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不結婚才違法!】記者在街頭采訪大家對于“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屬于違法”持什么觀點,本來笑呵呵的大爺情緒突然失控,咆哮著“不回家看我們違什么法?30歲了還不結婚才違法,該判刑!”
搜狐公益補充閱讀: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7月1日實施:不常回家看老人算違法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贍養人在單位工作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詳細]
爭議:
以法治孝不如加強社會保障
通過法律約束年輕人經常回家看看,對老年人和年輕人來說是件好事。"以法治孝",固然能緩解老人的孤獨,但"法"終究不是根本途徑,以法治孝不如加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現代社會,社會保障體系才是最強大的基石,如果社會保障體系漏洞百出,單靠常回家看看讓老人笑一笑,只是浪漫的想象。關愛老人,緩解老人孤獨感,還要從社會保障抓起。[詳細]
"常回家看看"基本形同虛設:探親假跟不上
7月1日起,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不常回家看老人將被認定違法。事實上,對于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來說,并非是不想回家,而是假期太少,"連休假都保證不了,我怎么才能常回家看看?"探親假這一已經存在了32年的假期提法重新引起了關注,但不知道、不敢休、不與時俱進的探親假制度,引發不少市民的議論。[詳細]
精神贍養何必只局限于“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入法已經開始實施,雖然爭議不斷,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48.92%的人支持這一法律規定,而明確選擇反對的人僅占到11.4%,也許這會讓很多人費解,但是這一結果至少說明,法律還是讓大多數人意識到了"關愛父母"這個問題。法律規定這樣的內容無非是讓人們在物質之外,更多的關注父母的精神世界,即所謂"精神贍養"。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也許"常回家"對一部分人來說真的有難度。其實精神贍養與經常回家沒有必然聯系,只要能讓父母心情愉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方法可以多種多樣。[詳細]
調查:常回家看看入法:66.9%受訪者支持 11.7%反對
公眾怎么看"常回家看看"入法?調查顯示,31.4%的受訪者認為"強調了孝道的社會價值",30.8%的受訪者認為"是一種倡導性規范",23.6%的受訪者認為"是一種法治的善意"。同時,16.7%的受訪者認為此規定"混淆道德規范與法律約束",8.8%的受訪者認為是"公權干預私權"。[詳細]
衍生:淘寶誕生"付費的親情":代看望老人20元/小時
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自7月1日施行一周以來,淘寶上開始陸續有店家推出了"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務。"10分鐘=8元,1小時=20元。購買寶貝的形式是時間費用+物品成本+交通費用。"一家店主貼出明確的收費標準。當"常回家看看"成為兒女的法律責任后,不少做子女的都表示,常回家還需要看公司的規定,不是那么好實現的。而對于淘寶店家推出的此項服務,大多數子女都不太認可。[詳細]
現狀:中國空巢老人突破1億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披露,慢性病老年人口、空巢老年人口規模繼續上升,今年均突破1億大關;無子女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開始增多,2012年已達100萬個失獨家庭,每年正以7.6萬個家庭的數量持續增加。2012年農村留守老年人已達5000萬人。高齡、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護理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詳細]