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日益強大的海軍部隊正在部署該國陸基導彈中最具創新性的產品。其中,最新部署的陸基彈道導彈——東風-21D的飛行距離超過了1600公里,并且能夠在彈道末段調整其瞄準點。這款導彈已被授予“航母殺手”稱號。今年4月,美國防部文職分析家托馬斯•麥凱布在米切爾空軍研究所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正在進行空、天改革。”
麥凱布提交了一份有關中國航空航天目標與成就的報告,指出中國正在大范圍增強其軍事航空航天能力。在發展“戰斗機、支援機、無人航空系統、精確制導彈藥、反艦導彈、防空與雷達系統、……航母方面”,中國正取得顯著性進步,而且很明顯中國的民用載人航空航天項目,將會被用來發展那些也能夠應用到軍事系統中的技術。
麥凱布指出,實際上,中國以美空軍“為模板”打造本國的空中力量,而且看起來已經非常成功。不過,在能力可以同美空軍媲美之前,中國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最能夠挫敗美國作戰模式、能夠對美國構成不易解決的非對稱挑戰的系統上。
中國已經擁有了極其可靠的第四代戰斗機——中國國產殲-10戰機,它被外界視為一款與美國F-16相當的戰機。中國還部署了俄羅斯授權生產了蘇-27“側衛”戰機,并對其進行了逆向工程、改進了該機的設計,推出了幾款仿制機,比如配備改進型系統的殲-11戰機。此外,中國的一款折疊翼艦載機也已服役。中國還采購了俄羅斯的S-300防空系統,復制出了該系統以及其他地對空系統的變型版,而且還在開發新的機動地對空系統。
其中,中國的HQ-9已經安裝了反雷達導引頭,旨在定位并摧毀電子戰飛機。同美國的愛國者導彈系統一樣,中國的防空系統也具備一些應對彈道導彈的能力。據麥凱布透露,中國還在其全國范圍內建造一系列特高頻無源雷達,希望可以探測到他國的隱形機。
在防空系統方面,俄羅斯仍是全球范圍內的領導者,并且已將該系統出口至包括伊朗和敘利亞在內的其他國家。俄羅斯不久還會部署本國的隱形戰斗機T-50。此外,網絡空間行動的也是對手所發展能力的重點。俄羅斯就曾針對愛沙尼亞和格魯吉亞發動網絡攻擊。值得注意的是,網絡空間不單是國家的活動領域,非國家行這體也在借助網絡開展間諜活動,借此開展拒絕服務攻擊、犯罪、通過愚弄產業控制系統(如空中管制系統)造成物理性損傷。
文章稱,幾個國家(主要是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或正在致力于發展反衛星系統,而其他一些對手也在嘗試干擾美國的情報、監視和偵察或GPS衛星信號。托馬斯解釋說,總之,這些威脅到了“我們的遠征作戰:我們如何進入一個戰區,我們到達那里后要如何展開作戰”。
反介入威脅反制難度大
在多個作戰前線面臨反介入/區域拒止問題的情況下,五角大樓內外的專家們提醒到,僅注重軍事平臺解決方案的方法幾乎注定要失敗。美國退役中將、第八空軍前負責人、弗吉尼亞州費爾福克斯喬治梅森大學教授小羅伯特•J•埃爾德說,“介入”不僅意味著要具備穿透敵人防御的能力,也意味著征得地區伙伴和盟友的同意,允許飛越他們的領土或使用集結區域和基地。敵人會努力迫使這些盟友拒絕美國部隊的這種特權。他說,與遠距離、強防御敵人作戰,很大一部分就是影響敵人的“決策考量”,迫使對手猶豫,擔心破壞衛星或轟炸東道國島嶼等產生的后果,以及這些行為可能招致的報復。
鑒于前沿作戰基地可能面臨的戰術彈道導彈越來越多;對手的電子戰、太空戰和空基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越來越強;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戰機數量越來越多和現代遠程防空形成網絡化,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空軍和其他部隊究竟要如何勝出?
