧損額。 “作為與宏觀經濟休戚相關的重要行業之一,鋼鐵行業應收賬款、壞賬計提的大幅增長也在意料之中。 ”王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