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消息稱,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即將進行遠航訓練,時間可能長達一個月以上。此后,經中央軍委批準,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于5月10日正式組建。由此可推斷,遼寧艦首次遠航可能會是一支滿編整裝的航母作戰群。其中,作為海軍航母戰斗力建設核心部分的海軍艦載航空部隊,將包括艦載戰斗機、教練機、反艦、救生、警戒、偵察等多種艦載直升機,艦載戰斗機有可能超過12架。
殲-15在航母上也可以彈射起飛
據《解放軍報》報道,經中央軍委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正式組建,海軍的戰斗序列又增加一個新型的主戰力量。代號為“飛鯊”的殲-15戰機是中國艦載航空兵部隊的核心機種之一。去年10月12日,中國互聯網曝光了一組該型艦載機觸艦復飛的照片,這是殲-15艦載機作為我國國產第一代艦載戰斗機首次公開曝光。一個多月后,11月24日,殲-15戰機順利完成了在遼寧艦上的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
在中國軍事專家看來,只有當遼寧艦成功完成了艦載戰斗機的起降試飛,它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否則只能算是一個海上移動平臺。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采取了滑躍起飛方式。作為中國艦載航空兵部隊的一員,殲-15戰機早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日后部署到遼寧艦及未來中國國產航母上的問題,因此機尾裝有著艦尾鉤等艦載機特征,且前輪能夠迎合類似美國海軍艦載戰斗機拖曳彈射方式。
事實上,艦載機在航母飛行甲板上起飛是世界性難題,世界上主流的起飛方式有三種:滑躍起飛、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目前只有美國有能力設計并建造蒸汽彈射器與電磁彈射器(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配備的也是美國制造的蒸汽彈射器)。雖然蘇聯曾設想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配備蘇制的蒸汽彈射器,但由于蘇聯的解體而未能如愿。而俄軍現役“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以及其為印度改造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現稱為“維克拉馬迪特亞”號)均采用的是滑躍甲板。
遼寧艦由俄制“瓦良格”號航母翻新續建而來,其滑躍甲板與“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滑躍甲板幾何參數相近,滑行甲板角度為14度。因此中國可參照蘇聯航母設計經驗,解決艦載機在航母水平起降的難題。雖然美國航母艦載機的彈射起飛方式較先進,但卻非常復雜,不易掌握,而蘇聯航母的滑躍起飛技術簡單實用,技術研發成本和風險控制成本相對較低,這是中國改造“瓦良格”號航母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有分析認為,未來中國航母可能會采取滑躍起飛加電磁彈射方案,這是因為,雖然采用滑躍起飛模式能夠較快地解決中國有無航母的問題,但很快就會遇到種種限制,最后陷入技術上的尷尬,而且中國在蒸汽彈射方面也毫無經驗,解決蒸汽彈射起飛所遇技術問題并不會比電磁彈射少。法國“宇航防務”網站此前的報道就證實了這一點:中國從烏克蘭引進了4套攔阻設備,一套安裝在“瓦良格”號上,一套安裝在陸上訓練設施上,另外兩套則會安裝在已經完成鋼板切割的089型航母上,此外,中國還有建造采用彈射器起飛的085型航母的計劃。
遼寧艦形成戰力 還需兩年時間
目前中國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已經組建。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大校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該部隊成立后,將逐步實現艦載機常態化艦上訓練,完成岸基航空兵向艦載航空兵的跨越。
