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僅娃哈哈集團就實現營業收入636.31億元,同比負增長6.23%;實現利潤101.1億元,同比增長18.19%;實現凈利潤80.58億元,同比增長16.93%,實現利稅139.34億元,同比增長12.97%。而2012年,娃哈哈不僅在飲料業持續擴張,推出了格瓦斯等新品,還進軍商業地產,創辦娃歐商場(WAOW PLAZA)。這一系列動作,無疑通過宗氏娃哈哈展開。在厘清股權與業務擴張之下,宗慶后成為首富就不難理解了。
宗慶后不僅是“新財富500富人榜”推出以來第八位成功登頂的首富,也是消費品行業誕生的第一個首富(表3)。他的登頂,或許預示著中國目前調結構、促轉型的政策開始發揮效果,經濟增長正朝著消費拉動的目標前行。
房地產富人依舊稱霸
今年的富人榜前十名,平均年齡為55.2歲。他們中包括兩位前首富,分別是大連萬達的王健林、三一集團的梁穩根。龍湖地產的吳亞軍和萬向集團的魯冠球家族今年退出了前十名。吳亞軍是受離婚帶來的財富分割影響,其前夫蔡奎因財富得以獨立計算,今年以189.7億元的身家居富人榜第21位。在蔡奎身上,或充分體現了“選擇高于奮斗”的道理。
前十名中,仍以來自房地產行業的富豪為數最多,達4位,綜合和IT業的富人各有兩位。從新財富富人榜推出至今,房地產行業的地位一直固若金湯,始終雄霸創富第一大戶。
房地產行業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作為最被關注的行業,唱空和唱多的爭論從來就不絕于耳,然而事實是,房地產“春天派”代表任志強(微博)從來就沒有輸過賭局。盡管 2012年房地產政策延續了2011年從緊的態勢,但全國住宅銷售額與銷售面積仍維持了正增長。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報告,2012年,全國商品房和住宅銷售均價分別為5791元/平方米和5430元/平方米,同比分別上漲8.1%和8.7%。A股的地產指數2012年漲幅也高達38.2%,跑贏上證綜指35個百分點,直接拉升了房地產老板們的身家。尤其是2012年6月之后,受益于剛需爆發,房價反彈,調控效果逐漸弱化,房地產業的創富效應再度顯現。
乘著這股東風,房地產行業的上榜人數經歷了去年短暫的回調后,今年迎來了更猛烈的反彈,上榜人數達109人,占上榜總人數的21.8%,達到歷年以來的峰值(圖2)。其勢頭幾乎趕上香港1/3富豪從事房地產行業的比例。
今年房地產行業上榜富人的總財富高達8747.3億元,占比達到24.4%;人均財富80.3億元,是500富人人均財富的1.12倍;新晉的124名富人當中就有44名地產富人,占到了1/3強的比例;新晉的4名百億級富人中,有兩名從事房地產業,分別是龍湖地產的蔡奎和華夏幸福的王文學;同樣,在今年87名百億級富豪當中,有19名來自房地產。可以說,今年房地產富人既有數量上的優勢,又有財富量級上的領先,是富人榜上的大贏家。
頗具意味的是,房地產行業的先導指標—“不死鳥”宋衛平再次咸魚翻身,以61.3億元重新殺回富人榜前列,名列第177位。未來,在城鎮化的預期下,房地產富人可望繼續保持贏面。
不同行業富人冰火兩重天
金融、網絡、醫藥暖風襲人
今年上榜人數最多的五個行業分別是房地產、綜合、日用消費品、醫藥生物、信息(電子)技術與文化傳播(表4)。和去年有所不同的是,醫藥生物取代機械與電氣設備行業,首次殺入上榜人數前五名,這一現象反映了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醫藥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的趨勢。
房地產以109人上榜、增幅高達55.7%列各行業之首。在2012-2013年財富最快成長的50人中,就有18人來自房地產業。財富漲幅最快的前十名中,也有兩人來自房地產業,他們分別是孔健岷家族、張力家族。
多元化經營的綜合行業富人以86人的人數位列第二,同時也以24.6%的增幅列人數增幅第二。有意思的是,綜合歷年一直位列創富能力前五的行業之中,這或許能側證,在高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內,變化劇烈的營商環境,使得大多數企業家有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的投資理念,而從富人榜上體現的結果來看,這樣的公司生存能力的確更強。
