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在西方媒體中,“中國威脅論”堪稱出現次數最頻繁的詞匯之一。隨著全球軍費開支不斷被刷新,緊盯中國軍力發展的一些西方媒體又重拾“中國威脅論”。但也有西方分析人士呼吁正確看待遭到媒體大肆炒作的“中國威脅”。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5月6日刊載澳知名媒體人安東尼·芬內爾(Antony Funnell)的文章,對圍繞中國軍力發展的“謎團”進行剖析。芬內爾在文章中寫道,針對“中國威脅論”,也有一種相似的說法,即中國的對手是美國。在西方媒體中,中國的軍事發展就經常被刻畫成對美國的全球霸權發展的一股強大的威懾力量。
當然,喜歡談論中國崛起的不僅僅是西方媒體。早在2009年,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羅伯特·威拉德就曾告訴韓國的記者:“我認為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超過了我們的大部分情報的估計。他們在這些領域的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談及澳大利亞,芬內爾認為澳對中國與美國的核心競爭有著雙重擔憂:既害怕未來全球事務是由一個自稱“世界警察”的國家掌控,又怕美國實力流失太快。
這位在近20年間供職過澳大利亞多家新聞和時事評論節目的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航母“遼寧”號雖然引發了轟動,但事實上,“遼寧”號遠不足以威脅美國海軍的“霸權地位”。“不在同一個檔次,”芬內爾借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學者弗里曼博士的觀點說道。
“美國有11艘航空母艦,形成了完全成熟的戰斗群。”弗里曼在對比中美兩國軍力和先進性時說道,“中國所擁有的是一個用于訓練的平臺,而且在技術方面落后幾十年,另一艘才剛剛開始建造。盡管技術差距在縮小,但是整體而言這種差距甚至比兩國的軍費差距還要大。”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們并非試圖要與美國競爭,他們知道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做不到。他們希望的是當發生局部沖突時,例如在臺灣,不讓美國為所欲為。”弗里曼說道,“他們(中國)發展反介入和區域阻絕能力,這恰恰是美國所擔心的,因為這將阻止美國海軍在中國周邊地區自由采取軍事行動,例如在中國沿海地區以及南海和東海海域。”
此外,芬內爾還引用另一事例印證弗里曼的觀點:2010年初,美國著名雜志《外交政策》刊登了華盛頓智庫尼克松中心中國研究主管德魯·湯普森(Drew Thompson)的觀點。湯普森表示中國軍隊在全球的軍力覆蓋極為有限,中國沒有海外軍事基地,只在海外大使館以及聯合國維和行動中有一小批駐外軍事人員,而“去年(2009年)6月,美國部署在全球的現役人軍人已經達到28577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