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蔣彥鑫)全國5月份CPI數據昨日發布,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6%,同比上漲2.1%。CPI由4月份的環比上漲轉為5月份的環比下降,同比漲幅比4月份回落了0.3個百分點。這樣的漲幅普遍低于此前各機構的預期(2.4%)。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鮮菜價格出現大幅度的下降,拉動了CPI向下走。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2%,非食品價格上漲1.6%。1-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4%。環比來看,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0.6%。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6%,非食品價格下降0.1%。
食品價格方面,今年5月環比下降1.6%,下跌幅度高于季節性因素。分項來看,鮮菜價格環比下降13.8%,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約0.49個百分點,占CPI環比總降幅的八成多。
非食品價格方面,今年5月環比下降0.1%,弱于季節性因素。歷史數據顯示,過去十年,5月CPI非食品價格環比平均上漲0.1個百分點。
■ 解讀
鮮菜價格下降較多拉低CPI
緣何5月CPI漲幅不高?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從數據看,鮮菜價格環比下降13.8%,影響CPI環比下降近0.5個百分點,占CPI環比總降幅的八成多,是拉低CPI的主要原因。
為何如此?余秋梅認為,進入5月份,隨著氣溫的進一步回升,鮮菜大量上市,價格下降較多。今年5月份的鮮菜價格降幅超過過去十年的平均降幅,與今年4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不降反升密切相關。
此外,發布的數據顯示,在5月份的CPI同比漲幅中,翹尾因素比4月份增加了0.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比4月份減少了0.6個百分點。由于新漲價因素減少較多,超過了翹尾因素增加的影響,導致5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5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較多,是新漲價因素減少的主要原因。(蔣彥鑫)
■ 預測
“貨幣政策不太可能再放松”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昨日表示,CPI和PPI指數的意外回落表明內需仍然偏弱。他預計央行今年不會調整利率,貨幣政策的重點仍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確保流動性的穩定性。
經濟活動當前的疲軟不僅僅是周期性現象,其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過去幾年累積的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問題。在此背景下,財政政策和結構性經濟改革的作用要比貨幣和信貸政策大得多。
他還表示,貨幣政策不太可能進一步放松。盡管央行的官方政策表述是堅持穩健貨幣政策,但從整體上看,過去一至兩個季度信貸對經濟的支持較小,尤其是在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鑒于信貸增長對GDP的影響一般會滯后,央行可能會更加審慎地對待進一步放松政策。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