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打完大滿貫以后,對自己的要求不太高,總覺得小的隊員還嫩呢,覺得自己打2004年奧運會沒什么問題,一直到奧運會上我的思想也沒緊湊,奧運會雙打輸完我回憶了一下,我和王皓配對打得最別扭的一次就是跟老瓦和佩爾森,但賽前沒有想起來。其實奧運會前打韓國公開賽,我和王皓就被打到第七局7:10落后才逆轉,但在奧運會上,氣氛造成我們壓力很大,對方也和平時打得不一樣了,我們被完全控制住了。
到2005年世錦賽,依然是我和王皓配對,當時我加強了一下反手拉球,我們的短球也都有所提高,拿到雙打冠軍后我比較興奮,因為距離我在天津拿第一個世界冠軍正好是十年,而且決賽我們雙打贏的是波爾和許斯,贏外國人更興奮。
重點打造女隊員的心理
2006年我退役之后當教練,到女隊帶郭躍、劉詩雯、木子和姚彥。前兩年比較順利,因為她們比較小,想法也比較少,技術提高得快一點,等到她們拿到了一定的成績,想法比較多的時候,溝通上就顯得沒那么好了,隊員們很多心態上的問題暴露了出來。運動員打到關鍵比賽時心理素質特別重要,一直到2009年之前我都覺得隊員們做得還可以,到2010年世乒賽團體劉詩雯丟了兩分,當時沒有很好地預判到她在大賽中的狀態。包括對丁寧也是,對困難估計不足。輸球對劉詩雯打擊很大,心態上的波動就更大了。郭躍是在亞運會輸了女單,對她心理影響大一點,她從小沒有面對過這么激烈的競爭,一直比較順,一輸完自然就有危機感了,再加上郭躍自身調節能力、意志和分析事情的能力不太強,那一年就不是很穩定。
現在看2010年,從勢頭上來講,劉詩雯和丁寧當時都不錯,劉詩雯因為2009年拿了世界杯冠軍,當時都說她是“一姐”和“接班人”了,世界排名也排在第一。運動員就是這樣,捧得多高,摔得就有多狠。李曉霞在心理上經歷過很多磨難,2007年世乒賽女單決賽在3比1領先時輸了之后,直到拿完奧運會冠軍,她整個人才放開了,理解事也更準確了。丁寧意志比較頑強,性格也很開朗,走出困境就很快,在經歷過2010年輸球后,在第二年就有了很大的反彈。
男隊員和女隊員的思維方式差得特別遠,很多從男線轉到女線的教練員都有這種感受,技術上讓女隊員模仿男隊員很容易,關鍵還是練心理,看能不能在關鍵時刻穩定地發揮出來。以前我和隊員溝通,她們不明白的時候也在點頭,我就以為她們都明白了,她們不像男隊員會說“我們沒聽明白,你再給我解釋解釋”,女隊員不容易表達出來,這就更需要教練和運動員有更多的磨合。
運動員在成長初期技術上提升得比較快,而且抱著拼的心態去打比賽的時候是最容易的。像現在的朱雨玲、陳夢和年紀再小一點的隊員,都處在比較拼的時候,打得好一片贊美之聲,打不好了也沒人說什么,都覺得正常。但當她們有一定的成績,就要看她們的能力能不能穩中有升,這時是比較難的。比如現在丁寧所處的位置,她也有自己需要提升的技術環節,對手對她的沖擊也越來越厲害,研究她的人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面對小孩的沖擊,能不能拼得出來,能不能放下架子。
中國隊贏在團隊
我沒來女隊之前,說實話不太看女隊的比賽,只記得張怡寧打球的時候,板數比現在更多一點。這十年,我覺得首先從身體素質方面對運動員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改了大球后,回合越來越多,運動員自己也越來越重視體能訓練,沒有體能作為支撐很多技術發展不了,身體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很多球打出來就能接近男隊員。從力量、旋轉上,女隊員無法達到男隊員的水平,但是在落點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男隊員可以打到的地方,女隊員也可以打到。女子乒乓球今后發展的趨勢在此基礎上也要因人而異,李曉霞的球就比較轉,質量非常高;丁寧球的回合更多一點,對她體力的要求也更多;劉詩雯速度很快,需要再結合一點旋轉和變化。
現在看我們的對手,我覺得亞洲隊的總體成績還可以,和我們有一定競爭力,如果中國隊稍微處理不好或者有點松懈,輸的可能性還是很大。歐洲總體差一點,因為歐洲觀眾對女運動員的關注度不高,不光體現在乒乓球上,在別的項目上也是一樣,她們在收入上跟男運動員差距很大,成績上比亞洲差很多,純屬靠自己的熱愛在努力。所以中國乒協組建訓練營,讓年輕隊員過來訓練,就是想幫助她們提高整體能力和實力。但這些訓練營比不過中國隊的專業訓練和保障,所以中國乒乓球是贏在體制上,贏在整個團隊上。
李曉霞要肩負起傳幫帶的責任?
