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留蔣介石及在西安的幾十名軍政要員,引爆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當日晚,張學良密電我父親(韓復榘),說明兵諫原因,請他速派代表赴西安“共商國是”。
記得那天晚上,母親和我們都睡了。父親回家把我們叫起來,笑呵呵地說:“告訴你們一件大事兒,張漢卿(即張學良)把蔣先生給扣了!”我們還沒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電話鈴響了,原來是《民國山東日報》社來電話請示:明天新聞見報,是否要稱張學良、楊虎城為“張逆”“楊逆”?父親回答說:“什么‘張逆’ ‘楊逆’,就說張學良將軍、楊虎城將軍!”
馮玉祥是12日中午接到西安事變的消息的,他立即意識到問題的敏感性,當日下午即派心腹北上,囑其“告韓(復榘)、宋(哲元)小心說話為主”。
“西安事變”爆發后,濟南的《新業日報》發表社論,主張和平解決,呼吁團結抗日。南京國民黨中宣部致電父親,令其查封該報。父親在中宣部電報上批了兩個字:不理!他的這一習慣最終被人利用,要了他的性命。
在南京,何應欽等力主轟炸西安,馮玉祥主張和平解決,雙方爭執不下。主戰派咄咄逼人,我父親十分反感。他一改此前之審慎態度,于21日以密碼形式致電張學良,稱贊張氏之非常行動為“英明壯舉”,并通知張、楊,他的部隊將“奉命西開,盼兩軍接觸時勿生誤會”。父親的電報立刻被南京特工破譯,一石激起千層浪,南京高層極為震動,立即派蔣伯誠飛濟南會晤我父親,同時電詢宋哲元的意見。
宋哲元認為父親的密碼電報太過莽撞,不僅于事無補,還得罪了蔣介石、何應欽。為協調立場,也為替父親轉圜,宋哲元偕秦德純、鄧哲熙去濟南,在濼口車站與我父親會晤,23日,宋哲元和父親聯名發表“漾電”。
“漾電”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賞,但也受到南京方面的高度質疑。“漾電”有悖于何應欽倡言的“軍事與政治兼顧之解決辦法”,“由中央召集在職人員和在野名流妥商辦法,合謀萬全無遺之策”,更被南京高層視為“節外生枝”、“別有用心”。
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下午5時50分,被釋的蔣介石到達洛陽。據說當時父親正在濟南省政府打麻將,聽到這個消息后,當著南京方面派到濟南的蔣伯誠面,把眼前的牌一推,說:“這叫什么事嘛,沒想到張漢卿做事情這么虎頭蛇尾!”有人評說,就是這句話埋下了父親以后遭殺身的隱患。
父親在“西安事變”中始終站在張學良一邊,犯了蔣介石的大忌,對此,蔣介石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原諒的,只要看看張、楊的結局,父親嗣后被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