今年值得關注的另一個現象,是富人加速向村鎮銀行、信托、保險等金融子行業滲透,這堪比人人開發房地產的熱浪。其中,朱孟依家族掌舵的“珠江系”先后入股北京農商行、廣州農商行等,并成立珠江人壽。香江集團的劉志強、翟美卿夫婦已投資8家金融機構、3家村鎮銀行,在深圳組建了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復星系以郭廣昌為首的一眾股東控股廣信人壽、永安財險;重慶力帆的尹明善持有安誠財險、三峽人壽股權。
而由于去年金融行業的景氣度繼續大幅提升,利潤走高—2012年上半年,A股2453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1.01萬億元,其中,金融企業實現5949.65億元,占比高達58.91%—那些較早突破金融業嚴格管制,取得金融牌照的民營企業家,諸如民生銀行的一眾民營股東,包括劉永好、盧志強、張宏偉、史玉柱等,泰康人壽的大股東陳東升、孔東梅夫婦,中融信托的控制人解植坤、毛阿敏夫婦等,分享到了這一行業的超額利潤,收獲了令人艷羨的財富。今年金融行業的上榜人數為21位,人均財富74.3億元,較去年大幅提升40.5%,且高于500富人的平均財富水平。
民企爭食金融行業大蛋糕,固然有打通產業與金融鏈條的考量,但其本質在于,在產能過剩問題及經濟增長不確定的前景下,私營部門沒有很強的實業投資意愿,只有向金融、地產領域擴張。未來,隨著中國金融體系打破壟斷、向民營資本進一步開放,金融業的造富功能將進一步放大,但其中凸顯的產業空心化,依然值得決策層重視。
在今年的榜單中,互聯網大佬排名整體也有所上升。前20名中聚集了3位互聯網富豪,而去年只有兩位。馬化騰旗下的騰訊股價在2012年大漲59.5%,其身家由去年的254億元大幅上漲到今年的405.1億元;阿里巴巴集團馬云的排名由去年的59位驟升至第17位,其財富達到200億元;網易的丁磊位居第35名。和去年相比,樂視網的賈躍亭、奇虎360的周鴻排名均有所上升,二人的財富分別增長25.9%、55.6%。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互聯網行業的富人掀起了退市浪潮,盛大網絡、分眾傳媒、阿里巴巴紛紛退市以韜光養晦或重組業務,未來其如何調整公司發展戰略并擇機另找市場上市,值得關注。
今年顯著不同的是,前幾年主導上榜人數前五名的金屬與冶煉、化工以及能源行業,上榜富人數下滑明顯,而日用消費品、醫藥生物、信息(電子)技術與文化傳播等行業的上榜人數卻迅速上升,逐漸成為行業前五的主流,這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正逐步擺脫依賴重化工業等投資拉動的格局,現代服務業、消費品和依賴技術進步的生物制藥行業的比重日益增大。
新能源、服裝、零售嚴重縮水
和往年相比較為特殊的是,除了地產和綜合行業的上榜人數增長外,其余各行業的人數較去年或持平或下降,林業與造紙、能源與環保行業上榜人數以75%、34.6%的降幅分列前兩位。2012年,紙業市場由于過去幾年新增產能的大規模釋放,同時經濟疲軟而導致的需求不振,其共同作用使得紙價持續下跌,從而導致林業與造紙行業的富人財富縮水,過去富人榜的常客—華泰集團的李建華、太陽紙業的李洪信,均因旗下紙業公司股價下跌而與今年的富人榜失之交臂。
能源與環保業的各子行業冷熱不均。太陽能、風能以及煤炭等新能源、傳統能源在去年均遭遇了行業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沖擊,上榜人數同比減少了十位之多,而環保行業則繼續保持了景氣,上榜人數較去年增加了一位。
今年,太陽能和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服裝和零售行業的富人,財富縮水最為嚴重。新能源行業方面,跌幅榜前50位當中便有6位來自太陽能行業,向日葵的吳建龍、保利協鑫的朱共山、東方日升的林海峰、皇鳴太陽能的黃鳴(微博)、京運通的馮煥培/范朝霞等著名的太陽能富豪,紛紛出現在跌幅榜的前列;2006年首富、無錫尚德的施正榮,以及超日太陽的倪開祿、倪娜父女,更是深陷破產的困境。華銳風電的兩位股東韓俊良和尉文淵也聯袂出現在財富跌幅榜的前列。太陽能行業之所以出現全行業的危機,雖然與歐盟“雙反”、歐債危機以及中國太陽能行業技術含量不高等因素有關,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過度發展帶來的產能過剩。如何改變一窩蜂式的投資模式,值得企業與地方政府共同思考。
