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社會新聞中心 - 歷史 - 媒體談軍事假新聞:2003年臺軍F-16投誠純屬虛構



媒體談軍事假新聞:2003年臺軍F-16投誠純屬虛構




歷史  加入時間:2013-7-11 9:26:02  來源:金羊網  

f-1戰斗機 資料圖

“權威雜志”竟是子虛烏有,“兵棋推演”往往錯漏層出

北京今天消息據今天《環球時報》報道:媒體上近期有關中國軍事的新聞特別多,有些聽起來還特別吸引人,比如“中國已經具備二次核反擊能力”,“中國正在研制兩種神秘的戰斗機,即‘殲十三’、‘殲十四’”等。這些新聞一般有細節、有專家分析,說的有鼻子有眼,并且在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上廣為傳播,影響極大。然而,很多這類新聞的來源都很模糊。最近,《環球時報》就受到這樣一條軍事假新聞的困擾。

關于一篇報道的調查

6月30日,編輯在香港一家媒體上看到一條值得關注的消息:中國軍力已具二次核反擊能力。報道說:“中國新一代核潛艇和潛射戰略導彈技術一直受到西方的關注。據德國《國際海軍》報道,中國最近已經完成093、094型核潛艇的部署以及訓練。有分析認為,中國094核潛艇可配備16枚射程1萬多公里的‘巨浪’二型潛射彈道導彈,如果每枚導彈僅裝備最低數量的3個彈頭,1艘‘094’核潛艇就能同時打擊48個目標,這將使中國真正具備了二次核反擊能力。”

就在幾個月前,美國《外交》雜志刊登兩位學者的文章稱:半個世紀以來核大國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的平衡已經被打破,美國取得了可以一次性摧毀俄羅斯和中國等國核力量的絕對優勢。文章發表后,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很大反響,俄羅斯與中國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備受關注。

編輯立即與駐德國記者取得聯系,他有點懷疑地說:“這么重大的新聞我怎么沒聽說呢?”

結果,記者在德文網上沒有發現相關材料,在圖書館費了一天工夫,也沒有找到任何有關《國際海軍》雜志的信息。德國軍方證實,從沒聽說過《國際海軍》這本雜志。

軍事假新聞網上泛濫

近些年來,有關中國的軍事假新聞不少,其中最轟動的要算是“臺4架F-16戰機集體起義”。

2003年,網上流傳的消息稱,5月27日凌晨,臺灣空軍駐桃園機場第16航空連隊韓榮鳴(音)少校在臺海上空進行例行性飛行訓練時,帶領其他3架F-16戰機飛到大陸。國內某媒體把它當作重要新聞刊登,報道中還說,“美國五角大樓對此事極為憤怒,因為其中一架為RF-16,涉及到許多重要的電子情報和重要設備。”后經證實,該消息純屬虛構。

2005年,一篇發在論壇上的帖子稱,劉亞洲、彭光謙等10名中國軍方官員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日關系青年研討會”遞交了題為《欲人尊我,必先自尊,日本人為何對我猖狂?》的論文,措辭激烈,呼吁對日強硬。然而,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專家彭光謙少將表示,他根本沒有參加過這個會議,帖子上提到的10名軍官中有的他根本不認識。

2006年6月28日,一家香港媒體在網站上發表題為《美兵棋推演:中國空軍能抗F-22》的文章稱:“美國新型的F-22戰斗機在面對中國最新的遠程地面早期警戒系統相控陣雷達時無能為力。”但軍事專業人士看過文章后表示,文中在介紹計算機全息模擬過程時有明顯的常識錯誤,綜合看來很可能是網友杜撰的,可信度不高。

假新聞影響國際形象

專家認為,從國內角度來看,軍事假新聞頻頻出現與近年來老百姓對軍事關注度的提高有關。冷戰結束后,局部戰爭一個接著一個打響,中國老百姓希望政府能加強我國軍隊建設和國防安全。很多人關心軍事報道,注意收集和傳播信息,并積極參與各種軍事論壇的討論。但也有一些人出于各種目的,故意散布假消息,制造懸念,給我國真實的軍事狀況加入很多火爆的情節,把中國軍事形象“涂亂了”。

從國外角度來看,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增長,西方對中國的疑慮逐漸加深,對中國國防力量的增長心存疑慮,常常人為地對中國軍事力量估計過高。在這種大氛圍的影響下,西方媒體和研究機構經常拋出一些有關中國軍事的假的或錯誤的信息。

彭光謙指出,軍事假新聞最大的危害是混淆視聽。它一方面使國內民眾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一方面使中國不能正確地對外表達自己。不僅影響了新聞的客觀公正性,而且給國內外了解并理解中國的國防造成了巨大的障礙,容易加深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誤解和不信任。




編輯: luyi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