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4月15日約50名中國士兵4月15日越過‘實際控制線’,搭起帳篷,安營扎寨,印度邊防警察獲得消息后,隨即趕到與中國士兵營地相距300米的地方駐扎。 [保存到相冊] |
【德新社新德里5月5日電】印度媒體報道說,中國和印度周日從邊境爭議地區撤軍,使當地的緊張局勢有所緩解。
新德里方面稱中國自4月15日以來侵入印度北部的拉達克。新德里電視臺援引政府消息稱,雙方在地區軍事指揮官的會晤中達成協議,兩軍從“對峙位置”退回到4月15日之前的位置。
印度一亞洲新聞社報道說,撤軍于周日晚間開始,現已結束。但是官方沒有就雙方共同撤軍的條件發布消息。
【法新社新德里5月6日電】印度官方表示,中印雙方就邊界爭端達成協議后,已開始在喜馬拉雅山區有爭議的地區撤軍。
一位要求匿名的印軍高官對法新社說:“雙方的邊境指揮官周日晚間會晤后達成協議。我們會撤軍,中國也會撤軍。”
“撤軍已經開始,”另一名印軍高官補充道。來自印度外交部的消息人士也證實撤軍已經開始,并表示今天晚些時候官方將發表聲明。
【路透社新德里5月5日電】 中國和印度周日幾乎同時從喜馬拉雅山區的對峙位置撤軍,從而結束了為期三周的軍事僵局。
一名印度軍官對路透社說,由于緊張局勢有可能給印度外長5月9日的訪華之行蒙上陰影,雙方的邊境指揮官會晤后達成協議,分別退讓。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后撤距離--新德里方面稱中方軍隊越過了印度所謂的邊界線19公里。
“我們的軍隊比4月16日的位置后撤了1公里”,印度陸軍北方司令部的這名軍官說,“中國軍隊也從4月15日侵入印度領土時所處的位置后撤了。但不清楚他們后撤了多少。”
印度認為這是多年來其所遭遇的最惡劣的邊境侵略行為。盡管中印這兩個亞洲大國的關系正在緩慢回暖,但新德里方面經常對與強鄰的關系表現出不安。中國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但懸而未決的邊界問題仍然困擾著雙邊關系。
中方要求印方拆工事
【《印度快報》網站5月5日報道】 題:中印結束對峙,分別撤軍
中國和印度在拉達克地區代布桑山谷的邊界對峙僵局結束,雙方同意將軍隊撤回原駐地,并拆除臨時營地。安扎臨時營地曾引發了4月15日后雙方的對峙局面。
消息人士說中方于昨日召集了會議。他們的第一份提議要求印度從目前代布桑的駐地后撤,印方撤軍后中方會考慮撤軍。而印度方面則堅持立場,要求雙方同時從對峙地點撤軍。
消息人士說,昨日的會晤后,中方今天再次提出會談要求,希望進一步討論方案。雖然細節目前尚不清楚,但消息人士說雙方就此達成協議后實施了撤軍。
但細節往往決定著成敗。中國并沒有放棄印度拆除其在中國邊界附近建造的混凝土建筑和防御工事的要求。另外,中方對印度在久馬爾的駐地也特別提出了反對。
【拉美社新德里5月5日電】中國和印度5月5日同時從拉達克邊境對峙地區撤軍。新德里電視臺援引印度軍方消息人士的話稱,這是經過外交渠道的緊張磋商,根據兩國“國旗會談”的具體成果而最終達成的協議。
消息人士還表示,達成協議時已經到了5日晚上,雙方將按照印度在此前三次“國旗會談”中提出的要求,撤軍至4月15日之前的位置。此時距離印度外交部長胡爾希德訪問北京只剩不到三天時間中印兩國在邊界劃分問題上一直相持不下,曾導致外交和軍事沖突,最嚴重的是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軍事分析家認為,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軍事和經濟大國不可能重蹈覆轍,再次爆發激烈沖突,因為兩國政府在該問題上一直秉持務實的精神。新德里和北京正致力于進一步促進兩國貿易往來,都希望到2015年貿易額能從現在的650億美元增長到1000億美元。
印度外長將如期訪華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5日報道】 中印軍方在周六和周日經過兩天的會談以及密集的外交活動之后,雙方軍隊在爭議地區同時后撤,結束了被外界稱為“帳篷對峙”的緊張局勢。
這一對峙事件被印度稱為數年來中國對印度領土最為嚴重的侵犯。印度外長胡爾希德甚至暗示,如果印中軍隊對峙沒有進展,他可能將取消原定本周對北京的訪問。根據計劃,胡爾希德將對北京進行正式訪問,邊界問題將是雙方討論焦點。
兩國都希望低調處理領土爭議:以不影響雙邊貿易。印度曾把中方的行動稱為“地方性問題”,并確信可以和平解決這一問題。北京則表示,中印都有“能力和智慧”通過“友好協商”化解爭議,但同時堅稱中國軍隊“沒有入侵行為”。
【美聯社新德里5月6日電】印度宣布其外長本周將訪問中國,這正值印度媒體報道這兩個亞洲大國達成了一項協議以結束因喜馬拉雅邊境爭端引發的為期三周的對峙之際。
印度外交部今天在一份聲明中說,印度外長胡爾希德將于9日在北京與中方舉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