第三次直通第一天的決賽打得很精彩,丁寧和朱雨玲一直都在你爭我奪,場面上很激烈,發揮得也算淋漓盡致。尤其在第五局的時候,比分從2:2到8:8一直在交錯上升,關鍵時刻小朱在經驗上稍微差一點,有點著急。丁寧顯得出手更果斷堅決一點,這很正常,丁寧已經是世界冠軍了,經歷得比較多。但是總體來講,兩個人都已經調動了所有能力,第五局每個球都挺精彩的。第二天決賽朱雨玲和陳夢兩個小將發揮得很好,只是陳夢在第四局10:7領先的時候沒有把握住優勢,稍微有點著急,那幾個球輸得太容易了,最后被逆轉。能打出這種效果,球迷看得很過癮,連我們自己都覺得好看,隊內比賽能打成這樣很不容易。
在封閉訓練中我們圍繞已經確定參賽的6個重點隊員制定具體的訓練計劃,也要根據后面一段時間運動員的表現和狀態,最后確定第7張入場卷的歸屬。女雙第一次報名的是李曉霞/郭躍、劉詩雯/丁寧、朱雨玲/陳夢,如果她們當中有人出現傷病,可能還會更改名單。
打直通比賽也是為了練兵,練運動員的心態。最后一次直通比賽之前丁寧的壓力很大,在第一次大循環中她曾經輸給了陳夢和朱雨玲,當時我找她聊了聊,她那時是9連勝,所以對小將的重視程度不夠,準備得還不充分。第二次直通丁寧兩次輸給胡麗梅,第一次沒重視,第二次體力上吃點虧。第三次直通之前,我找她談了,也給了她壓力,我說參賽名額你不打出來,怎么面對那么多你的球迷?光靠教練給的名額,你面子上自己也下不來。所以她贏完比賽也很興奮,像打奧運會似的,對她們來講,國內比賽難得能刺激到這種份兒上。
隊員有時候需要壓力去刺激。打第一次大循環時,李曉霞只有最后三場球全贏了才能出線,當時我也比較擔心,如果她第一次不能出線,打第二次直通時她要去開“兩會”,所以當時就給她壓力必須要贏,她也扛下來了。奧運會結束后,我跟李指導(李隼)也聊了,現在李曉霞的思維方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會診的時候聊得比較到位,頭腦也很清醒,我們也在不斷灌輸她要在隊里起到榜樣的作用,她又是人大代表,又是奧運冠軍,要起到領軍人物的作用,除了自己要打好,還要肩負起傳幫帶的任務。
十年,從二次創業到三次創業
在這十年,乒乓球也從二次創業,進入到第三次創業中。二次創業是要把我們的優勢擴大化,在這十年里,中國隊的成績相對比較穩定了。三次創業就是要讓乒乓球有更長久的生存空間,讓乒乓球的影響力和觀賞性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多吸引青少年參與。我們現在也在慢慢摸索,想辦法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觀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想把乒乓球玩活就不能光打比賽,需要增加一些娛樂元素。國際比賽都是有一些娛樂元素的,有一些文藝明星也愿意參與進來。
三次創業的難度是,要在保證成績的前提下,讓乒乓球有多元化發展。要想發展就需要時間,這次我們在廣東河源打第三次直通比賽,就拿出了運動員的訓練時間,讓世界冠軍都來參與,進行一些現場互動和慈善活動,而不僅僅是4個人來打比賽。
現在的隊員比以前更有個性,在第三次創業中需要她們發揮出個性。在鄂爾多斯第一次公開表演了騎馬舞,據說當天網上的視頻點擊率就40多萬,我當時還逗王璇說你打球都不見得有40多萬人看。我覺得與其請歌星來調動氣氛來表演,不如我們自己來。在河源我們安排運動員唱歌,剛開始她們還不好意思,覺得比打球還緊張,擔心唱不好,結果到現場全是真唱,我覺得她們只要敢上去展示自己,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