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自傳熱”,誰曾想到,其源頭竟然是胡博士胡適之,他不光自己身先士卒,還積極勸說別人寫自傳,盡管遺憾多于感動,盡管胡適自傳文字產量也不高,他的拋磚引玉,逐漸就有了后來中國文學史的一大批自傳文字,為后世留下了鮮為人知的第一手文史資料,本文僅例舉一二。
1933年6月27日,胡適在太平洋客輪上為自己的《四十自述》自序中一開頭就寫道:“我在這十幾年中,因為深深的感覺中國最缺乏傳記的文學,所以到處勸我的老輩朋友寫他們的自傳。不幸得很,這班老輩朋友雖然都答應了,終不肯下筆……”
胡適認為這些人中,最可悲的一個例子就是林長民先生。現在的人一說起林長民,都知道那是林徽因的父親。而很少人知道民國時,林長民的名聲遠遠勝于林徽因。
當年,他一口答應了胡適,寫他五十歲自述,用作他五十歲生日紀念;可是到了五十歲生日那天,林長民對胡適說:“適之,今年實在太忙了,自述寫不成了;明年生日我一定補寫出來。”
不幸的是,林長民慶祝了自己五十歲生日之后,不到半年,郭松齡反奉戰役慘遭失敗,張作霖圍剿郭松齡,郭逃跑時,帶上了不會騎馬的林長民,一行人坐大車,冒大雪,往營口出發。行至遼中境內,被奉軍騎兵追上,郭松齡夫婦被衛兵攙扶躲進老鄉家的菜窖。而毫無戰場經驗的林長民,一見追兵,慌忙中躲在了大車底下。大車停在路中央,雙方交戰,轉眼間,不知敵我,林長民身中數彈。被奉軍發現后,誤認為是日本人,將其拖到村外,一捆秫秸,一瓶汽油,一把火被活活燒死。胡適說:“林長民那富于浪漫意味的一生就成了一部人間永不能讀的遺書了!”
一個是林徽因的父親,另一個就是林徽因的公公——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梁啟超自信他的體力精力都很強,所以他不肯太早開始寫他的自傳。可誰也沒料到的是,一位生龍活虎般的國學大器,只活了55歲。胡適說:“雖然他的信札和詩文留下了絕多的傳記材料,但是誰有他那樣‘筆鋒常帶有情感’的健筆來寫他那五十五年最關重要而最有趣味的生活呢!中國近世歷史于中國現代文學就都受了一樁無法補救的絕大損失了。”
此外還有梁士飴、蔡元培、張元濟、高夢旦、熊希齡、葉景葵等。即便到了陳獨秀晚年,身在美國的胡適,力勸陳獨秀去美國撰寫自傳,以稿酬維系生計。遺憾的是被陳獨秀一再拒絕。
遺憾之外當然也有欣喜,比如胡適力勸的兩位民國才女,陳衡哲和楊步偉,她們都是在胡適的鼓動下完成了自己的自傳,《陳衡哲早年自傳》和《一個女人的自傳》,為后世留下了鮮為人知的第一手文史資料。
胡適為文學里添出無數可讀而又可信的傳記,他四十親筆自述,就想拋出幾塊磚瓦,希望引出多塊美玉寶石來。胡博士的動機只有一個:“為的是希望社會上做過一番事業的人也會赤裸裸的記載他們的生活,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