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指數在全國一線大城市中最不起眼的廣州在今年結結實實火了一把。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4個月廣州市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連續領漲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成為一二線城市中最受矚目的焦點。
這個現實徹底顛覆了廣州住宅價格保持多年的“溫和氣質”,同時也為地方政府帶來空前的調控壓力。與此同時,一個月內接連3次拍出“地王”讓這個調控壓力雪上加霜。
壓不住的暴漲
無論土地價格還是住宅價格,廣州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大有“壓不住”的趨勢。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顯示,廣州4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比今年3月相比上漲2.1%,比去年同期上漲13.7%。無論是同比漲幅還是環比漲幅,4月廣州的房價漲幅都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最高的。同期,北京新建商品房價格指數同比漲13.4%,上海漲10.2%,深圳漲11.5%。
今年前3個月,廣州房價的同比漲幅均處于全國領先位置,整個第一季度,廣州房價的同比漲幅超過20%。也是全國各大中城市中最為顯眼的。
在此期間,廣州采取“雙限”方式企圖壓低房價成交數據的消息不絕于耳。所謂“雙限”,即對售價過高的樓盤采取“限制發放預售證,限制網上簽約”。即便如此,也無法按住房價這個一路狂奔的“牛頭”。
昨日,廣州出讓白云區沙太路梅花園20號御街地塊,最終被佳兆業以7.99億現金加上19600平方米配建面積奪得。另一塊海珠區南洲路1026號臨江地塊則由越秀地產旗下公司以24.6億加上42000平方米配建面積奪得。如果算上開發商的配建成本,前一宗地的樓面成本價超過2萬元/平方米,而后一宗則超過3萬元/平方米。
土地價格的暴漲,使得二級住宅市場聞風而動,廣州房價的上漲似乎還看不到“剎車”跡象。
低調不再
對于持續領漲的原因,行業中一直存在幾種分析。一種較普遍的說法是廣州為了達成去年的房價控制目標,在去年下半年一直壓著部分高價盤的網簽,直到今年3月兩會后才放行,從而直接導致了第一季度廣州房價同比上漲20%以上。
對于這一說法,廣州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彭澎表示認同,但他認為房價暴漲的原因不僅于此,廣州在亞運后城市建設投入的巨大,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的長遠規劃,也是最近兩年拉動房價走高的原因。“各路資金對廣州的發展前景比過去更為看好。”
此外,廣州在“國五條”細則中的“不明確”也是造成房價屢屢攀升的一個因素。“由于涉及到GDP增長以及財政收入等問題,地方一直都沒有打壓房價的主動意愿,加上廣州房價在北上廣深四個大城市中一直不是最顯眼的目標,政府在政策選擇上相對可以溫和一些。”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隨著這一輪房價持續領漲全國,廣州地方政府的房價調控壓力必然陡增,過去躲在其他城市背后“乘涼”的局面也正發生改變。
“政府的調控壓力是相當大的,從數據上看,未來的月份只有房價下跌才可以拉平上半年的漲勢,但通過‘雙限’的手段來控制數據始終不是長遠之計。”彭澎稱,接下來的調控恐怕只有依賴中央進一步政策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