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肯尼迪和尼克松在芝加哥面對電視攝像機展開電視辯論,來源:資料圖)
1960年,美國歷史上的首次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在肯尼迪和尼克松的對峙中拉開帷幕。此次辯論意義非凡,不僅對選舉結果產生了重大影響,更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利用媒體曝光塑造各具特色的公眾形象逐漸成為政治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960年,美蘇正值冷戰時期,蘇聯剛剛通過發射人造衛星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領先地位。美國國內,公民權利和種族隔離斗爭等問題使美國自身的民主狀況深陷危機。在國內外政壇風起云涌的關鍵時刻,兩位政見截然不同的候選人開始了總統競逐:肯尼迪,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尼克松,經驗豐富的國會議員,時任副總統?夏岬显诿绹鴧⒆h院僅有一屆任期,43歲的他與尼克松相比,不僅缺乏豐富的外交經驗,還因其天主教徒的身份而處于不利態勢。相比之下,尼克松僅39歲就當選為副總統,此后的八年時間都以美國“副主管”的身份治國理政。
競選活動占據了1960年漫長的夏天,尼克松在民調中獲得了微弱的領先優勢。然而,隨著季節更迭,民意支持亦開始顯露變化。8月,尼克松遭受重大打擊。當有記者試圖讓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列舉副總統的貢獻時,剛剛從漫長的新聞發布會上脫身的艾森豪威爾應付道:“如果你給我一周時間,我可能會想起一個貢獻來,但現在我不記得了!保m然是艾森豪威爾的自嘲之詞,但民主黨人則不失時機地將它用作電視廣告的結尾“艾森豪威爾總統不記得,但選民們會記得”。)同月,尼克松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競選活動中撞傷了膝蓋,并因感染住院。兩星期后當他再次出現時,身體虛弱、面色蠟黃,體重也減了20磅。
9月26日晚,當兩位候選人抵達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時,尼克松的壞運氣還在繼續。走出汽車的時候,他再次撞到受傷的膝蓋,加之患有感冒且發低燒,這普通的一日競選對他來說無異于度日如年。與此同時,肯尼迪則和助手們在酒店度過整個周末,養精蓄銳,為即將到來的四場“大辯論”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雖然兩位候選人的狀態差異明顯,但共和、民主兩黨在總體實力上勢均力敵。兩黨均強調國家安全、軍事力量以及建設一個美好的未來對美國的重要性等。事實上,在聽完肯尼迪的開幕發言后,尼克松就表示“完全贊同肯尼迪議員今晚所闡釋的精神”。雖然大多數的電臺聽眾認為第一次辯論雙方打成平手并看好尼克松獲勝,但電視觀眾給出了另一個答案:肯尼迪出乎意料地贏得了七千萬電視觀眾的心。
通過電視這一美國人客廳的新鮮物件,美國政客們在摸索著一種更為親密的與公眾互動的方式。肯尼迪顯然找到了訣竅。在第一輪辯論中,他直視攝像機鏡頭回答每一個問題,而尼克松則將視線更多投向現場的記者,這看上去似乎像是在逃避公眾的眼神。這對于被嘲諷為“;^的迪克”(Tricky Dick)的尼克松來說無異于致命一擊。
候選人在電視直播中的表現不僅取決于個人魅力,還與化妝效果密切相關。第一場辯論之前,兩人都拒絕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頂級化妝師的服務。經歷了多場露天競選,皮膚呈古銅色的肯尼迪早就為最后一搏做好了準備。但后來有消息稱,這位聲稱自然上鏡的參議員仍然被他的團隊精心修飾了一番。而尼克松則面色蒼白并臉帶胡茬。在辯論前的兩周接受沃爾特·克朗凱特采訪時,這位副總統說“即使我可以在上電視前30秒內刮一遍胡子,出鏡時仍然會有胡茬!痹谥謧兊拇叽傧,尼克松使用了從藥店買來的“懶漢剃須”(Lazy Shave)粉試圖遮蓋胡茬。然而,在錄制現場影室燈的照射下,尼克松出了不少汗,臉上的化妝粉末開始融化,“懶漢剃須”粉被汗水沖出隱隱約約的溝痕。在著裝上,尼克松選擇的淺灰色西裝對競選也毫無幫助,這種顏色與臺上的背景近乎一致,更突顯了他蒼白的膚色。次日,《芝加哥每日新聞》(Chicago DailyNews)的標題赫然:“電視化妝師毀了尼克松嗎?”盡管在此后的三場辯論中尼克松盡量修復第一場的殘局,但為時已晚。
一個半月后,美國人的投票數創下歷史紀錄。正如所預測的那樣,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肯尼迪以49。7%對49。5%的優勢贏得了選舉。據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選民受到了電視辯論的影響,而6%的人聲稱是電視辯論使他們作出最后的決定。無論尼克松是否因電視辯論與“第一把交椅”失之交臂,但這場辯論的確是1960年競選的重大轉折點。兩年后,這場角逐的失敗者著書《六次危機》(SixCrises),承認了辯論的重要性以及當年的致命失誤:“我應謹記,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