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平壤市區,拍照即被禁止。農村的房子成片出現時整齊得近乎肅穆,白色的外墻,沿路可見主人家正在變灰的墻上抹刷新白——大概也是為太陽節所做的準備。墻上的白補丁層層疊疊,每一次節日的粉刷,都會蓋過之前的暗潮腐蝕,直到再下一個節日的喜慶修飾。幾乎每家都有“城墻”,有的是用石子密密實實地壘筑,有的是用粉刷了白漆的木板區隔。不管是城市還是村郊,樹木的根部一絲不茍地被白色石頭圈圍起來,哪怕在灰塵漫天的山土路旁。孩子們坐在地里,刨土,似乎在挖什么。實際上不光孩子們,包裹著頭巾的老年婦女也是。走在狹窄的路面時,騎自行車的人便拽著車走到柏油路下,溜著邊推車,向我們行注目禮。路過一所學校時,我看見他們正在升旗,藏藍色的校服,后領露出紅領巾的大鈍角,人們齊齊地敬禮,人群與旗桿之間是輛綠色的翻斗拖拉機。還有穿著輪滑鞋的孩子們追著我們的大巴車跑,跑著跑著就不見了。
大巴上播放著朝鮮的“愛國歌”,金導解釋說:“因為朝鮮還沒有得到統一,所以我們還沒有定國歌。”領隊先生說:“聽它的曲調,就像一個小孩受到委屈一樣。”
晚飯后的娛樂活動是“泡吧”——酒店大堂一角的咖啡吧有汽水和酒精飲料,以及一些零食。紅色網友們在忽閃忽閃的彩燈下交流。有人說朝鮮是窮了點,但人活得有靈魂。C對我說:“他們確實有點困難。不過從你買的那張地圖上我就理解了,他們要完成統一,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四場購物
4月15日一早,團友S大姐跑到我們房間,用她勉強能讓人聽懂的泰州普通話說:新聞里說,不打仗了,要和談。
這天是“太陽節”,我們去開城參觀板門店軍事分界線。一條水泥線從一排平房中間穿過,這邊是朝鮮軍人,那邊是美國軍人。講解員說,在形勢不緊張的時候,雙方的巡視位置接近水泥線;現在的情形,巡視位置向各自方向拉出幾米遠,降低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除了路面有些裂紋和微陷,這里看不出更壞的征兆。
在停戰協議簽署的大廳,軍人講解員說:當年我們讓簽約的人回去了。如果再發生戰爭,連前來談判的美國佬都不留,把美國人全部消滅在朝鮮半島上……
共同的歷史記憶喚起團友們強烈的共鳴。老戰士D說:相信朝鮮人民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紅色網友們希望為戰爭貢獻力量就地參軍的壯志難酬,在購物方面表現出強大的戰斗力。
中午就餐的餐館樓下有間商店,我們是那天唯一的顧客,我們走后,柜臺上的靈芝售罄,空留一層陳灰。
在成均館里的商店,團友們圍著售貨員問安宮牛黃丸的保真程度,對方用生硬的漢語答道:我們的商店,都是國營的。
成均館門口的特產商店,靈芝也賣空了。團友們在此投下幾萬元,起初對盒裝高麗參的疑慮似乎也一掃而空。金導穿梭忙碌后,好容易坐下來,心滿意足地說:“各位同志為朝鮮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代表朝鮮人民感謝你們。”
回到平壤,大家又光顧了民意商店,席卷了化妝品和香煙。
團友L總結道:“甭管左派右派,一到掃貨的時候,都一樣,都是中國人。”
多次來朝的領隊先生發現了朝鮮的變化。售貨員比以前熱情得多,講話也不像以前那么照本宣科。比如他上次來朝,就聽見有游客問:高麗參有什么用?售貨員答:你吃完一段時間后,你的妻子會告訴你有什么用了。
購買了售價2800元高麗參的W先生回國后將其過秤發現,聲稱600克的參,只有495克。這個消息在團友間引發憤慨:“所以朝鮮早晚也是中國這個樣子。”
因為采購的緣故,我們趕回平壤參加太陽節的活動遲到了半個多小時。平壤體育館前的廣場上,成百上千的民眾隨音樂齊舞。臺階上站著不同膚色的游客。有些外國人加入舞蹈,攝像機跟著他們。平壤市民卻站在舞場的外圍,草坪邊沿、街道邊、大巴停車場,為這個顏色絢爛、神采飛揚的舞場,鑲了一道重重的黑邊。
愉快的一天行將結束,團友們開始打包行李,去前臺結算國際長途電話費。意外發現資費跟導游之前說明的有很大偏差。之前熱情贊揚朝鮮人“活得有靈魂”的L女士很失望,不住地念叨:“就當支援朝鮮人民建設吧……但,我覺得他們沒把我們當自己人。”
返程的航班電視里,依然播放著白頭山、金正日花、阿里郎以及朝鮮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領隊先生身邊坐著一位在中國留學的美國男生威廉。威廉說:“我在朝鮮的時候,很想念中國,因為中國……自由。”
4月16日上午10點,飛機在北京降落。大家打開手機,收到的第一條消息說,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賽發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