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戰最激烈的歲月里,英國政府會定期進行類似的模擬推演,為的只是讓國家能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夢魘成真時生存得更久。
1981年3月,唐寧街10號內,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眉頭緊鎖。情況不能再嚴峻了——在英國各大城市,空襲警報此起彼伏,數以萬計的難民涌入鄉村,縱火與搶劫成為常態;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平原上,潮水般涌來的華約軍隊已經撕裂北約防線,聯邦德國危在旦夕。在“鐵娘子”的辦公桌上,擺著一份盟軍最高司令部的指示,要求英軍發起核攻擊。
幸運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在現實中爆發。不過,上述情節亦非小說或電影,而是來自英國內閣當時的《戰爭計劃書》。受制于30年的保密期限,它的詳細“劇本”前不久才被披露。事實上,在冷戰最激烈的歲月里,英國政府會定期進行類似的模擬推演,由公務員扮演首相和內閣部長。他們精心制定預案,從汽油配給、火車時刻表到為受傷軍人提供醫療……可能發生的任何情況都被考慮到,為的只是讓國家能在核戰爭的漩渦中生存得更久。
戰爭的引信嘶嘶作響
據《每日郵報》報道,蘇聯于1979年圣誕節入侵阿富汗后,東西方關系降至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后的最低點。焦慮主導了美國總統里根的情緒,克里姆林宮也害怕北約發動突襲,撒切爾夫人同意在英國部署巡航導彈;波蘭的團結工會走上街頭,與當局沖突不斷……
在這樣劍拔弩張的氣氛下,“虛擬戰爭”的劇本被激活了。1981年3月9日,英國“戰時內閣”召開了首次會議,華約武裝力量被命名為“橙軍”,北約為“藍軍”。根據事先擬定的演習劇本,莫斯科發生政變,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被克格勃鷹派取而代之。在有著“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干地區,華約在南斯拉夫邊界集結重兵,戰爭的引信開始嘶嘶作響。
獲悉國際局勢惡化,英國公眾的焦慮急速上升。瘋狂的搶購導致罐頭、糖和面粉短缺,急救藥品告罄,各軍事基地外爆發大規模示威,皇家騎兵衛隊暫停了傳統禮賓儀式。情報顯示,土耳其和保加利亞邊界也出現軍事集結,北約連夜向西德和挪威緊急增兵。
3月14日晨,民眾在銀行門前排起了提款的長隊。英國廣播公司授權播發報道,稱撒切爾夫人承諾讓愛爾蘭回歸英國,作為其“為英國財產提供臨時避難所”的回報。與此同時,部分左翼議員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組織反戰集會,與警察發生了流血沖突。
次日傍晚,“布拉格之春”再度上演,實彈上膛的華約裝甲部隊駛上南斯拉夫首都薩拉熱窩街頭。在英國軍方宣布“戰爭爆發時刻以小時計”前,火車站便擠滿了準備逃往鄉下的市民。各大報紙紛紛打出整版廣告,向驚慌失措的人們傳達防范核輻射的方法。而在白金漢宮,伊麗莎白女王拒絕了出國避難的請求,決定效仿父親喬治六世堅持到最后。
北約將率先動用核武器
大戰前令人窒息的緊張并未持續很久。3月16日是演習指揮部設定的開戰日——在凌晨的黑暗中,“橙軍”向北約歐洲駐軍發動全面進攻。早上6時許,百余架蘇聯戰機突襲了英倫三島,據內政部估算,在格拉斯哥、利物浦、普利茅斯,至少400人在轟炸中傷亡。
半小時后,英國首相、外交大臣和國防部長在唐寧街10號召開緊急會議。撒切爾夫人發表全國講話,呼吁公眾保持冷靜;除了BBC頻道,所有電視和廣播停止播出。正午過后不久,7個皇家空軍基地再度遭到空中打擊,隨即,撒切爾政府正式對蘇聯宣戰。
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英國再度站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由于華約軍事優勢明顯,戰時內閣著手安排將藝術品撤離倫敦與愛丁堡,無所事事的議員們就細枝末節整日爭吵。18日,演習進入最后階段,午間傳來情報:“藍軍的防御比預期好,但能堅持多久尚不明朗。”
當天的會議上,撒切爾夫人和幕僚開始認真考慮對華約使用核武器。“藍軍如果首先動用核武器……將帶來嚴重政治反應,”一份假想的“會議紀要”顯示,“但也有理由相信,公眾會支持政府采取果斷行動!弊詈螅瑧饡r內閣同意,一旦藍軍防線崩潰,允許訴諸任何手段。
官僚游戲,還是冷戰夢魘?
在震耳的空襲警報和炸彈爆炸聲中,英國各大城市度過了又一個不眠之夜。19日清晨的一條戰報,讓首相官邸瞬間炸鍋——蘇軍在希臘、土耳其和意大利北部使用了化學武器,還準備從西德打開突破口!英國國防部長明確警告說,如果北約率先使用核武器,蘇聯也會“投入250~500件核武器打擊藍軍目標”。
3月20日上午9時,戰時內閣最后一次開會。此時,蘇軍坦克已突破西德邊境,在藍軍防線上沖開了40公里寬的缺口。北約盟軍司令終于決定“對橙色衛星國實施核打擊”,要求英軍首批發射29枚核彈,目標是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和保加利亞。
抉擇時刻降臨得比想象中更早,英國政府發現自己別無選擇!皶h紀要”如此解釋:“一切努力均已嘗試,但無濟于事,惟一的途徑是訴諸核武。首相總結說,這或許是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向強大的侵略者投降還是動用毀滅文明的核武,戰時內閣對此意見一致。”
撒切爾夫人按下核按鈕的一刻,演習劇本便畫上了句號——既然核戰爭的魔鬼已被放出籠子,它引發的毀滅性連鎖反應何時才會停止,已經無法精確預測。今天的人們僅能從《戰爭計劃書》中得知,蘑菇云升起后,英國將被劃分成12個臨時特別行政區,每個地區均由一名內閣部長、一名高級軍官、一名警察總監和一名大法官聯合管理。
“也許有人認為,這一切只是故紙堆中的官僚游戲,但閱讀完解密檔案,你應該會明白當年的英國政府,是以怎樣嚴肅的態度準備應對核戰爭。”專欄作家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評論道。盡管東西方對抗最后以不流血的方式結束了,30載過后,回想起當年的和平是何等脆弱,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夢魘曾如此接近現實,人們依然能感到冷戰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