2012年,服裝行業也遭受了嚴冬的考驗,李寧、李進兄弟財富縮水高達60%,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家族的財富縮水42.4%,2009年的財富黑馬、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家族的財富則縮水34.7%。這些富人的財富大幅跳水,與整個服裝行業高庫存以及內需不足等因素密切相關。
今年排在跌幅榜首位的是銀基集團的梁國興家族。銀基集團為五糧液最大經銷商,受到白酒行業遭遇拐點的影響,2012年前三季度銀基集團深陷虧損泥潭,從而導致梁國興家族身家大幅下滑,財富縮水高達60%。腰包受到同樣影響的不只是梁國興家族,洋河股份的兩位高管楊廷棟、張雨柏2012年的財富下滑也超過10%。進入2013年,受到三公消費、塑化劑等因素的影響,白酒行業的景氣度更是加速下滑,以洋河股份今年3月29日的股價計算,楊廷棟、張雨柏的身家較2011年縮水超過40%。
以零售業為代表的商業服務業,是今年唯一的上榜富人人數和人均財富出現同時下降的行業,兩項指標分別下滑7.1%、3.2%。“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用明末文學家馮夢龍《醒世恒言》中的話來形容2012年零售業,實在是再形象不過了。電商的沖擊、行業競爭的加劇、成本的上升以及國家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的違規收費,令大型零售商“這個冬天非常冷”。據商務部監測數據,2012年全國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8.3%,增速比2011年放緩7.6個百分點,要知道,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中國零售業仍然保持了近20%的增長,零售業曾被譽為天然的最能抵御經濟危機的行業。但2012年這個“神話”被輕易打破了,甚至于一些大型零售商還出現了巨虧,例如人人樂年報顯示,其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29億元,雖然同比增長6.79%,但營業利潤卻降至-7385.59萬元,同比下降134.02%,凈利潤為-8961.48 萬元,同比下降152.90%。
與之相對應,曾經無限風光的商業服務業富人紛紛出現在財富跌幅的前列,如神州通的黃紹武、物美控股的張文中、蘇寧電器的張近東等。為應對為危機,不少大公司已經在為轉型做調整,如銀泰百貨日前更名為銀泰商業,盡管被調侃沒有學蘇寧爬到“云”上去,但其百貨、購物中心、銀泰網三大業態的架構已非常清晰。同時,行業里的大規模并購也已經初顯端倪,如王府井國際以19.97億港元拿下春天百貨39.53%的股權。可以預期,這種并購整合活動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密集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電子)技術與文化傳播、建筑與建材行業的上榜人數較去年降幅分別達17.9%、18.8%,而人均財富增幅分別為32%、49.3%,反映出這兩個行業的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行業資源正向優勢企業集中。從各行業上榜富人的人均財富變化來看,建筑與建材、金融服務以及信息(電子)技術與文化傳播等行業人均財富增速領先。
今年最具造富力的公司是有5人上榜的三一集團、4人上榜的復星集團。中國平安、蘇寧電器、華銳風電等以往的造富大戶,或股東減持,或股價下跌,并沒有出現群體上榜的盛況。不過,今年有兩名富人上榜的公司多達11家,分別是中升集團、洋河股份、西子電梯、騰訊、沙鋼集團、邁瑞生物、恒安集團、富力地產、碧水源、碧桂園、百宏實業,創歷年新高。
