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廣西北海、欽州、南寧考察。
據新華社電 7月8日~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廣西北海、欽州、南寧考察,圍繞經濟運行、改革開放、民生改善等開展調研,期間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詳見《今日主角:李克強調研廣西意在開發泛北部灣?》)。
主要指標在年度預期合理區間
在座談會上,聽取大家發言后,李克強說,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平穩,主要指標仍處于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但經濟既有增長動力,也有下行壓力。
李克強強調,我國正處于必須依靠經濟轉型升級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十分重要。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效空間和條件,調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增添后勁,兩者相輔相成;而通過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則可為穩增長和調結構注入新的動力。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與此相適應,要形成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針對經濟走勢的不同情況,把調結構、促改革與穩增長、保就業或控通脹、防風險的政策有機結合起來,采取的措施要一舉多得,既穩增長又調結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更有效地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李克強說,面對當前形勢,要堅持依靠科學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依靠改革開放解決發展中的難題,通過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把握好、運用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政策和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使市場主體有穩定的預期。同時,要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預見性,做到穩中有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要統籌“新四化”發展,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發展服務業、創新驅動、淘汰落后產能等為抓手,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行政管理、財稅、金融、價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更有效地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更顯著地增強市場活力。
將加大對中西部財政支持力度
李克強指出,把中西部地區發展起來,是區域結構優化的重要內容,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應有之義,中央財政將持續不斷地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東部地區要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層次向高端邁進,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
李克強最后強調,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都要堅持民生優先。發展要讓人民滿意、使人民受惠。
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
李克強到廣西考察時表示,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要從過去坐等審批轉向主動加強為企業為基層服務。這樣可以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央政府會繼續簡政放權,各地也要放開更多領域和更多經營活動審批。同時要注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放”和“管”都是為了發展,放得越到位,管得越有效,越能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解讀
中國正下一盤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大棋”
7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西召開了就任以來的第三次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明確了基調,并給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信號:中國正在下一盤利于當前和長遠的“大棋”。
過去3個月,中國經濟的復蘇之路略顯坎坷,而新一屆政府則頂住了走過去老路靠出臺新的加大投資刺激經濟措施的壓力。因為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推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風險。這也可以看出,李克強總理已下定決心將中國經濟帶上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李克強在座談會上提出,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我們認為,不立足于當前,我們眼前就會有許多困難無法度過,而不著眼長遠,我們的發展就難以呈現螺旋向上的良好態勢,只會贏得增長,而丟掉發展。所以,在一個合理的增長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與此相適應,要形成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針對經濟走勢的不同情況,把調結構、促改革與穩增長、保就業或控通脹、防風險的政策有機結合起來。據新華社
相關
中央近期不會
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
據新華社電 2013年時間過半,中國經濟總體平穩,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速度有望穩定在7%到8%的平臺上。
“二季度增速會比一季度略微放緩,預計在7.5%左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預測。
王軍認為,經濟增速從高位平穩回落,既是國內主動調控的結果,也受到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影響。
分析當前和下一階段宏觀經濟形勢,王軍指出,三季度,地方的投資沖動會有所增強,增幅預計在20%以上,消費也將進入旺季;從外部看,美國經濟復蘇強勁,將會對中國外貿產生積極影響。總體看,“三駕馬車”處于平穩狀態。“對于下半年,不會比上半年悲觀。”王軍預測,經濟增速可能會在三季度企穩。
專家普遍認為,只要守住7%的底線,就不要輕言放棄結構調整。當前,種種跡象表明,中央近期應不會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近期中央也多次提出,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穩定市場預期。
“現在不少企業、地方都期望能有新的刺激政策。但在當前形勢下,宏觀經濟政策基調不宜變。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政策穩定是關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專家普遍認為,只要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積極支持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就能夠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同題報道:貨幣和財政可能溫和刺激
針對"穩中有為"的具體政策,有政府人士向本報透露,會主要表現在投資消費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鐵路投資、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向將成為重點。
比如,在棚戶區改造方面,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1000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有助于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門檻的舉措。
而在鐵路投資方面,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5月,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路網建設大中型項目完成投資1322.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8.38億元,增長25.5%。1~5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76.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9.56億元,增長21.6%。
繼去年下放城際鐵路主導權到地方后,近期各地在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上又有新動作。四川省近日印發的《四川省2013年重點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指出,按照國家部署,該省將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率先向社會資本開放支線鐵路、城際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所有權及經營權。
不過,有鐵路方面的官方人士對本報表示,雖然目前來看鐵路投資形式較為穩定,但后期任務量重,還需要多種途徑解決資金缺口。
不僅是鐵路,政府資金緊張可能是對當前財政政策執行的最大約束。財政政策方面,面對極其緊張的財政形勢,李克強已經提出了"激活貨幣存量",把閑置、沉淀的財政資金用好,把擠占挪用的錢歸位,把"跑冒滴漏"的錢堵住。
在貨幣政策方面,有專家認為,和財政上的"激活存量"是一種寬松不同,貨幣政策領域的"盤活存量"實際上是偏緊縮的。這是目前"穩中有為"最大的政策問題。從對當前的貨幣政策的理解來看,有關專家認為,6月份貨幣政策執行層面偏緊,未來不會如6月份這么緊,定位還是中性。人民幣匯率方向上很難繼續升值,會保持或者微貶,并可能出臺不對稱降息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