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醫生說,只要坐診,就會遇到小女生來打胎,有的女生,甚至不知道胎兒的父親是誰。
昨日是第24個世界人口日,今年的主題是“青少年懷孕”。
有關專家表示,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僅是要給孩子補上性教育課,更應該給政府官員、老師、家長補上這門課。
故事
婦產科醫生坐診
每次都能碰見少女孕婦
昨日一上班,河南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王英芳就急著查住院登記表。
她擔心的事發生了,小花(化名)的名字沒有在上面。
頭一天,15歲的小花在母親的陪伴下,掛了王英芳的號。一檢查,小花已經懷孕一個半月,而且是危險的宮角妊娠。
“胎兒附著在子宮一角,有時比宮外孕還兇險。”王英芳說。
她勸家長讓孩子住院,“在門診做手術,一旦大出血,性命都有危險。”王英芳說,可小花還是沒有來住院。她最擔心小花去不正規的醫院做人流手術。
像小花這樣的少女孕婦,只要坐診,王英芳都能遇到,十七八歲的已經很常見,十四五歲的也不少。
在省人民醫院婦產科的病人中,最小年齡的產婦是14歲。
昨日,鄭大三附院婦科總護士長白樺說,她也常遇到18歲以下的懷孕女孩,最小的只有13歲。
痛惜
有女孩懷孕了還搞不清胎兒父親是誰
王英芳說,小女孩懷孕主要集中在學生、打工妹兩類人群,這些孩子很多都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有的在小診所打胎,結果子宮穿孔、大出血,危及性命。不少女孩甚至搞不清胎兒的父親是誰。
河南省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廖世秀說,他們每年都會遇到幾例少女產前親子鑒定,“都是婦聯或者公安部門送來的,最小的一個孩子14歲。”
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少年維權及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袁林方也遇到一個女孩,不到16歲就跟男朋友“私奔”了。等懷孕五六個月時,男朋友不管她,她自己也沒錢做人流,走投無路。
據國家相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未婚懷孕流產呈逐年增加趨勢,全國每年有近500萬例。這個數字僅是官方醫療機構的數據,沒將“黑診所”統計在內。做人工流產的人中有50%是青少年,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意外懷孕發生率以每年6.86%的速度遞增。
擔憂
過早懷孕流產致不孕率增加、宮頸癌低齡化
王英芳說,一些孩子來時還背著書包,說起懷孕經過,比很多已婚女性還淡定,可是問起流產的危害,她們很多一無所知。
省人民醫院婦產科護士喬秀霞說,有個17歲的女孩,不到一年時間來做了三次人流。子宮內膜已經像一張紙那么薄,以后很可能喪失生育能力。“可她還一臉輕松。”
據統計,河南不孕不育人數20年增3倍。省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張翠蓮說,過早開始性生活加上多次人流,是導致不孕的一個原因。
省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王莉也表示,宮頸癌正呈低齡化趨勢,也和女性過早有性生活有關。
鄭州一家公益組織曾做了一項調查,針對鄭州在校大學生、初中以上中專和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學生(不含高中生)、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工廠工人四類人,有效問卷1809份,平均年齡是21.6歲。
調查顯示,年輕人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19.7歲,在發生過性行為的人中有14%的人在一年內有2個以上性伴,而調查人群一年內生殖系統相關疾病的發生率為30.4%。
觀點
性教育缺失 孩子無法正確對待性問題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搖籃工程河南指導中心負責人何峰認為,中國對孩子的性教育基本是空白。
一項全國的調查顯示,懷孕少女的性知識只有2.4%來自父母,8.5%來自學校老師,其余都來自報刊、網絡、同伴和男友。
昨日,何峰關注到一條新聞,湖南祁陽縣12歲女生思思(化名)懷孕,到底是被三個老師強奸,還是被一個70多歲老人侵犯,家長為拿出證據,讓思思把孩子生了下來。“不管結局如何,對思思來說,都是終生的陰影。”
何峰說,亟須補性教育課的,不僅僅是孩子,政府、老師、家長更需補上這一課,特別是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員。據他介紹,國外很多國家的性教育都是從幼兒園抓起,而我國這方面至今還沒有一套系統的教學體系,課程也開不起來,說到底還是政府部門重視不夠。“整個社會有一個穩定的性教育環境,才能給孩子一個真正的防護網。”何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