對于艦載航空兵部隊在航母戰斗群中的地位與戰術功能,張軍社大校指出,艦載機可延伸母艦的作戰半徑,也是母艦的空中保護傘,航母則為艦載機提供了起降平臺,是艦載機的海上基地。艦載機水平是航空母艦武器裝備水平的主要標志,艦載機作戰能力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航母戰斗群的作戰效能。從戰術層面上看,航母艦載機可協同航母編隊在航母周圍構成空中、水面和水下全方位的立體防御作戰體系,可擔負空中偵察預警、遠程對地攻擊、反艦、反潛、電子干擾和海上搜救等任務。
不過,航母艦載航空兵部隊要形成戰斗力,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中國軍事觀察員宋曉軍解釋說,我國航母艦載機完全具備戰斗力還有一個艱難的過程。宋曉軍表示,艦載航空兵要有一個非常完善而嚴密的訓練體系,持續時間還非常長,像美國的艦載航空兵的飛行員培養時間差不多是8年,一般來說要經過幾個階段,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然后到航母艦載機飛行員,每一個過程都要經過嚴格的考試,而且里面還分很多的細節。
宋曉軍指出,即使已經成為航母艦載機的飛行員,如果有一段時間停飛,還要進行能力認證考試。停飛的時間如果超過1年到4年之間,還要進行重新認證。所以航空母艦上面的艦載機飛行員是通過層層選拔,要一層一層的認證,最終才能上去。這些過程,如果不獨立組建一支部隊,有相應的訓練手段和訓練條件,是不可能完成的。宋曉軍還強調稱,中國如果說將來不止一艘航母,則需要大量的艦載機飛行員,都要進行考試。從效益上來說,成立一個艦載航空兵部隊來統一進行學習、考試,這些東西都要規范到一個成建制部隊體系當中去,才能夠使我們的海軍艦載機航空兵這一支力量進入一種規范化的管理。有了規范化的管理,才能形成真正的海軍艦載機航空兵的戰斗力。
張軍社也表示,艦載機要遂行作戰任務,能在航母上起降是很關鍵的一步,但還有更重要的海上攔截和攻擊等科目需要訓練,也需要實現艦機密切協同,即航母與艦載戰斗機和反潛、救生、警戒等多種艦載直升機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因此,我國航母艦載機戰斗力生成還需要一個過程。法國的“戴高樂”核動力航母2000年9月正式服役,2002年艦載機“陣風”上艦,經過兩年多的訓練后法國才宣布它具備戰斗力。俄羅斯航母上的蘇-33艦載機,因為缺乏經驗以及軍費限制,真正形成戰斗力大概用了10年時間。從外國航母艦載機戰斗力形成過程來看,張軍社認為我國航母艦載機完全具備戰斗力恐怕還得有兩年時間。
雖戰力強悍,但殲-15只是過渡機種
艦載機是航母作戰系統的最重要一環,作為中國首款艦載機,殲-15戰機引起了世人的關注。據介紹,殲-15是重型艦載戰斗機,由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研制,屬第四代戰機。殲-15在無副油箱的情況下航程就超過3000公里,在最大內油配置情況下,飛行阻力也不會增加,空出來的掛點可用于掛載各種重型精確制導武器,具有最高的作戰靈活性。殲-15戰機擁有8個可以掛載重型武器的重載掛點,且掛點間距大,能掛載各種大直徑武器,機身腹部兩個前后布置掛點還可掛載單彈重量超過4噸的超重型武器。戰斗機執行遠程任務必須掛載副油箱,需要占據大型重載掛點。
殲-15戰機的研發過程相當不易,無論其技術水平如何,對中國而言,它都是標志性的一款新型戰機。該機不僅能掛載霹靂-8型和霹靂-13型空空導彈,還可裝備射程超過100公里的鷹擊-83K反艦導彈。與殲-11戰機相比,殲-15戰機的電子設備更加先進,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第四代戰斗機標準的航空電子設備,在電子系統方面與美國F-18E戰斗機屬同等水平,能夠與世界各國現役艦載戰斗機對抗。
