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怡 張向東
第一站是鞍鋼,然后中遠,接下來是中鋁、中冶。
拖累央企2012年利潤整體表現的幾大“巨虧王”,近日將陸續接受他們的出資人——國資委的“問診”。按照此前召開的第一季度央企經濟形勢分析會披露的信息,國資委史無前例地為央企定下了全年利潤增長10%的目標,并為此宣布專門成立“保增長”工作小組,幫助央企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在國資委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保增長小組并不是把精力放到所有央企上,這樣做不現實。我們的思路是抓兩頭,抓虧損大戶與盈利大戶,”國資委相關人士透露。因此,在分配保增長小組任務時,會根據企業存在的問題,由國資委不同的工作局負責。
5月6日至5月14日,第一支“保增長”工作小組在國資委綜合局局長劉南昌率領下奔赴鞍鋼調研。而針對鞍鋼提出的政策和資金要求,一周之后,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也親赴鞍鋼“會診”。
這被外界視為是國資委主任蔣潔敏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政策還是資金?
鞍鋼正是國資委需要特別關注的數家虧損大戶之一。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2012年鞍鋼股份凈利潤虧損達41.57億元。即便是在2012年整個鋼鐵行業表現不力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數字也顯得格外突兀。
在調研會上,鞍鋼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曉剛對此的解釋是,2012年以來,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下游需求不足、企業歷史包袱沉重等多重因素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明顯下滑。
據悉,在國資委為期一周的調研中,鞍鋼方面多次懇請國資委幫助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張曉剛也表示,希望得到國務院國資委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幫助鞍鋼渡過難關。
而來自國資委的內部說法,此次保增長小組到鞍鋼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鞍鋼“號好脈”、“開好方”、“服好藥”,是來幫助企業,而非命令企業。
一位參會人員透露,鞍鋼希望得到政策層面的支持,例如說鞍鋼諸多歷史遺留問題、企業辦社會的問題等等,不僅需要國資委,更需要地方政府、國家各個層面的配合。另外,在資金上也希望獲得支持,因為現在即便是大的鋼鐵企業也很難從銀行拿到錢的。 “剩下的經營問題,一方面看企業自身,另一方面就看市場了,這是沒辦法的。”這位參會人員說。
在中遠,面對國資委的工作小組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希望國資委出面幫助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目前中遠的融資成本比其國外同行要高出好幾倍。希望銀行貸款的期限能延長,貸款的利息能降一降。”同時,中遠還提出希望國資委能出面幫助協調,通過政策淘汰航運市場的過剩運力。
“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提高報廢年限,讓一些舊船能夠提前報廢,這樣既能解決一些過剩的運力,又能得到國家的一部分報廢補貼。比如,干散貨船,國家強制報廢年限是33年,如果提高到25年報廢的話,至少可以解決10%的運力。而國內的干散貨的過剩運力應該是在20%左右。”
另外,中遠還希望國資委能繼續加強國貨國運政策的力度,讓一些國有大型企業形成戰略聯盟,雙方簽訂長期的貨運協議。
針對企業提出的要求,在為期一周的調研之后,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也親赴鞍鋼,召開座談會,從生產經營層面為鞍鋼開出了9個“藥方”,要求全面強化精細化管理,止住“出血點”。
對此,國資委相關人士透露,對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如果經過決策有必要支持,國資委可能動用的只有國有資產收益金;同時他強調,對于企業希望通過國資委的影響力去游說以獲取金融方面的支持,國資委是不會提供這方面的任何幫助的。
“要求我們利用國資委的影響,去幫助央企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這不是出資人該做的事情,”上述人士明確表示。“這次國資委應該做的就是以出資人的身份幫助企業,例如配合國資委的各個工作小組,幫助企業識別風險、根據企業的戰略指標等各方面的因素來進行協調、溝通、創造平臺。”
分析人士也認為,至少從高層近期的表態來看,不會再有類似2009年那樣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砸到央企身上。這也就意味著此次“保增長”國家不會給彈藥,既不會給項目,也不會給錢。
何以減虧
在保增長小組赴企業調研之前,央企們的減虧行動已經開始。