四行業首富變更,深圳成行業首富匯聚地
從“新財富行業首富榜”的排名看,日用消費品、房地產、綜合、信息(電子)技術與文化傳播、機械與電氣設備的首富身家分列前五(表5),而交通運輸業首富仍和去年一樣,處于行業首富榜的末端,該行業首富高彥明的財富,僅相當于日用消費品業首富—宗慶后財富的1/12,說明這一行業的民營企業競爭力仍然有限。
和去年相比,有四個行業的首富發生了更迭,耐用消費品的魏建軍、金融服務業的肖建華、醫藥生物的葉澄海、能源與環保的薛光林分別成為各自行業的新首富。17個行業的首富財富合計高達4322.7億元,占500富人總財富的12%。
廣東成為了今年行業首富主要發家地,有四個行業的首富來自此地,而其中就有三個行業首富來自區內的深圳,他們分別是互聯網大佬馬化騰、醫藥生物行業首富葉澄海、能源大亨薛光林,深圳成為中國出產行業首富最多的區域城市。江蘇、河北以及北京也各自誕生了三個行業首富。
女性富豪多巨富,創業呈現多元化
今年上榜富豪中,共出現16位女性富人(表6),比去年減少了6位。其中,碧桂園的楊惠妍以329.8億元的財富取代龍湖地產吳亞軍,成為今年的女首富,而因為離婚影響到財富凈值的吳亞軍,與富華國際集團的陳麗華分別以284.7億元和190億元居二、三名。廣東地區仍是中國女企業家創業最受歡迎的地區,有4位女富人將公司總部放在廣東。
今年,女富人們的財富總額從去年的1641.2億元上升到1751.3億元,占500富人財富總額的4.9%。其中,身家超過100億元的女性有6位,與去年相同,而這16位女富豪的人均財富達到109.5億元,不僅遠高于500富人的人均財富,也較去年女富豪們平均74.6億元的人均財富大幅增長46.7%。
與500富人大部分來自于房地產行業不同的是,這16名女富人中只有兩人以房地產為主業,反映出女性富人創業領域的多元化。
從年齡來看,女富人平均年齡50歲,年齡最大的陳麗華72歲,最小的楊惠妍今年只有31歲。比較有話語權的女富豪有全國人大代表吳亞軍、陶華碧,全國政協委員楊瀾、陳麗華、雷菊芳、鄭翔玲。另外值得關注的是,13位上榜女富豪為白手起家,其他或是繼承,或是受贈,或是遺孀,如碧桂園的楊惠妍、中國生物制藥的鄭翔玲和豐立集團的吳惠娣。
地區首富:年年“城頭變換大王旗”
從各地區首富的財富排名來看,浙江、遼寧、上海、廣東、山東分列前五,浙江首富宗慶后的財富,相當于陜西首富宋玉慶的20.6倍(表7)。
地區首富中,旗下擁有上市公司的有20位,財富資本化率達66.7%,而十年前這一比例僅為10%,說明資產證券化仍是成就巨富的主要途徑。
今年發生首富更迭的地區達13個,仍維持在近年來的高位。同時,各地首富黑馬頻現,例如今年的陜西首富宋玉慶,內蒙古首富杜江濤,云南首富顏語、顏勇兄弟,貴州首富肖春紅、肖春明兄弟都是新面孔。這顯示新興市場的中國,財富版圖日新月異,和成熟市場相比,富人財富的穩定性較差,例如美國過去十年最富有的人一直是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而中國的首富寶座幾乎年年易主。
東部富人比例遞減,超級富豪仍然集中
從各地區富人上榜總數看,今年居前五名的地區依次是廣東、浙江、北京、上海及江蘇。和去年相比,這些省份的名次略有改變,如浙江取代北京名列第二、上海取代江蘇成為第四。
此五地上榜富人共達313人,占500富人的62.6%,其占比已連續第6年下降,富人的地域分布分散趨勢仍在延續。五地富人共擁有24496.1億元財富,占500富人財富總額的比例為68.5%,高于2012年的64%。今年此五地上榜富人的人均財富達78.3億元,顯著高于500富人71.6億元的人均財富,并且此五地依然是超級巨富迭現,排名前100名的富人中,有75位的公司總部設在這五地,高過去年的67人。
超級巨富這種地域上的分布,實際上很形象地反映出中國目前的致富邏輯。第一,在市場經濟的前沿陣地,包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創富,多年以來,這些地區一直是帶動中國經濟的火車頭。第二是選擇資源比較集中的地方創富,比如北京、山西等地享有政治、金融、能源等各種有利于創業的豐富資源。這一邏輯總括而言,一是靠市場致富,二是靠資源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