托馬斯說:“我每天都會聽到這些惡夢,不幸的是卻看不到一絲希望。”他說,空軍正在執行一項太平洋空力彈性行動。這一項目旨在增加美國在太平洋戰區作戰基地的靈活性。這其中包括硬化飛機掩體,分散、隱藏和偽裝手段,以及跑道修理能力。空軍負責安置工作的代理助卿凱瑟林•I.弗格森在四月初的國會會議上也指出,美國空軍會硬化太平洋基地的“某些飛機庫”,而且正在進行投資,在該區打造更大的消防和“紅馬”工程部隊,以維持并在需要時“恢復”必要的作戰能力。
空軍部長邁克爾•唐利向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報告稱,此行動旨在使美國基地“在威脅環境下更具恢復力”。空軍參謀長馬克•威爾士三世也提到,硬化的設施在地區彈道導彈的威脅下將會更強大。
埃爾德提到,在越南,空軍建造了塹壕來保護戰機,這樣,在迫擊炮或火箭彈打擊下,“即使你打中了飛機,也只會打中一架,不會是多架”。他還指出,擊落導彈很難,“因為擊落導彈的技術所需的成本比所擊落導彈本身的成本更高。他說:“你必須開始看到不同的方法”,使防御的代價小于攻擊的代價”。他認為,現實并不殘酷,空軍有技術和技巧,可以“通過打擊傳感器來使導彈提前爆炸”。定向能可以擊落導彈,但使用定向能“致啞傳感器、制導系統”卻是更好的方法。但是,“底線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基地是他們要打擊的目標”。所以現在的工作就是“使影響達到最小,但要取得這種效果卻并不容易”。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就進攻而言,如今穿透現代防空系統較之過去更加困難。托馬斯稱,“我們的敵人學會了使用網終”,因此“擊潰一個系統沒有用,需要擊潰其整個網絡體系”,擊潰其整個網絡體系,能夠賦予美國決定性優勢。
反制武器系統數量不足
文章指出,在新現實環境下,美國空軍不但要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壓制敵方防空飛機,還要壓制敵方其他飛機。托馬斯稱,這就需要更多資產。不過,文章指出,近年來美國空軍戰斗資產銳減,減少了約500架飛機。托馬斯指出,這意味著美國空軍必需更專注于聯合作戰。托馬斯指出,“空海戰”理論意味著可賦予美軍不對稱優勢的各種系統間的深入合作。
據美國空軍稱,多年來,只有B-2轟炸機能夠滲透越來越致命的一體化防空系統,B-1和B-52轟炸機危險性較小,或只能在敵方武器射程之外展開超視距行動。然而,在大規模戰役中,美國需要大量超視距武器。托馬斯稱,“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關注的問題。我們的能力是否取決于環境……取決于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把托馬斯觀察,根據不同的想定,一場空中戰役可能會“持續一天,也有可能會持續四年。能力足夠或不足這種說法,令我感到不舒服。”
據文章稱,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JASSM)是美國空軍的主要非隱形戰機發射型隱形超視距武器。今年4月,在眾議院武裝部隊戰術空中與地面部隊小組委員會作證時,高級美國空軍領導人承認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與其他直接攻擊或穿透性武器“庫存不足”。
美國空軍行動、計劃與需求副參謀長伯頓•M`菲爾德中將與負責采辦的空軍官員查爾斯•R•戴維斯中將稱,在反介入/區域舉止環境中,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和小直徑炸彈等武器是“力量倍增器”。兩位中將在證詞中稱,這類武器的不足會增加友軍的磨損,還會加大其他關鍵目標受到攻擊的風險。特別是,滲透武器短缺將導致美軍瞄準關鍵目標的能力的不足,提高風險。
菲爾德與戴維斯中將報告稱,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項目已經交付了1000多枚導彈。第二批次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增程武器系統(JASSM-ER)的合約已經簽署,美國空軍計劃于2014財年采購共計182枚各型JASSM導彈,一年后將這一數字提高至360枚。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射程超過200英里。JASSM-ER導彈射程超過500英里。
在被問到美國是否為打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爭做好充分準備時,托馬斯稱,“如果你在2010年時問這個問題,那么我會回答你‘我們還沒有做好準備’。然而,自那時以來,美國加大了對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的重視,而且我們正在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