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華國鋒翻譯的周斌最近撰文說:1980年5月,華國鋒應大平正芳首相邀請訪問日本……他是一位不拘生活小節的人,常常不扣襯衣袖子的紐扣,坐著時還經常把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而露出來的腳上穿的襪子,竟是北京街上不到一元錢一雙的大路貨……(我)壯著膽子說:“華主席,您身上穿的毛衣可能太厚了一點。是因為太悶熱才不扣襯衣扣子的吧。要不要請葉秘書給您換件薄毛衣?”
華國鋒一聽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你有意見就直接提么,為什么要拐彎抹角拿毛衣說事呢?說白了吧,不扣紐扣就是為了透透風,舒服一點兒。我自己一直不愛穿西裝,原因之一就是不想打領帶。”
蘇步青怒寫《辭職書》
1936年春,浙江大學學生盧慶駿與體育老師發生激烈爭執而引起體育老師不滿。國民黨派來的代理校長郭某認定盧慶駿是“活躍分子”,下令將盧開除。蘇步青得知后立即與校方交涉。然而,郭某拒絕蘇步青和眾多教授的要求,堅持錯誤的決定。蘇步青憤然寫下了震動浙大的《辭職書》,表示:“如果校方仍執意不改決定,我即辭職。”
蘇步青的《辭職書》一出,浙大學潮蜂起,導致學校癱瘓,郭某只好無奈地離開浙大。盧慶駿不僅保留了學籍,畢業后蘇步青還將他留在校數學系任教。盧出國深造歸來,先后在浙大、復旦、哈工大任職任教,調入國防部五院工作后,為我國運載火箭的起飛作出了貢獻。
錢鐘書不屑陳寅恪
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出版后曾贈送錢鐘書一冊。錢鐘書只略微翻了翻就束之高閣了。錢鐘書在一封信中毫無諱隱地說:“不喜其昧于詞章之不同史傳,刻舟求劍,故未卒讀也。”在他看來,所謂“以詩證史”的《元白詩箋證稿》其實是“刻舟求劍”式的書呆子之作。
錢鐘書對陳寅恪的一些考證更是不以為然。如1978年錢鐘書在出訪美國的一次演講中說,解放前一位大學者“曾憑自己的淵博知識和縝密的細心,考證唐代楊貴妃入宮時是不是處女問題。”而“這是一個比‘濟慈喝什么稀飯’、‘普希金抽不抽煙’等西方研究話柄更無謂的問題”。
盡管錢鐘書沒有直接點出陳寅恪之名,但在聽眾聽來卻不難知曉“大學者”就是陳寅恪。陳寅恪為什么研究這個學術問題,其研究到底有沒有價值,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