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美國“防務新聞網”近日報道,美國及新加坡專家分析說,由于復雜的局勢和競爭驅動了各國應對特定區域挑戰的軍事采購,亞太地區在20年后將占全球海軍和海上安全力量構建支出的26%,近2000億美元。
美國華盛頓一家海軍分析公司AMI國際副總裁鮑勃·紐金特(Bob Nugent,)稱,亞洲和澳大利亞的新增海軍力量包括6艘航空母艦、128艘海陸兩用船、21艘輔助船、12艘輕型護衛艦、2艘巡洋艦、42艘驅逐艦、235艘快速攻擊艇、115艘護衛艦、34艘反水雷艇、82艘海上巡邏船(OPVs)、255艘巡邏艇和116艘潛艇。其中,中國所占數量為172艘,韓國為145艘,日本為74艘。
報道稱,日本和韓國“出于對中國的擔憂”制定了一些建造潛艇、“宙斯盾”驅逐艇和大型兩棲登陸艇的項目。但是,紐金特表示,“最初的項目決定是在中國海軍崛起為主要威脅之前做出的。當時,他們的威脅來自其它方面。對日本而言是俄羅斯,對韓國而言是朝鮮,這些因素驅動了日韓決定設計新船舶,增加其數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山姆·貝特曼(Sam Bateman)說,華盛頓的分析人士認為亞洲各國掀起采購熱潮是由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所謂“好斗”所引起的。但在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看來,情況更為復雜。
貝特曼說,除了所謂的“中國威脅”之外,還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實現軍事現代化的遠大抱負、經濟不斷發展導致資源需求增加、保障能源安全和久拖不決的雙邊問題等。此外,該地區軍事活動水平不斷增加而產生的“示范效應”和來自主要武器生產國的“供方推動”也是亞太各國增加軍備的原因。
對日本而言,今年日本政府花費700億日元(7.2億美元)建造了一艘全新的排水量5000噸的DD級多功能驅逐艇,其潛艇探測能力被大大改善。此外,海上自衛隊花費531億日元建立一艘全新SS級潛艇,并且斥資延長了潛艇艦隊的使用期限,將其潛艇數量從16艘增加到22艘。
更引人矚目的是,日本還建行了4架“日向號”直升機驅逐艦,包括已部署的2艘1.35萬噸的艦艇和在建的兩艘空載1.95萬噸、滿載2.7萬噸的直升機驅逐艦(DDH)級航母。
東盟方面,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為一艘新的海軍巡邏船和6架直升機撥款6000萬美元。2012年,馬尼拉實施了一項為期5年、價值9億美元的現代化計劃,并宣布購買一艘翻新的護衛艦、C-130飛機和多架多用戰斗直升機。越南2009年宣布購買6艘俄國制造的“基洛”級潛艇。此后在2011年,越南加強了部隊的現代化,接收了另外4架蘇-30MK2戰機,并將為其配備Kh-59MK反艦巡航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