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社會新聞中心 - 文體 - 林妙可在娛樂圈:主動結識名人 有自己的經紀人


林妙可在娛樂圈:主動結識名人 有自己的經紀人




文體  加入時間:2013-5-10 10:51:14  來源:南方周末 

013年1月13日,北京,電視劇《蓋世英雄曹操》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參演童星林妙可接受采訪。 [保存到相冊]

   林妙可的父母為她選擇了一條超出他們理解的道路。在紛雜的娛樂圈和互聯網,她承受了這個年齡所不能承受的現實與非議。

  林妙可被鼓勵并指導適應娛樂圈的生存規則。她主動結識名人,有自己的經紀人,講場面話,還能支配演藝收入。她的微博偶爾出現的成人化內容時常成為爭議話題。

  14歲的林妙可是中國最忙的孩子,就連勞動節假期都要在錄音棚度過。5月1日她錄完新歌《美德在我心中》已是深夜,假期里還不忘練習外語和鋼琴。

  次日清早,這位中國最著名的童星又早早地起來,出發去位于北京東城區的第171中學。她穿著紅白相間的校服,穿過掛滿水彩畫的走廊,走進教室回歸為一名普通的初二學生。

  縱使表面平靜,但如今要在這兩個地方找林妙可相當困難。“這個時期太敏感,”她的媽媽劉喆平在電話里阻擋著各路記者,“我不會讓她見任何人。”

  一個多月前,這位長相可愛的紅衣女孩又一次跌進輿論漩渦。3月30日晚,她發了一條圖片微博,展示了她替服務員抻面(相當于拉面)的快樂場面。這迅速引來圍觀,但很快,樓就“歪”了,語帶雙關且具淫穢色彩的跟帖洶涌而至。母親劉喆平慌了,開始刪帖,“但怎么都刪不完”。

  對這位年幼的公眾人物來說,這已不是第一次。自2008年北京奧運一夜成名后,林妙可成為周期性話題的制造者(或被制造者),她的一舉一動總能成為焦點并被恣意解讀,從麥霸門、豐胸門、陪酒門到感情戲門、奢侈品門……其公眾形象的復雜性和爭議性并不亞于某些耀眼的成年明星。

  “抻面”事件的后繼發酵超出了母親劉喆平的控制。最終,人們回歸到這樣一個問題: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傳統濃厚的中國,林妙可的道路究竟意味著什么?

  把反對者“踢”出去

  有一次一個“可親”成員在網上罵了林妙可,劉喆平就登錄女兒的私人QQ,清空所有聯系人。

  這一次,林妙可的監護人受到比往常更多的指責,認為不應該過早讓孩子面對成人世界的丑陋。

  劉喆平不同意這樣的責難。事后,林妙可問劉喆平:“媽媽,這都什么事啊,什么意思啊?”劉喆平想了想,還是告訴了孩子那些穢語的真相。“這些人怎么這么壞呢?”林妙可當時說。

  “既然走上這條路,我們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她對南方周末說,“很多事情都不是刻意的,只是妙可比其他孩子更幸運。”

  林妙可的幸運之神降臨于2008年。在當年的北京奧運開幕式上,這個9歲的北京小學生一襲小紅裙站在漫天華彩的鳥巢體育場,為全世界“演唱”了《歌唱祖國》,數以億計的華人為此流淚,她還登上了《紐約時報》頭版。

  可惜結果并沒有預料中完美,林妙可“假唱”很快被曝光,天籟之音來自另一個相貌平平的孩子楊沛宜。

  爭議并沒有影響林妙可的星途。至今林妙可已先后參演了包括新版《紅樓夢》在內的8部電視劇、4部電影、20多部廣告和MV。她參加過的綜藝節目、訪談節目、晚會、新聞發布會的數量早已過百,最忙的時候每周都有“通告”。

  她還成為同齡人的優秀榜樣。她是2009年“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年度最具人氣童星”,也是“北京市花形象大使”。2010年和2011年,林妙可登臺央視春晚。外界將其譽為“中國第一童星”。

  劉喆平成了女兒早期的經紀人兼“保姆”。她喜歡用網絡記錄孩子的演出見聞。2007年,林妙可的實名博客“其妙可居”開通,母女倆共同管理。但奧運后,林妙可的博客一度被謾罵充斥,

