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新聞最近一直很火:全國剩女有582萬,而剩男已超1100萬。原來,剩男才是真剩,于是網民紛紛熱議,至少有500萬男性要打光棍了。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獲悉,南京市統計局日前也做了一項調查分析,調查顯示,南京的情況與全國一樣,大齡未婚男性多于女性,南京“剩男”超10萬人,是“剩女”的3倍多。分析原因,有的是因為太挑,有的是沒人要,有的則是沒條件不敢結婚。
南京剩男是剩女的3倍多
南京市統計局人口與就業處副處長雷曉萍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進入婚姻期的未婚人口達190.55萬人,其中男性105.74萬人,女性84.81萬人,而男女性別比(女=100,男=107)較高,已成為自五普以來不可忽視的客觀現象。
“我們是按照國際口徑,來統計大齡未婚人口的,即30歲以上。”雷曉萍說,在未婚人口中,30歲及以上有13.07 萬人,較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5.18 個百分點。其中,男性10.01萬人, 女性3.06萬人,“剩男”是“剩女”的3倍多。30歲及以上未婚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24.7 ,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大。
“我就是那10萬剩男中的一個。”今年38歲的市民朱先生如此戲稱自己。他瘦高個、戴著眼鏡,很斯文的樣子,至今還沒結婚,父母朋友為之著急,他卻笑笑,“總有一個適合我的女孩子,我相信真愛。”因為有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且有房有車,他對另一半的要求一點都不低。朋友幫他介紹了不少女孩子,但至今還沒看上眼的。今年,朱先生開始著急了,原來春節的一次相親,他被打擊到了,一個1989年的女孩子當面提出了疑惑,“這么大年紀還沒有結婚,是不是有什么病,或是怪癖啊?”
雷曉萍分析,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婚姻質量、感情需求和愛情期望隨之上升,婚姻理念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前覺得能湊合的,現在卻不想勉強自己。這是造成男性未婚比重高于女性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對愛情和婚姻懷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受中國傳統婚姻觀念中“男高女低”搭配習慣的影響,當未婚女性高學歷、高職位越來越多的時候,男性可以選擇的范圍就縮小了不少。
34歲的男人“剩感”最強烈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30-39歲男性中有1195.9萬人處于非婚狀態,而同年齡段女性中582萬人處于非婚狀態。在南京,30-39歲男性中有4.9萬人處于非婚狀態,而同年齡段女性中有2.26萬人處于非婚狀態。
實際上“男多女少”并未讓單身男士們感到緊張。有意思的是,來自南京市民政局的婚姻數據顯示,南京人結婚越來越晚,去年初婚登記平均年齡是29.2歲,今年突破30歲大關了,今年前4個月,初婚的平均年齡已達到了30.4歲,其中男性平均初婚為30.3歲,女性為30.4歲,讓人詫異的是,南京姑娘比小伙結婚更晚。
現在結婚的都這么晚了?究竟多少歲才是剩男、剩女呢?統計部門認為超過30歲就是大齡未婚人口。在鼓樓區婚姻登記處,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50名男性,其中近七成男士表示,30歲左右是黃金年齡,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在婚姻市場上是搶手貨。有三成男士認為,過了35歲才是“剩男”,因為到了34歲“剩男”才覺得有緊迫感。
南京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分析,雖然大齡未婚男性多于女性,但是并不代表他們結婚就很難,因為中國素來有“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這樣的傳統觀念,造成了女性普遍比男性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