美國《防務新聞》資深編輯克里斯多夫·卡瓦斯表示,與美制F-18E/F、F-35C、法制陣風M型等歐美發達國家的主力中型艦載機型號相比,殲-15戰機就綜合技術性能而言并無絕對優勢,但其超音速性能較好,更適合制空和防空作戰;超音速機動能力與米格29K相當,比陣風出色。他還指出,殲-15被直接設計為艦載機種,而并不像某些機型是被改裝成為艦載機的,說明殲-15在技術上完全能夠勝任航母的要求,與美國的F-18一樣,能將自身的戰斗作用發揮到極致,這也使得殲-15在全球同等戰機中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提高研制速度,殲-15戰機只是在原有平臺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并沒有進行重新設計改造,因此它帶有很強烈的過渡性質。對此,美國軍事觀察員袁卓堅認為,由于殲-15戰機本身就是一個過渡性的產品,所以中國海軍對它的期望值不高,主要是用它進行航海和航空兵的訓練為主,并不是說要在殲-15體現出多強的戰斗力。
袁卓堅還指出,大家在關注殲-15艦載機的時候,忽略了一個事實:就航母戰斗群整個系統而言,光靠戰斗機是不夠的,只有具備各種各樣的后行資源的作戰飛機才能夠體現艦載機的戰斗力。在這方面,中國殲-15戰機與美國等國家的海軍航空兵存在較大的差距。事實上,為了縮小與西方國家在艦載機方面的差距,目前中國已經開始研發其他艦載戰機。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報報道稱,目前中國正在研發艦載型殲-10和殲-31戰機。
“山鷹”、卡-31、直-8均將登上遼寧艦
航母最終的目的是作為艦載機的平臺,遼寧艦也不例外,艦載機于航母就好比利爪于鷹,是航母戰斗群實施遠程預警、海上防空、戰略威懾和縱深打擊等任務的主要兵力。不過,航母艦載航空兵部隊并非僅有艦載戰斗機,其構成一般包括戰斗機、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反潛機、搜救機和運輸機等機種。按照原始配置,遼寧艦可搭載40余架艦載機,其中12架為戰機,12架為攻擊機或教練機,24架左右的各型直升機。
從各種實際情況看,中國第一艘航母的艦載機類型,其實已經基本確定,除了殲-15之外,還包括艦載教練機“山鷹”、艦載反潛直升機直-8和艦載反潛預警直升機卡-31等。以艦載教練機為例,高教-9“山鷹”教練機最大起飛重量9.8噸,采用串列雙人座艙設計,可外掛少量武器裝備,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
“山鷹”教練機是一種通用型高級教練機,能夠執行多種飛行訓練任務。“山鷹”教練機配置有五個外掛點、一門機炮,機翼下還可掛導彈、火箭彈和航空炸彈。更重要的是,高教-9及其前輩殲教-7系列曾培養出大批飛行員。如果由空軍或其他部隊的飛行員改飛艦載機,高教-9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美國軍事專家認為,飛行員培養決定著航母的成敗。最關鍵、最基礎的環節是實現艦載機整建制上艦、起飛、降落,并具備戰斗能力。
至于艦載預警機,中國可能會選用卡-31直升機。2010年,俄羅斯正式向中國海軍交付卡-31預警直升機。中國總共獲得9架卡-31,這顯然不是為了裝備956EM驅逐艦,這是裝備兩個航母艦隊的數量。進口卡-31的舉動還顯示,中國海軍將全面武裝“瓦良格”航母,盡管它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訓練。
卡-31預警直升機配備有E801M“眼睛”型空中和海上監視雷達,機腹裝有一座大型雷達天線,10秒鐘內可旋轉360度,可同時發現多達200個戰斗機類目標,并跟蹤其中的20個目標。卡-31機載雷達對戰斗機、直升機、巡航導彈的預警距離可達120公里,對小型艦艇的預警距離可達250公里以上,對大型目標的預警距離可達300公里以上。卡-31在對空中、地面、水面局勢進行監視時,直升機能在一小時內巡邏25萬平方公里的海面。
不過,這款預警直升機的缺點也十分明顯,性能遠不及固定翼預警機,但由于起降條件靈活,因此可部分替代常規預警機的作用。與普通固定翼預警機相比,卡-31預警直升機飛行高度有限,對高空目標探測和跟蹤能力弱,特別是續航時間短,航程較近,巡航速度慢,這是預警直升機的固有缺點。
除此之外,遼寧艦還有可能會搭載直-8艦載通用、反潛直升機。到目前為止,直-8系列已有10余個改進機型,近5年間的生產交付量達到前15年總量的數倍,用戶群也得到了很大的擴展,取得了重大的軍事、社會和經濟效益。汶川大地震期間,能夠直接參加抗震救災的國產直升機只有寥寥數架直-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