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翔 宗曉
近期上市公司的并購案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擬IPO企業的身影。 7日,ST澄海(600634)披露重組方案并正式復牌。其擬以定增方式購買中技樁業92.99%的股份,擬注入資產評估值為17.65億元。中技樁業借此將實現借殼上市。 同在本月,東源電器(002074)3日發布補充公告顯示,潤銀化工評估值達40億元的資產將借其殼上市;4日,三五互聯(300051)發布發行股份及現金支付購買資產并配套募資方案,通過交易,公司將收購中金在線100%股權,而后者早在2007年就已開始籌劃IPO。 “由于IPO受阻,很多企業不得不謀求‘曲線上市’,選擇借殼或者并購等方式。”7日,知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也許僅僅是個開始,以后這樣的借殼和并購案例將會更多。
魯股樣本
隨著IPO從逐步放緩到中止,越來越多的擬IPO企業作出“借殼上市”的抉擇。 此番若潤銀化工最終借殼上市成功,將是自IPO暫停之后,山東省內繼山東路橋、山東地礦之后第三家借殼上市的公司。 本次重組完成后,東源電器現有資產將被全部剝離,公司將承繼潤銀化工全部資產和業務,主營業務整體變更為尿素、甲醇、烏洛托品等產品的生產、研發和銷售。 就在本月6日,*ST路橋(000498)成功摘帽變身山東路橋。之前,通過增發股份購買資產等方式,山東路橋的母公司———山東高速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了*ST丹化(*ST路橋前身)68.38%的股權,成功借殼。由此,山東路橋也成為山東路橋施工類企業第一股,也是山東省國資委成立以來,其下屬企業第一例成功借殼上市的案例。 同時,上市屢屢受挫的山東金創,也開始借道“并購”上市。 去年9月,山東黃金集團即與蓬萊市政府就蓬萊金創集團公司、大柳行金礦股權轉讓舉行了簽約儀式。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山東黃金集團收購的范圍是整個金創集團。按照2011年申報材料披露的信息,山東金創惟一的法人股股東即為金創集團,持有79.12%的股份。山東黃金集團如果并購金創集團,也就相當于間接控股了山東金創。 截至目前,山東黃金(600547)依然因“重大資產重組”處停牌狀態中。若此事最終成行,那么A股第一家4次申請IPO均被否的山東金創,將實現其上市之夢。
特殊時期的雙贏
并購、借殼,對于處于困境中的已上市公司和上市心切的資本新貴而言,可謂雙贏。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近170家企業終止了IPO審查。其中的部分企業就將眼光投向了并購市場。 上市公司作為收購者,對收購標的都開出了不錯的價碼。而在退出渠道缺乏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因為資金支持渠道多樣,收購給出的溢價對于標的公司的投資者依然具有吸引力。同時,若采取發行股份方式購買的話,標的公司投資者還能直接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 以中技樁業為例,由于各種原因,其先后兩次IPO受阻,一直在尋求上市的機會。而ST澄海由于經營不佳,在2008年-2010年曾因連續虧損而被暫停交易。雖在去年7月恢復上市,但由于主業難展,其管理層一直在尋求注入優質資產的機會。 在此背景下,雙方一拍即合。 “本次重組是東源電器對主業的一大戰略調整,其盈利能力將得到大幅提高,潤銀化工也將擁有一個較好的融資平臺。對于東源電器原大股東來說,也將獲得較豐厚的回報。”對于潤銀化工借殼東源電器的優勢,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如是分析。 “潤銀化工借殼上市之后,將以上市為契機,加大股權融資渠道,并以存量資產的現金流為杠桿,撬動銀行信貸、融資租賃、金融債券等多渠道實現資本市場融資,以確保企業發展資金需求。”東源電器也在公告中表示。
并購成趨勢
資本市場還有許多跡象,成為并購趨火的佐證。 投中集團向導報記者提供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4月份,有25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向增發方案,融資金額總計283.8億元,環比增加9.1%。同時,有33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定向增發預案,擬融資金額環比增加3.1%。 在并購方式上,由于上市公司身份,其在操作層面上呈現出更多的靈活性。不少公司都采取了募資和定增、現金支付等組合的方式。如成飛集成對同捷科技的收購案,現金收購的部分僅為7%,且通過募集資金方式進行,剩余80.86%的股份則采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進行收購。 這樣,在該筆收購中,上市公司實際并未動用大筆現金流,同時還可以募集部分資金進行后續整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IPO大門持續關閉,對投資機構而言,并購退出也顯得愈發重要。例如,此前IPO折戟的德勤集團借殼*ST北生(600556)的重組方案,在上月獲得了股東大會的通過,光大金控、國發智富等多家PE(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借此將實現賬面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