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北洋政府國務(wù)總理,一任民國臨時執(zhí)政的鐵腕人物段祺瑞,在動蕩黑暗的北洋時代,他登上了權(quán)力和榮譽的巔峰,然而他下臺后的十年,冷漠和失落伴隨他度過了凄涼的晚年。
隱居天津
1926年4月20日,失去了北京臨時執(zhí)政寶座的段祺瑞回到了天津,定居在日租界須麼街魏宗瀚公館(魏是他的舊部)。從此,61歲的段祺瑞離別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段祺瑞在天津隱居,沒有經(jīng)濟來源,只靠舊部和學(xué)生來救濟,幸虧他的舊部和學(xué)生在歷屆北京政府為官很多,所以生活還能維持下去,但畢竟不能和他掌權(quán)時高枕無憂來相比。為了節(jié)省家中開支,段公館的規(guī)模縮小了,廚師、打雜、看門人只剩十余個。原來太太和小姐們每人屋里三四個傭人也壓縮到1人。在北京時,從不過問家里日常開銷的段祺瑞,在天津也認真地管起家務(wù),每日賬目他都要過目審核。
段祺瑞表面上厭倦政治,但他每日讀報,關(guān)注時局的發(fā)展,他與各方面的勢力接觸和書信往來,妄圖東山再起。同年8月,轟轟烈烈的北伐戰(zhàn)爭開始,南方數(shù)省的北洋軍閥全面地潰敗,消息傳來,段見形勢日非,出山之望成為泡影,更感到窮途末路,他大病了一場。
1932年3月3日,日寇劫持流亡在天津的溥儀到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土肥原又積極勸說段出山,利用段在北洋軍人中的威望和影響,建立華北偽政權(quán),為其侵略服務(wù)。這些情況引起了國民黨政府的注意和不安,蔣介石授意國民黨政府皖籍要員吳忠信,并通過他的引薦,在北京飯店與段的侄子段宏綱見面。段宏綱回憶說:“蔣對我說‘我亦保定陸軍學(xué)堂的學(xué)生,段是我的老師,我因公務(wù)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保▍⒁姸魏昃V《安徽文史資料》第13輯)會見后,蔣派吳忠信去天津拜訪段,并送去兩萬元生活費。以后三四年也陸續(xù)送去過巨款。
1933年1月19日,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永銘受蔣之托,并持蔣的親筆信到天津,在信中蔣懇請段南下頤養(yǎng),并表示待其南下之后,“得隨時就商國事”。就在這時候社會上傳來消息說日本人要劫持段……在這種情況下,段接受了蔣的邀請。他對錢永銘說:“我已老不中用了,如介石認為我南下于國事有益,我可以隨時南行!
南下與蔣會晤
1月21日凌晨,段由吳光新、魏宗瀚、段宏綱陪同,踏著寒風(fēng)登上了火車,秘密地離開了天津,結(jié)束了他下野后在天津的生活。段祺瑞在中華民族存亡的時刻沒有落水做漢奸,保全了晚節(jié),這不失為一個中國人的愛國之舉,歷史應(yīng)給予客觀的肯定和記載。
1月22日,蔣介石對于段祺瑞的南下十分重視,蔣命令南京少將以上的國民黨軍人過江到浦口車站迎接,他本人也親往下關(guān)碼頭恭候。段到達,全副戎裝的蔣立即迎上,向他敬禮,并攙扶段下船。當(dāng)天晚上,蔣介石設(shè)宴招待段祺瑞及隨員,南京軍政要員也都出席作陪。次日,蔣介石、何應(yīng)欽、孫科等陪同段祺瑞往謁中山陵。當(dāng)天夜里,段祺瑞同隨員乘快車赴上海,蔣介石電令上海市政府負責(zé)接待安排。
在上海最后的日子
段祺瑞定居上海,住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1487號的一座公館(今淮海中路),蔣介石每月送1萬元供他生活之用。
段祺瑞晚年潛心于佛事,特別是他從南京歸來,對政治已心灰意冷。大部分時光靜坐朗誦佛經(jīng)。段祺瑞在上海的最后3年時光,已是近70歲的老人,體力日漸衰弱。1934年春夏之交,他患了嚴重的潰瘍,大量地出血,雖免一死,精神已十分萎靡了。
段祺瑞平時吃素,1936年春,段祺瑞胃潰瘍引起胃部出血,加上他年事已高,出院后身體極度地衰弱,醫(yī)生和友人勸他開葷增加營養(yǎng),但他執(zhí)意不肯。他說:“人可死,葷不能開!蓖11月1日,段祺瑞胃病再次發(fā)作,出血不止,于次日(11月2日)8時在上海宏恩醫(yī)院去世,享年72歲。
停靈臥佛寺28載
1936年11月5日,大殮,林森、居正、于右任、吳忠信、張治中等國府要員親臨吊唁,當(dāng)天國民政府明令以國葬,這是繼黎元洪之后第二位享受國葬的北洋政府元首。
說起段祺瑞的喪事乃辦得虎頭蛇尾,本來蔣介石撥款20萬元在黃山購置墓地,北京也成立了由原北洋政府官僚李思浩負責(zé)的段祺瑞治喪籌備組。但其長子段宏業(yè)以種種理由不同意其父葬于黃山,并將20萬元巨款花掉了,而將段祺瑞的靈柩運回北平。后經(jīng)宋哲元將軍的協(xié)助,籌款2000元,暫停放在西山臥佛寺新搭建房屋內(nèi)。
這期間,段家派人也探尋風(fēng)水寶地,以修建墳塋。不料“盧溝橋事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修建墳塋之事被迫擱置下來,誰知這一擱置就是28載。
直到1964年,段祺瑞的生前好友、老部下章士釗出面,協(xié)助段家,將段祺瑞的靈柩移葬于北京香山萬安公墓。段祺瑞與夫人張佩衡的合葬墓位于香山萬安公墓西部水字區(qū),漢白玉石墓碑上是章士釗先生題寫碑文:段公芝泉、母張佩衡之墓,男宏業(yè)、宏范及諸孫敬立。據(jù)說,修筑此墓時,章士釗先生原擬題寫的段墓碑文:“故中華民國執(zhí)政段公芝泉之墓”,但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當(dāng)時正處于特殊的年代,而段祺瑞屬于反面人物。章士釗決定寫此碑文還是不提官銜為好。
這是一座很普通的墳塋,墓碑不大,墓地窄小,四周也沒有護欄。如果不熟悉芝泉就是段祺瑞的字,誰也不會猜想到,這座普通的墳塋里埋葬的竟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風(fēng)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