動作之一就是調整方向,放棄一些低效、無效資產。一些央企正在通過產權市場將這部分資產轉化為企業利潤。而在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為鞍鋼開出的藥方中,也提出了堅決甩掉不該干、干得不好的項目。
根據國資委此前的統計,在央企所有資產規模中,低效、無效資產大概占比為1%。“這還是根據企業自己上報的數據統計出來的,我們相信真實數據肯定不只是這個數字,也就是說央企可以挖掘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上述國資委人士表示。
例證之一,5月13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的中國鋁業9個鋁加工項目也引起市場的一場喧嘩,這幾個項目總價值相關資產總值約81.8億元人民幣。如本次交易能全部完成,中鋁將退出鋁加工市場,公告指出,出售旗下鋁加工企業可以優化公司的資產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改善債務結構,有利于公司專注于優質資源開發,朝價值鏈高端發展。
上海聯合交易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盡管一季度國有企業出讓成交金額同比下跌19.19%,但是中央企業出讓交易卻有小幅提升,其出讓成交宗數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23%和7.02%。
還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開始的央企新的考核辦法,也有望加速央企處置資產力度。
在今年新的央企考核辦法中,與以往不同的一點是,企業為突出主業做強做優,而清退、處置資產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在計算EVA考核值時可以不予剔除,此前是進行減半計算。這也就意味著央企今年對這類資產的處置將會為全年利潤數字貢獻更大的力量。
不過,一位國資委專家也提醒說,短期內要求央企把賬面利潤做起來并不難。央企不僅可以搜搜家底,看看還有啥可以賣的,還可以對閑置資產重新做資產評估。“例如說以前有一塊地,賬面價值并不高,但是經過市場價值的重新評估,對賬面貢獻就會很大。”他說。
上述中遠內部人士也表示,中遠全年止虧的目標應該沒有問題,畢竟中遠集團還是有一些優質資產的,如果真的沒辦法,那只好在中國遠洋和中遠集團之間做一些置產處理,反正肯定要想盡一切辦法不能被繼續ST的。
為此,黃淑和在鞍鋼座談時提醒說,企業要把扭虧減虧的短期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有機結合。
第一把火
國資委擔心的是,同樣是“保增長”任務,央企今年能否再像2009年那次那樣率先從危機的泥潭中走出,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復蘇的主要力量。
與2009年相比,此次“保增長”任務的宏觀環境大不一樣。宏觀經濟4月份的數據持續低于預期,以至于各家投行又開始紛紛調低對中國經濟今年的預測,今年的中國經濟可能比此前預計的更糟,這意味著央企“保增長”的任務會更重。
數據顯示,雖然中央企業第一季度累計實現增加值1.2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實現營業收入5.37萬億元,同比增長7.1%,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延續上年四季度以來回升的態勢。但國資委一位內部人士解釋說,目前的這種增長并不是說利潤增長的絕對量有多大,出現一定幅度的正增長是由于去年第一季度央企利潤基數太低的原因。在可比的2012年第一季度,央企利潤總額同比減少335.3億元,下降11.8%;二季度降幅呈擴大趨勢,利潤總額同比減少541.8億元,下降16.1%。
顯然,這讓4月份剛剛履新的國資委主任蔣潔敏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采取更為得力的舉措。制定具體的10%的利潤增長目標,成立專門的“保增長”小組被看成蔣潔敏的第一步。而業內人士評價說,此舉延續了蔣潔敏在中石油的風格,“行事干脆、果斷。”
不過,就此次國資委“保增長”去鞍鋼調研開出的“藥方”而言,似乎也乏善可陳,諸如強化精細化管理,堅決堵住各種跑冒滴漏;盡快清理和消除虧損源、止住“出血點”等提法也難以讓企業眼前一亮。
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研究部主任王志鋼也表示,國資委作為出資人機構,能利用其平臺幫助企業認識更加宏觀的經濟環境,例如幫助企業結合國家政策做產業結構調整,中央企業涉及到的行業比較多,國資委可以幫助企業相互借力,以及可以通過集中采購,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等。
一個信號是,國資委對央企的投資決策也開始管得更加嚴格。最近的案例是,本月初,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39.6億元收購新華水力發電55%股權事宜未獲國資委同意,交易終止。知情人士透露,國資委此次否定中國節能的此項投資計劃主要原因就是考慮到該項目與中國節能的主業不符合,這也被看成國資委將嚴控企業投資的一個先兆。
來自中遠方面傳來的消息更是表明,國資委此次去中遠的工作組也不是巡視一下就完事了,而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組,就是說至少在一年的時間內工作組將一直保持和中遠的這種溝通機制。
這會是國資委強力督戰央企扭虧的開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