  為此林家開過一次家庭會議,姑父建議把孩子帶到一個地方隔絕一下,也有人建議關掉博客,但都被劉喆平堅決否定了。在她看來,博客是“孩子豐富生活的記錄”,“任何理由都不可能使我產生(離開互聯網)這種想法”。

  高漲的人氣和堅持不懈的網絡經營讓林妙可擁有龐大的粉絲團,從六七歲的小孩到三四十歲的大叔都在其列。他們自稱“可親”或“可粉”,活躍在各大網絡論壇,24小時不間斷地搜羅一切與林妙可相關的消息。

  在中國,互聯網的言論邊界問題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公共議題,虛擬世界也因而成為一把變幻不定的雙刃劍。追捧的另一面就是非議,“可親”群逐漸出現分裂,反對者的非議主要集中在林妙可的“假唱”、“心計重”、“做作”等方面。

  長期以來,為隔絕非議,劉喆平采取了簡單切割的方法。她幫林妙可管理個人QQ和粉絲社區,她主動給粉絲提供女兒的演出照片,并跟他們保持著電話聯系。但一位粉絲說,有一次一個“可親”成員在網上罵了林妙可,劉喆平就登錄女兒的私人QQ,清空所有聯系人。

  “不能讓妙可這么小就和復雜的世界打交道。”她說。

  “以后比章子怡還火”

  “神算子”說林妙可腳下有火,以后會火。劉好奇地追問能火到什么程度,對方說“以后會比章子怡還火”。

  2007年,經親戚介紹,劉喆平曾找過天津的一位“神算子”。對方告訴她:林妙可腳下有火,以后會火。劉好奇地追問能火到什么程度,對方說“以后會比章子怡還火”。

  這個段子是準留學生時成蔚在2012年3月一輛開往美國巴爾的摩的大巴上聽到的,講述者是林妙可的父母。當時林妙可一家受邀參加某教育咨詢公司組織的美國行,與時成蔚鄰座,閑聊了兩個多小時。

  一語成讖,時隔僅一年,林妙可果然“火”了。然而6年后的今天,再談及那次算卦,劉喆平已經閉口不談了。

  “火”了之后的林妙可跟章子怡一樣,也被稱為“謀女郎”,她成了娛樂圈一座傳奇的童星標桿。“很多剛出道的童星都想跟她搭一下,以提高知名度,”童星曼尼的媽媽告訴南方周末,“有些童星家長見到林妙可了,回來也到處講。”

  1999年,林妙可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爺爺是黨員干部和國畫家,大伯是漫畫大師,母親是大學教授,爸爸則是攝影師。這在后來被網友評論為“家世顯赫”。

  相對于很多同齡孩子,林妙可擁有的資源可能更為廣闊:奶奶教她唱戲,大伯教她書法和朗誦,伯母指導她寫作文,爸爸則永遠把鏡頭對著她。

  鏡頭中的林妙可永遠在笑。以至于后來她也承認自己最拿手的眼神就是“笑”。不管什么狀況和場合,林妙可都會突然笑起來,這總能吸引注意,繼而成為焦點。但也有反對者評論她的笑“有些假”,“失去童真”。

  但在伯母路玉美的眼里,這只是林妙可的獨特個性。“妙可自小就不會在意旁人的臉色,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喜好而怎樣。”

  “表演欲極強”是周邊人對林妙可的一致評價。林家親戚、林妙可現在的鋼琴老師謝鳴記得,小時候的林妙可會在大人聊天時突然跳舞。“不管你看不看,她就在那跳。”

  6歲那年,在母親的安排下,林妙可接拍第一個廣告。2007年,她被導演看中,在一部電視劇里演一名啞女,但拍攝過程并不那么愉快。4天的戲份,劉喆平陪著女兒在劇組待了18天,劇組對她“不搭不理”。

  “我覺得這活沒法兒干了,太耽誤時間了,跟導演也沒話說,也就一群眾演員。”劉喆平當時就決定:再也不會讓孩子去拍戲了。

  因為假唱事件,林妙可還差點被剝奪“東城區十佳少先隊員”的資格,原因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在某教育報刊上發文稱“假唱”對楊沛宜不公平。隨后,林妙可的“十佳”被取消了。

