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大軍把守太平洋上兩條島鏈,牢牢控制亞太多座橋頭堡
美國在太平洋的兩條島鏈上建有大量海、空軍基地,重兵把守,牢牢控制著西太平洋地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海峽、航道、海域和島嶼,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推行霸權政策的多座橋頭堡。
島鏈是冷戰地緣戰略理論的產物,“島鏈”的概念由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于1951年首次提出,最初是用以對付蘇聯,尤其是為了封鎖太平洋艦隊的核潛艇。
第一島鏈北起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第二島鏈北起日本本州島,經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里亞納群島、帛琉群島等。
在這條島鏈組成的“太平洋鎖鏈”體系中,日本、韓國是鎖鏈的中心,而關島則是重要性日益凸顯的支撐點。
以日本、韓國為核心的東北亞基地群,基地數量多、規模大,不僅是美海、空軍兵力主要的戰略集結和出發地,也是其在西太平洋的后勤供應和維修中心,控制著宗谷、津輕、對馬3個重要海峽,既可支援朝鮮半島的陸上作戰,又可支援西北太平洋的海上作戰。
關島地處第二島鏈中部,是美軍西太平洋基地網中的戰略預備基地。
在兩條島鏈后方,還有龐大的夏威夷基地群,作為美軍太平洋戰區的指揮中樞和戰略預備隊所在。著名的海軍基地珍珠港,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駐地,也是太平洋上最大、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史密斯兵營是美軍太平洋總部和太平洋美陸戰隊司令部駐地;薛夫特堡是太平洋美陸軍司令部駐地;希卡姆空軍基地是太平洋美空軍司令部駐地。此外,美在中途島、約翰斯頓島上也設有港口和機場。
目前,美軍在亞太地區駐有約15萬大軍,其中陸軍5萬人,編為1個集團軍司令部和2個師;空軍約3.9萬人,編有4個航空隊、25個中隊,約370架飛機;海軍及陸戰隊6萬人,裝備包括1艘核航母在內的19艘戰艦和390架飛機。
1982年,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提出海軍海洋計劃的藍本,表示要“到2010年為止,確立第一島鏈內的制海權,使其內海化,到2020年確保第二島鏈內的制海權,并且在2040年成為可以遏制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支配權的力量”。
韓國
美駐韓兵力約36000
41個基地
駐韓美軍總兵力約3.6萬人,陸軍27400人,空軍8700人、海軍400人。共41個基地,包括38個陸軍基地、2個空軍基地和1個海軍基地。烏山空軍基地,在首爾以南61公里,為第7航空隊司令部所在地,駐扎有第51戰斗機聯隊,裝備F-16戰斗機、A-10攻擊機、U-2偵察機等50余架飛機,基地最大容量為150架戰斗機。群山空軍基地,位于韓國西海岸全羅北道錦江入海口,距首爾350公里,戰斗機從此飛到朝鮮僅需15分鐘,駐扎有第8戰斗機聯隊,裝備F-16戰斗機。美國陸軍第8軍是駐韓美陸軍主力,裝備140輛M1A1坦克、170輛M2步兵戰車、70架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并配備“愛國者”地空導彈。
日本
美駐日兵力約40000
180多個基地
駐日美軍總兵力4萬多人,包括陸軍1800人、空軍13700人、海軍8500人、陸戰隊18000人,共有多達180多個軍事基地。橫田空軍基地,是美空軍第5航空隊司令部所在地,最大容機量90架。嘉手納空軍基地是美國在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駐扎有第18戰斗機聯隊,裝備3個中隊的F-15戰斗機48架,以及1個中隊的E-3預警機和8架KC-135空中加油機。F-22從這里起飛,20分鐘內就能飛抵福州。三澤空軍基地,駐扎有第35戰斗機聯隊,裝備F-16戰斗機42架。厚木海軍航空站是“華盛頓”號上的第5艦載機聯隊駐地,約70架各型艦載機。巖國陸戰隊航空站,駐扎有第12陸戰航空大隊,裝備F/A-18戰斗機和V-22“魚鷹”運輸機。橫須賀海軍基地,位于東京灣畔,是美海軍第7艦隊司令部駐地,也是“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的母港。佐世保海軍基地是離中國最近的美海軍基地,駐有美海軍第77特混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