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清將軍,湖北大悟縣人,年幼曾讀三年私塾,善毛筆楷書。13歲參加秘密農民運動,曾任兒童團團長、少共團委書記。戰爭年代某日,紅四方面軍領導陳昌浩見劉華清,問:“你干什么的?”劉答:“團委書記。”又問:“會不會寫字?”答:“會。”陳即取一份文件與幾份傳單,囑其刻印。不到半天,傳單即印好下發,字跡工整,油墨飄香。陳昌浩見之大驚喜,曰:“人才!人才!”由此,將軍在紅軍中擔任文秘、機要、宣傳等工作,印過宣傳單,畫過列寧像,創辦過《戰士報》。
劉華清將軍作文快捷,刻字亦快捷,在蠟版上著文,操筆立就,一字不改,有紅二十五軍“筆桿子”之美譽。將軍回憶,曾刻印的文件有《連政治指導員工作守則》(傅鐘編寫)、《嘩變士兵招待條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什么是紅軍》、《為迎接紅二十五軍北上給各級黨部的緊急通知》等重要文件。惜哉,大多不存也。
1984年,陜南丹鳳縣庾家河鎮發現了劉華清將軍親手刻印的兩份傳單,一份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一份為《什么是紅軍》。兩份傳單16開紙大小,蠅頭小楷,略有隸意。《宣言》刻于1934年11月6日(農歷1934年10月10日),是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之日。《什么是紅軍》刻于1934年12月10日,是紅二十五軍長征進入陜南之日。
劉華清將軍回憶言,紅二十五軍機關報《戰士報》,曾登過一篇題為《騎馬大王》的稿子,批評二二三團團長常玉清脫離士兵,喜騎馬抖威風。劉華清編發此稿。常玉清為1929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戰爭年代歷任團長、副師長、師政委、縱隊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予中將軍銜。將軍曰:“那時批評與自我批評風氣很好,哪像現在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1935年,紅二十五軍到達陜甘后,為了對新兵進行紀律教育,劉華清將軍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內容與鄂豫皖蘇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嫁接”起來,并在《紅色戰士報》(紅十五軍團機關報)上刊登。將軍沒有想到,此歌竟在慶祝中央紅軍到達陜北的大會上唱紅,而后不脛而走,遍傳全軍。
任一二九師宣傳科長時,劉華清負責編輯供連隊指導員的講話材料,鄧小平為這一文件的終審簽發人。“我寫的這些東西,有的鄧政委看了一遍就簽發了;有的要修改,有的要親自重寫。這對我幫助很大。”劉華清如是說。此后,將軍在劉鄧麾下先后任組織部長、軍分區副政委、旅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上黨、邯鄲、魯西南、挺進大別山、淮海、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劉華清將軍任大連海軍學校副政委。1986年11月,美國太平洋艦隊首次訪問中國海軍。依國際慣例,歡迎軍艦與來訪軍艦都應掛滿旗以示敬意,而美國軍艦進港時并沒有掛起滿旗。劉華清將軍果斷下令:“歡迎儀式暫停,等美國軍艦掛起滿旗再說。”約一小時左右,美國軍艦把滿旗掛好后,歡迎儀式方如常舉行。
中國落后挨打的歷史和中國海軍裝備的落后,一直是劉華清這位海軍司令的心頭之痛。早在1970年,劉華清在造船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時,就組織過航母的專題論證,并上報過工程方案。當上海軍司令員之后,劉華清力主造航母。將軍說,航母總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1987年,劉華清下令開辦中國第一個“飛行艦長班”,并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中國海軍一定要建航空母艦!”將軍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國對航母作過可行性研究,我也為此做了一些工作。”
晚年,將軍對自己一生作了這樣的總結:“作為公民,我為國家和民族盡心盡力,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為軍人,我一直在沖鋒陷陣,沒有讓軍裝沾上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