  這次,林妙可顯示了少有的不淡定,她想不通,自己“為國家出力了”,“學習努力,跟同學關系也好”,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后來經過家人的解釋與交涉,榮譽稱號最終又回來了。

  這個低谷僅維持了很短的時間。奧運后,楊妙可的身價在非議中逆勢上揚,媒體報道稱飆升至500萬。廣告商和劇組的態度也發生了逆轉,她成了“角兒”,還會被優先照顧時間。“以前我們沒有能力提這些要求,現在不同了。”劉喆平曾經對媒體表示。

  林妙可還擁有了自己的經紀人。劉喆平將女兒所有的演出事宜和廣告交給兩個經紀人。他們均對南方周末表示,劉喆平“為人實在”,“溝通起來非常順暢”。

  2008年秋季新學期的第一天,林妙可沒有出現在北京市東城區西中街小學的課堂上,她請假了,在橫店趕拍電視劇《北方有佳人》。但是,主演陳小藝似乎對這個小姑娘“頗有微詞”,她曾公開稱林妙可“說話太嗲,我讓她以后別這么說話”。

  2009年,林妙可進入新版《紅樓夢》劇組,出演幼年林黛玉。兩年后,網爆新紅樓劇組女演員遭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潛規則,林妙可的名字竟也赫然在列。這些娛樂圈慣用的炒作標簽,被無情地貼在了“第一童星”身上。

  2010年,林妙可首次出現在春晚舞臺上,結果卻沒有獲得好評,因為沒有及時把手上的麥克風交給身后的老藝術家。她從頭唱到尾,事后被指“麥霸”,“小小年紀心機太重”。劉喆平對此的解釋是:導演告訴孩子這么做的。

  “我們覺得一點都沒錯,怎么最后都是我們錯了呢?”劉喆平到現在仍是不解。

  演藝界的浸淫讓林妙可越發成熟,這與家人的努力不無關系。父親林暉在采訪演藝圈中人時,盡量帶上林妙可,用名人的故事來激勵女兒。

  與劉曉慶合拍電影《37》時,林暉告訴女兒,“劉曉慶是中國最大的美女,演技非常非常好,爸爸可是她的粉絲。”很快,她與劉曉慶成為了好朋友。

  作家余秋雨出席《37》試映時,家人告訴她,余秋雨很了不起,并鼓勵她前去聊天,林妙可很興奮地走過去索要簽名及合影。

  曝光率擴大的同時,接連的演出讓林妙可有了可自由支配的錢。劉喆平有時會把演出報酬直接交給女兒。林妙可的學費、聲樂課、鋼琴課等的費用一直都是自己交的。2010年春節,林妙可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1000元孝順姥爺。

  豐富的舞臺經驗也賦予了林妙可老練的風格,遇到記者刁難,林妙可會淡然反問:“你覺得呢?”2010年專訪過林妙可的一位記者回憶,“她有一種超齡的成熟。”

  “這個老師沒有教”

  唐駿這樣評價:現在的小孩根本就沒有自我了。

  以微博熱為標志,2009年以來社交網絡的進一步盛行從根本上革新了信息傳播模式,更捧紅了一批“大V”。對一些名人來說,微博已成其事業的一部分,不僅是“分享”,更是“經營”。

  2010年4月,在新浪微博的催促下,林妙可也加入這股洪流——劉喆平替女兒開了實名微博。現在粉絲數已超過200萬。

  但后來的事實證明,情況并不是這么簡單。自林妙可發布第一條微博開始,網友就像偵探一般,一直在尋找她的漏洞。

  2010年4月4日,林妙可發了第一條微博,講了給奶奶掃墓的事,自稱“她的小孫女”。眼尖的網友立即指出微博是“代寫”、“做作”。盡管林妙可在微博簡介里已經說明,微博是自己和媽媽共同管理,但網友并不買賬。

  10天后,青海玉樹發生了地震。林妙可發微博稱捐了500元。指責如期而至,跟帖稱其“做作”、“炫富”。

  2011年5月,林妙可發了張活動照片到微博上,因胸部豐滿(墊了胸墊),網友諷刺其“唱歌是假的,身材更是假的”。次年6月,林妙可再次遭惡搞:多幅照片莫名被PS上“爆乳溝”,并在網絡迅速擴散。

