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日到26日,日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行奪島軍演。此次軍演被日本稱為史上最大作戰演習,與以往相比,演習創下了多項紀錄。
在與美國密集展開聯合軍演、強化“奪回島嶼”操練的同時,日本加快了將沖之鳥礁變礁為島的步伐。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在沖之鳥礁修建的港口已基本成型。由于沖之鳥礁的特殊地理位置,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在此建立據點可便于監視中國海軍動向,而花樣百出的搶島行為更暴露出日本島國心態的日益扭曲和膨脹。
日美破天荒上演“奪島秀”
“日本邁出‘最令人不安’的一步”。6月12日,美國《時代》周刊在報道最新的一次日美聯合軍演時如是說。
自6月10日起,為期兩周,代號為“黎明閃電”的日美兩棲奪島演習正式展開。演習的地點是美國加州海灣,主要演習內容為搶登圣克利門蒂島。該演習原計劃將地點設在日本沖繩海域,但在中日釣魚島爭端升級的背景下,因顧忌中國的態度,轉而移師美國加州海灣。
日美聯合奪島演習自2010年開始就每年一次,但此次演習卻與以往大為不同,以至于美國媒體用“破天荒”來形容這是日本自衛隊海陸空三個軍種第一次舉行“如何奪取與保衛遙遠島嶼”的聯合演習,美國“魚鷹”戰機第一次在日本直升機航母上起降,尤其是美軍此次幾乎毫無保留地教日本更具實戰性的奪島戰術。
美國媒體分析,一方面美國在中國強大軍力的壓力下試圖讓日本承擔更多的軍事任務,另一方面日本想獲得越來越獨立自主的軍事能力,因此此次演習才具有如此實戰性、針對性。
此外,日本正著手創立“離島奪還部隊”,以及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拋出《釣魚島12海里警備保全法》,授權自衛隊在釣魚島海域12海里內動武的權力,可以認為,美日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有著強烈的“備戰”色彩。
此次日美軍演是日本陸?兆孕l隊在海外展開的首次聯合演習。媒體20日披露了參加演習的美軍士兵透露出的演習細節:美國海軍陸戰隊控制被敵軍占領的機場設施之后,交由日本自衛隊接管。
針對此次演習的目的,日本自衛隊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并沒有針對特定地區。不過日本共同社的評論則直接指出,此次演習意在制約中國;《日本朝日新聞》19日報道,有關這次演習,急于加強離島防衛的日本和期待日本發揮更大作用的美國可謂意圖一致。
不過,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認為,美日奪島演習不意味著美日兩國因釣魚島更加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安倍首相訪美與奧巴馬會談時宣稱,日美同盟的“信任和聯系紐帶”已經完全恢復,并強調“日本回來了”。奧巴馬則指出,“日本是美國最密切的同盟國。日美同盟是亞太地區的中心基礎”,可是卻回避了敏感的釣魚島爭端,轉口稱“雙方最重要的當屬經濟領域”。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映射出日本社會整體向右轉的趨勢。倘若安倍呈現單方面主動要求聯美制華的強烈意愿,則超越了美國決策重返亞洲以來要求日本給予配合的程度,必然不為美國所接受,因而不能持久。
當前美國還沒有消除金融危機的后遺癥,經濟復蘇遠未進入“曙光在望”的階段。美國囿于財政困境,自3月份開始,強制性削減財政支出,已經波及軍事開支。美國視釣魚島為“幾塊大石頭”,更不愿意為他國的“幾塊大石頭”而卷入同中國的對抗甚至沖突。
在軍事專家陳虎看來,此次軍演遠非只有奪島這么簡單。日本極有可能想從登島這一行動上取得突破口,未來以此為契機,配套發展出更大范圍內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甚至遠程打擊的進攻型軍力。日本希望通過此次演練達成的目的很多:一是向外展示一下日美同盟,強調日本能夠得到的外部支持;二是為日本今后可能發展的進攻型戰略做一個鋪墊;最后,甚至可能為其未來修改憲法,行使所謂集體自衛權等一系列的動作埋下伏筆。
挖空心思欲變“礁”為“島”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在沖之鳥礁修建的港口已基本成型,整個工程預計在2016年年底完工。
日本國土交通省此前已經開始在沖之鳥礁著手港口的建設工作,主要是在只有6塊塌塌米席子大小(不足10平方米)的巖礁上建一個長約160米的碼頭。該項目將花費750億日元,約合47億元人民幣。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這種人工造島的不光彩做法,不僅僅有著精細算計,還有著明顯的遏制中國意圖。沖之鳥礁位置在菲律賓海以東,正好是中國海軍在太平洋的主要訓練海區,在此建立據點可便于監視中國海軍動向。去年中國海軍在菲律賓海演習時,就曾遭遇日本艦艇的抵近跟蹤。