  還有奢侈品風波。有網友發現林妙可身上的風衣和圍巾都是奢侈品牌“巴寶莉”(Burberry)的,“圍巾三千風衣上萬”。劉喆平回應稱這些都是在外貿店淘的,“風衣120,圍巾20”。

  針對林妙可現象,鳳凰衛視《鏗鏘三人行》做了一期節目進行討論。馬未都認為這是與她的“歷史問題”有關,他同情并維護這個飽受污名的孩子,“最初將林妙可推上前臺的人道德缺失”。

  除了新浪,林妙可在騰訊也開通了實名微博。有截圖顯示,林妙可發過“重口味”的內容,輿論再次毫不留情地嘲諷了她。2012年8月,林妙可發微博稱“討厭那些男人,每次都把我按在床上”,配圖是她靠在沙發上的一張照片。

  對于這條微博,劉喆平表示她并不知情,印象中也沒發過這樣的微博。

  2010年3月,一段關于“打工皇帝”唐駿與林妙可的對話廣為流傳。在一場公開演講中,唐駿說他在一場頒獎典禮上問林妙可:“你得了這個獎,想說一點什么呢?”林妙可說:“我感謝祖國、感謝胡爺爺,感謝所有的一切。”

  唐駿繼續問:“這是你說的,還是你媽說的?”林妙可說:“是我們老師教我的。”唐駿問:“你想對胡爺爺說一點什么呢?”她說:“老師沒有教我。”

  唐駿這樣評價林妙可——“可怕啊!一個小孩都學會假笑。這是什么呢?我們的教育,真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在里面,就是灌輸人……現在的小孩根本就沒有自我了。”

  劉喆平隨后在博客上針鋒相對地反駁了這件事情。隨著后來唐駿學歷作假東窗事發,這一事件才得以平息。

  漩渦里的平靜

  法官舒銳在媒體上發文稱:應該把林妙可還原成一個14歲的普通孩子,不當言論者應刪除言論并道歉。

  紛雜的微博世界令林妙可的形象盡毀,她被打上了“做作”、“世故”、“早熟”的烙印。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林妙可形象似乎不至于此。

  在部分女生偷偷化妝的171中學,林妙可從不化妝。在很多同學眼里,林妙可“性格好”、“沒什么架子”,但也有同學會因為林妙可向自己借一塊橡皮而高興半天。

  “她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都是倒數,但是挺努力的。網上傳的事我們都知道,但是她沒受什么影響,每天都樂呵呵的。”一位林妙可的同班同學告訴南方周末。

  在一位同學的家長眼里,林妙可沒有架子,也很有禮貌,見到其他家長都是笑嘻嘻的。

  “抻面”事件后,憤怒的劉喆平隨即用女兒的賬號連發兩條微博,呼吁新浪過濾微博空氣并根除有害言論。憤怒得到了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的回應:“妙可小妹妹,你長大會慢慢理解,打造健康環境最好的方法是容忍更多言論,而不是主觀地去堵。”李開復粉絲逾4000萬,他的轉發引來了更多圍觀。

  “我覺得好可怕啊,社會都成這樣子了,說‘找罵’,我真的很無奈。”劉喆平說。

  也有同情者。法官舒銳在媒體上發文稱:應該把林妙可還原成一個14歲的普通孩子,不當言論者應刪除言論并道歉。

  “抻面”事件兩周后,南方周末打通劉喆平的電話,首先傳來的是一段輕揚的鋼琴聲,那是林妙可在練琴。劉喆平稱林妙可沒把事情往心里去,“也不會嘆氣”。

  同時,林妙可的微博也開始更新了,內容涉及禽流感、四川雅安地震、宣傳自己的新歌和活動,以及關注近期備受矚目的朱令中毒事件。

  “網絡就是這樣的環境,無聊的人哪兒都有,但不是主流。”林妙可的伯母路玉美說。

  面對被不斷曝光甚至受曲解的侄女,路玉美覺得孩子的正常生活“好像也沒受到影響”。

  “但至于深層有沒有留下什么東西,現在我們看不到。”她說。




編輯: luyi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