其實,日本意圖以人工的形式將沖之鳥礁升級為小島的想法由來已久。日本國土交通省的一名官員曾毫不掩飾地說,“即便沖之鳥是礁,日本也要把它建成島!比毡緸楹螌Α皼_之鳥”如此執著?日本《讀賣新聞》解開了日本這份“執著”背后的原因:在全球愈發激烈的爭奪戰中,這一改變,或可使日本獲得相當于國土面積82%的大片大陸架。沖之鳥礁變成島,它的大陸架有延伸,那么以其領海界限來劃出一個350海里的圓,就是71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這71萬平方公里不僅可以給日本帶來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海底的礦藏等經濟利益,還可以帶來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漁政執法和海監執法有海洋權益。
日本東京都當局2010年初宣布,將改進管轄范圍內沖之鳥礁的基礎設施,建造一座燈塔和一些航海設施。同時,日本幾年來一直在該環礁湖內種植更多珊瑚,以便讓這個環礁變成一個真正的島嶼。中方此前已經多次強調,沖之鳥是巖礁而不是島嶼,沖之鳥礁不能夠供人類居住,也無法維持經濟生活。以其為基點設立大陸架,沒有任何根據。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不能夠維持人類自然居住和生存的島礁不能夠有劃為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權利。
分析人士稱,由于中日之間圍繞釣魚島歸屬問題的緊張關系不斷加劇,日本海上自衛隊或許考慮在沖之鳥礁保持長期存在,這并非不可想象。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沖之鳥礁被批準擁有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中國海軍進入第一島鏈沒有多遠,就要進入日本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即便這里依然是公海,一旦中國軍隊在這里演習,以后就要征得日方的同意。此外,明確了大陸架,就等于在某種程度上確定了專屬經濟區,水底資源就有了開發權和考察權。中國進行科學考察也必須得到沿岸大陸架國家的同意。
不過,對一向熱衷于 “跑馬圈!钡娜毡緛碚f,變沖之鳥“礁”為“島”的計劃并沒有如他們所愿般順利。去年4月底,日本官方言之鑿鑿地宣稱,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批準”了以沖之鳥礁為基點的外大陸架,并由此“推導”:沖之鳥礁的“島嶼”身份得到了委員會的認可。半個月后,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發表聲明稱,不認可日本依據沖之鳥礁主張的“外大陸架”,從而在事實上宣告了日本變礁為島、非法攫取海域的美夢破滅。
黑手伸向蘇巖礁離間中韓
日本圍繞島礁所做的文章還不僅僅只有軍演“奪島”和人工“造島”這么簡單,患上“島國焦慮癥”的他們還把目光放到了與其八竿子打不著的蘇巖礁上。
日本ZAKZAK網站6月17日撰文稱,中韓不斷加強在歷史認識等領域的交流,大有聯手對抗日本、開展國際宣傳戰之勢。但在此情況下,中韓之間的蘇巖礁問題可以成為分化兩國的“王牌”,日本大可以打出“蘇巖礁位于日本防空識別圈內”這張牌,扭轉不利局面。
文章宣稱,中韓雙方均主張擁有主權的蘇巖礁,卻在日本飛行員使用的航空圖中,“完全位于日本防空識別圈內”。因此,日本可以借此來牽制中韓兩國的合作。文章還認為,中韓兩國的飛機一旦出現在蘇巖礁上空,都必須事先向日本通報,否則“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有權實施攔截”。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問題學者王曉鵬表示,蘇巖礁并不具有領土地位,中韓在蘇巖礁問題上不存在領土爭端。日本若對中韓飛機進入蘇巖礁上空的所謂“防空識別圈”進行攔截,可謂“既無知又無賴”。
防空識別圈是世界上一部分國家根據本國的防空需要劃定的空中預警范圍。王曉鵬指出,防空識別圈的范圍一般大于該國領空。通常情況下,沿海國家的防空識別圈范圍還大于其專屬經濟區上覆空域。
王曉鵬特別指出,防空識別圈是各國單方面劃定的,既不具有領空地位,在法律上也不具有排他性的作用。另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并沒有劃定防空識別圈,很多國家甚至不承認這一原則。
即便是劃定了防空識別圈的國家,也是遵循一定慣例和規則的。王曉鵬強調,一般情況下,當他國飛機進入某國防空識別圈后,該國可進行雷達或飛機監視,但絕對沒有權力對他國飛機采取攔截、迫降或擊落的行動。對于日本非法擴張的所謂“防空識別圈”,中國是絕對不予以承認的。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針對蘇巖礁問題,中方早有定論,日本人妄圖在此問題上渾水摸魚,混淆視聽的做法純屬自取其辱。近年來,中韓兩國對于日本安倍政府逐步右傾化的態度,特別是不愿正視歷史的行為非常憤慨與憂慮。日本離間中韓的算盤并不會得逞,反而中韓合作對抗日本儼然將成為未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